野犛牛舞、阿裡宣舞、勉唐唐卡…千年非遺活著走來,西藏展館驚豔“四葉草”

西藏 54℃ 0
摘要:本届進博會上,各省區市盡出“家珍”,70場文化演出在人文公益舞臺滾動上演,涵蓋“世界級非遺”河北皮影戲、“國家級非遺”平湖鈸子書以及各省級非遺和民俗文化項目。其中,來自西藏自治區的非遺傳承人和民間藝術家們首次來到進博會的舞臺,為觀眾獻上了來自雪域高原的文化瑰寶,帶來三臺國家級非遺項目演出以及兩臺民俗文化節目。“阿裡宣舞太美了!”

本届進博會上,各省區市盡出“家珍”,70場文化演出在人文公益舞臺滾動上演,涵蓋“世界級非遺”河北皮影戲、“國家級非遺”平湖鈸子書以及各省級非遺和民俗文化項目。其中,來自西藏自治區的非遺傳承人和民間藝術家們首次來到進博會的舞臺,為觀眾獻上了來自雪域高原的文化瑰寶,帶來三臺國家級非遺項目演出以及兩臺民俗文化節目。

三臺國家級非遺演出同台亮相著實難得一見,分別是:千年前已鐫刻在西藏古壁畫上的“仲孜藏戲”,堪稱歷史的“活化石”;起源於西元八世紀中葉的“山南卓舞”,舞者們連臂踏歌,攜手成圈,身姿矯健;自古象雄王朝起傳承至今,結合“說唱跳”形式的藏族傳統抒情歌舞“阿裡宣舞”。兩臺民俗文化節目——藏族樂團演奏《聽見1000年前的回響》和藏族傳統服飾走秀《再現千年服飾文化傳統》,也是頗具特色。

“阿裡宣舞太美了!”一比特展商拍下視頻分享到“朋友圈”,贏得許多人的點贊。宣舞不僅是一種姿態優雅、步伐穩健的舞蹈,更是展示藏民族富麗華美服飾的一個優美載體。表演時,舞者們要穿上自己最精美華貴的服裝,披上最光鮮靚麗的斗篷,戴上最珍貴耀眼的首飾,頭飾綴滿銀鑲嵌紅珊瑚和綠松石,雙臂在胸前交叉相連,在重要的節日和慶典上表達自己的祝福。此次,宣舞傳承人拉姆次仁、宣舞打瑪鼓傳承人達瓦次仁帶著團隊20人來到上海參加進博會。“每一次來都能感覺到上海的變化,這座城市越來越好。”達瓦次仁說,進博會是一個大舞臺,希望讓更多人瞭解西藏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地球第三極·西藏新名片”品牌展館毗鄰人文公益舞臺。從去年的專場推介會到今年獨立的展館展示,西藏自治區的展示規模在本届進博會上大幅陞級。展館外形以吉祥禮盒為造型,寓意為世界獻上一份吉祥好禮。站在展館中央,映入眼簾的是西藏著名的大昭寺壁畫《大昭寺歡慶圖》的1∶1複刻圖。該圖生動描繪了眾多傳承至今的西藏非遺民俗,再現千年前的人文景觀,堪稱西藏版的“清明上河圖”。

細細觀賞,不僅能在壁畫中發現抱石頭、賽馬等西藏傳統體育運動,還有一個驚喜的“彩蛋”。在人文公益舞臺上表演的仲孜藏戲《協榮仲孜再現千年野犛牛舞》,竟然就出現在這張千年前的壁畫裏。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基於這幅《大昭寺歡慶圖》,諸多失傳已久的文化與習俗被再度發掘、保護起來,野犛牛舞就是其中之一。為了讓非遺技藝延續下去、更鮮活地走進今天的生活,野犛牛舞的“主角”們被製作成憨態可掬的車載裝潢在展區亮相,引發了一波購買熱潮。

在唐卡活態展示空間,國寶級唐卡大師丹巴繞旦門下的普瓊畫師及徒弟羅桑次仁畫師蒞臨現場,為觀眾描摹複刻壁畫“同款”——勉唐唐卡技藝。展館“極淨風物區”亦是人頭攢動,天然冰川水、黑枸杞、青稞香米、青稞穀物麥片、黃連花蜜等琳琅滿目的西藏特色產品吸引著採購商的關注,無聲詮釋著70年來西藏跨越式發展。

作者:童薇菁

攝影:童薇菁

編輯:周敏嫻

責任編輯:王彥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