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0多萬元購裝備,收音機訂單排到明年,應急物資何以受追捧

山东 68℃ 0
摘要:日前,多地發佈應急物資儲備清單引發社會熱議,也引發了一股購銷熱潮。極目新聞記者瞭解到,現時多個網店的應急物資均處於缺貨狀態,甚至有商家的收音機訂單排到了明年。事實上,早在2014年,北京市便發佈過相關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事實上,在美日等地,由於各類灾害以及對突發事件的恐懼,應急物資包已深入民心。11月初,國內多省市發佈《家庭應急物資儲備清單》,提倡引發網友廣泛關注。

極目新聞首席記者劉楒睿曾淩軻

日前,多地發佈應急物資儲備清單引發社會熱議,也引發了一股購銷熱潮。極目新聞記者瞭解到,現時多個網店的應急物資均處於缺貨狀態,甚至有商家的收音機訂單排到了明年。

事實上,早在2014年,北京市便發佈過相關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2020年,國家發改委等14個部門更是明確提到,要製定全國基礎版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加速製定擴充版清單。

熱衷蒐集應急物資的專業人士介紹,應急的覈心還是在於意識,對於家庭來說,最基礎的防灾物資是必須要有的。事實上,在美日等地,由於各類灾害以及對突發事件的恐懼,應急物資包已深入民心。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中國民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王宏偉表示,應對突發事件本是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合力的過程,公民具備一定的自身保障能力是應有之義,無需過度解讀。

應急物資清單上熱搜

11月初,國內多省市發佈《家庭應急物資儲備清單》,提倡引發網友廣泛關注。極目新聞記者梳理獲悉,包括江蘇、廣東、河南多省市,均發佈了相關應急物資儲備清單,清單包括基礎版和擴充版,其中包含有應急物品、應急工具、應急藥物、食物。

消息一出,許多網友對此表示疑惑,有網友認為可能是戰備需要,也有網友認為是疫情所需。

對此,江蘇省救災和物資保障處2日解釋稱,清單主要是針對今年全國範圍內極端天氣頻發和自然灾害增多的情况,旨在提高社會公眾防灾减灾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有地區發佈建議清單,有的地區則直接發放人防戰備背包。

1日,不少濟南市民在網上曬出了濟南市人防辦公室發放的戰備應急包,內含醫療急救包、自救互救器材和個人防護用品等應急自救物品。對此,網友紛紛表示羡慕,並希望自己的都市也能發放類似應急包。也有網友認為,此舉是居安思危的表現,能够防患於未然。

極目新聞記者瞭解到,本次濟南市發放戰備應急包採取搖號的管道抽取。市民在濟南人防相關小程式輸入戶號,再登記上領取人姓名、電話和地址等資訊就可以等待搖號。

濟南市曆下區的市民黃先生成為今年中簽的萬分之一。2日,黃先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2020年自己曾參加人防戰備應急包的申領,但可惜未能中簽。“今年比較幸運,搖號結束後就收到了中簽的簡訊。”黃先生表示,應急包裏除相關用品外,還配備了使用說明書,方便市民學習使用。

極目新聞記者從濟南市人民防空辦公室獲悉,今年濟南市申領人防戰備應急包的家庭有5萬多戶,最終通過搖號的管道選出1萬個中簽名額。“2022年是否繼續發放還要看市政府的統一安排”,工作人員表示,免費發放人防戰備應急包是濟南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一項舉措,主要目的是引導市民關注人防,瞭解人防戰備。

有商家訂單排到明年

各地政府發出倡議後,市場上各類應急裝備迎來一股購銷熱潮。

應急達人天哥,今年31歲,河南濮陽人,常年做建材生意,偶爾也會販賣一些應急物資。

天哥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自己從小便對應急物資感興趣。“大學畢業以後,我就開始慢慢地用零花錢購買一些應急裝備。”天哥表示,自己剛開始購買應急物資的時候,家裡人時常嘮叨自己,覺得浪費錢。

“後來家裡人就慢慢理解了”。天哥說,7月河南豪雨期間,家鄉濮陽也發生了洪澇災害。“我家社區也被淹了,但在我的處理下,全社區僅有我們樓棟的地下室沒有進水。”天哥說,自己粗略估算了一下,自己在應急物資上的持續投入,起碼已經花費了10萬元。

2020年初,天哥開設了抖音帳號專門科普應急物資。“應急物資、應急裝備,最基礎的還是要有的。”天哥表示,即便是和平年代,面對未知的自然灾害,市民也應該做到未雨綢繆。

天哥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除自己外,在國內也有許多喜歡收集應急物資的人,他們被網友稱為“生存狂”。“我認識一個人,他把自家地下室製作成了生存地堡,裡面有各式各樣的物資。”天哥直言,目前國內群眾的應急防範意識並不到位,有時災難發生,群眾可能會難以自救。

“應急的覈心還是在於意識,對於家庭來說,最基礎的防灾物資是必須要有的。”天哥稱,國內現時也在逐步進行應急宣教,自己也作為民間力量加入其中,希望增强國民的應急防範意識。

天哥在進行短視頻製作的同時,也會販賣一些應急物資。“最近購買量突然激增。”天哥說,或是因為近期各地宣導市民做好應急物資儲備,他店鋪裏的蠟燭、罐頭、收音機等裝備都已賣完,“合作的收音機廠的訂單已排到了明年。”

極目新聞記者從多個電商平臺瞭解到,現時諸多網店的罐頭、壓縮食品、袋裝水等應急物資均處於缺貨狀態。11月3日,記者査詢獲悉,現時在國內銷售較好的是一款100餘元的應急背包,內部包含有應急手電筒、折疊刀以及一些簡易醫療物資等物品。但是裝備較為全面的應急裝備包則因為高昂的售價,僅有寥寥數人購買。

“現在廠家也生產不及了,供不應求,需要等待至少一個月的時間。”一店家告訴極目新聞記者。

北京是家庭應急意識先導者

事實上,本次並非濟南市第一次發放應急包。濟南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告訴記者,2020年濟南市也曾發放同樣的應急包,當時有超過5萬家庭報名申領,最終有關部門選出了1萬個中簽名額。而類似的應急物資儲備清單也並非第一次發佈,2020年,包括深圳、寧波、海口、北京等多地均發佈了相關建議清單。

極目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14年8月北京便率先發佈了《北京市居民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而在2020年,北京市應急管理局通過徵求多方意見並召開專家諮詢論證會,對該清單進一步修訂完善形成了新版建議清單。

記者注意到,新清單進一步規範了各種應急物資名稱、功能、用途和適用灾種類型,並適當調整了物資品種,內容較之前的更為全面、更有針對性。

而在2020年10月,國家發改委等14部門聯合印發《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第15條明確指出,要求在秋冬季推出《全國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

《方案》表示,各地應參照北京等地推出省級家用應急物資儲備清單的經驗,製定全國基礎版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加速製定擴充版清單,引導都市家庭進行家庭急救箱等醫療物資儲備。

消息一出,除北京、廣東、長沙外,深圳、寧波、海口、鄭州等都市的有關部門,接連公佈應急物資清單,建議羣衆在條件許可的情况下,都要準備必要的應急物資,以備不時之需。記者注意到,這些清單內包含有食品、求救聯絡工具、應急工具、應急藥品、防疫物品等。能够應對火灾、地震、洪澇災害、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其他國家應急物資包常備

事實上在日本,應急物資包已成為日常配寘。

一名日本網友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由於日本地震頻發,日本人會在玄關處放置一個地震避難包。“在日本這個應急包叫非常持出袋”,該網友表示,一般這樣的應急包常年讓利,花費2萬日元(折合人民幣1125元)即可買到。

記者注意到,在日本的應急包重量約5公斤,廣告詞稱“女性和高齡者也能背得動”。應急包內約有30種物資,包括手搖式收音機和手電筒,以及各類食品、藥品、酒精、口罩等工具。除此以外,應急包內還有一份防灾指南,裡面記錄著不同類型灾害市民應如何自保。

除此以外,據日本媒體公開報導,日本的各大公司也配備有防灾應急箱。據悉,這種防灾應急箱一般放置在員工辦公桌下,由硬紙殼製成,在發生災難時,員工可以快速打開應急箱取出內部物資。

一比特常年居住在日本福島的華人徐先生也向極目記者介紹,日本政府倡議,應對小規模灾害,群眾應儲存3天的食品。應對大規模灾害需要可供一周消耗的食品。政府提供的應急物品清單中包括每人一天需要準備3昇飲用水。緊急食品包括大米、巧克力、餅乾、幹麵包、速食麵和罐頭等,另外還有家常的急救藥品和洗漱用品。考慮到日本地震頻發,清單中還有專門應對地震的頭盔、手電筒、毛巾,手套、廣播和備用電池。徐先生說,這些應急物資除了群眾自行準備外,各地政府也會發放緊急應用包。

同樣重視應急物資儲備的,還有美國。由於美國是一個自然灾害多發的國家,西部處於地震帶,東北地區冬季時暴風雪頻繁,南部常受到颶風襲擊,中部平原地區經常發生破壞性的龍捲風。除自然灾害外,有時還會有恐怖攻击、槍擊等,這些情况都需要居民居家避難或是緊急撤離,尤其是居家期間斷水、斷電的事情也常有發生,所以大部分美國人都有未雨綢繆的意識。學校、社區、公司等也會按時進行準備和使用應急工具箱的宣傳活動。

而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歐美國家就已經表現出對於核戰爭、經濟崩潰和宗教衝突等問題的的恐懼和憂慮,“冷戰”和“大蕭條”的衝擊更讓人們意識到應該隨時為意外事件做好準備。

極目新聞記者査詢發現,美國應急物資包分為兩類,一類是基礎的工具箱,除基礎食物外,還包含有手電筒、毛毯、口罩、護目鏡等物資。另一類則較為豪華,包含有洗漱用品和導航用品。在美國網絡上銷售較好的一款應急包,可供兩人使用72小時,售價250美元(折合人民幣月1600元),其中包含有淨水藥片、睡袋、針線包、應急蠟燭等物品。

專家表示無需過度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中國民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王宏偉接受極目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外界不應孤立解讀商務部發文鼓勵家庭儲備一定生活必需品,以及各地推出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等舉措。還有網友將近期一系列措施與戰備聯系起來,純屬“腦補”。

王宏偉介紹,今年官方強調家庭做好應急物資儲備準備有兩個背景。一是2020年10月,發改委曾聯合多個部門印發《近期擴內需促銷費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下稱“方案”)。明確指出在秋冬季推出《全國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該《方案》出臺在武漢等都市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之後,一方面為了拉動內需,另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因為應急物資也是一個產業,新冠肺炎出現伊始,部分地區也確實出現物資供應緊張的情况。

另一大國際背景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還在持續,為此加拿大、美國還有歐洲部分國家相繼出現供應鏈危機和能源危機。“比如現在耶誕節快到了,美國一些城市的超市貨架上還是空的,海邊的貨櫃碼頭的貨物又運送不出去。這些都是因為供應鏈受到擾亂。國際供應鏈危機會讓我們保障國內大循環暢通的形勢更加錯綜複雜。”王宏偉說。

王宏偉進一步解釋,家庭主動儲備一些應急物資和生活必需品,其實主要是發揮緩衝帶和减震器的作用,即在遇到自然灾害或重大疫情時,個體具備一定的自我保障能力。

“應對突發事件其實是一個治理的過程,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形成合力。從國際來看,突發事件發生時,許多已開發國家都特別注重實現自救、互救和公救相結合。自救和互救能力的重要體現就是家庭應急物資準備儲備,有72小時自我保障能力。日本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國家,應急意識特別强。日本的商家也會售賣應急產品。比如應急手電筒、收音機,可擕式馬桶,逃生繩等,應急包裏的礦泉水甚至有6年保質期,這是常態。只是中國政府對社會有種保姆式的監管,老百姓認為這是政府的工作,不是個人的工作。所以這次有點大驚小怪。”王宏偉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