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寧鄉到科羅拉多,李澤厚:孤獨伴隨了我的一生

湖南 62℃ 0
摘要:著名哲學家、美學家李澤厚於美國科羅拉多時間晨七時逝世,享年91周歲。李澤厚生於1930年,湖南寧鄉人,曾出版《美的曆程》、《批判哲學的批判》等美學、哲學著作,被青年人尊為“精神導師”。李澤厚就在寧鄉的鄉下度過了他的少年時期。1945年秋,李澤厚從國中畢業後考上了當時湖南最著名的省立一中。在最後一次媒體採訪中,記者再次提及這個話題時,李澤厚直言:“那沒辦法,孤獨伴了我一生。”

著名哲學家、美學家李澤厚於美國科羅拉多時間晨七時逝世,享年91周歲。李澤厚生於1930年,湖南寧鄉人,曾出版《美的曆程》、《批判哲學的批判》等美學、哲學著作,被青年人尊為“精神導師”。

從寧鄉到北京,再到科羅拉多,李澤厚在最後一次採訪中說道:“孤獨伴隨了我的一生。”

長於湖南:“窮困、認真、廣泛閱讀的青年時期”

李澤厚在湖南寧鄉長大。據他的學生陳望衡教授在《李澤厚的湖南故鄉情》一文中描述,李澤厚的父親在外省病逝後,他的媽媽帶著李澤厚回到了湖南寧鄉娘家,一邊在當地小學教學,一邊撫養子女。李澤厚就在寧鄉的鄉下度過了他的少年時期。1945年秋,李澤厚從國中畢業後考上了當時湖南最著名的省立一中。但因為沒錢入學,最終去了有公費補助的省立第一師範學習。

貧窮並未阻擋李澤厚對進步思想的追求,就讀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期間,李澤厚廣泛閱讀了馬克思等人的著作。據李澤厚在《三聯生活周刊》採訪中的回憶:當時進步學生運動風起雲湧,學校裏卻沒什麼進步氣氛,甚至連大公報都不讓看。但長沙城裡書店可以看到一些書籍,於是他每週末都會過河到城裡的書店,借閱斯諾的《西行漫記》等書籍來看,常常一站就是一整天。李澤厚在採訪中提到:“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比被動灌輸的東西印象要深得多。我不喜歡人云亦云的東西,不喜歡空洞煩瑣的東西,恐怕都應追溯到自己那個窮困、認真、廣泛閱讀的青年時期。”

李澤厚的思想相較於其他同齡人也成熟更早。據《南方人物周刊》報導,16歲的李澤厚曾在作文中寫道:“魏征有言:‘非獨君擇臣,臣亦擇其君。’魯人不用孔子,孔子行;故大丈夫行事,宜再三擇之而後可,非聰明睿智之主,則不能舒我才,而合則留,不合則去,又何複倦倦於此哉?”他的母親拿他的作文給別人看,別人以為這是大學生所寫。

靜悄悄地寫,靜悄悄地讀

1950年,李澤厚考上北京大學哲學系。儘管自己身患肺結核,貧窮到買不起牙膏,只能用鹽來刷牙,他還是把自己積存的幾元錢寄給正在上中學、父母雙亡的堂妹。大學期間,他獨自居住在一間閣樓內,同時利用北大圖書館豐富的藏書資源,翻閱、抄錄了許多原始資料。在這間極昏暗的閣樓內,他完成了《康有為、譚嗣同思想研究》一書的初稿。

大學畢業後,李澤厚分配進入了中國社會科學院。1955年,不到三十歲的他發表了《關於中國古代抒情詩中的人民性問題》,隨後多次在《曆史研究》、《哲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文章。當時李澤厚的月薪水只有五六十塊,但他卻能收到每千字二十元的報酬。至此開始,李澤厚的生活不再為經濟發愁,甚至在被開除公職下放的時期,仍有未用完的稿費支持他去到高級飯店吃肉。

上世紀80年代,美學從一門抽象的人文學科成為影響力甚廣的中心學科。1979年,李澤厚出版了《批判哲學的批判》和《中國近代思想史論》,隨後是《美的曆程》、《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李澤厚憑藉這批美學、哲學著作,影響了不少人,被青年人尊為“精神導師”,在知識界極具影響力。

其中,《美的曆程》一書影響極大。李澤厚在遵循歷史分期的基礎上,以某個時期的主要美學風格為中心,或以某種突出的藝術門類為線索,將中國古代藝術的內韻在書中娓娓道來。此書於1981年出版,在當時就成為了超級暢銷書,多次再版重印達幾十萬册。已有英文、德文、韓文等多種譯本問世。據李澤厚的學生回憶,他每到社科院哲學所上班的時候,就會有很多慕名而來的人,和他討論問題,甚至一直追隨著他到食堂吃飯。時至今日,《美的曆程》仍被許多讀者評為中國美學的必讀經典。

旅居美國:“孤獨伴隨了我的一生”

1992年1月,已經六十二歲的李澤厚决定到美國科羅拉多的大學任教,主要講授思想史和美學。李澤厚的英語不好,但他還是堅持用英語授課。他在《南方人物周刊》的專訪中回憶道:“我去美國即任教,收入不菲,中國一般所謂去外國“講學”大都是“訪問學者”(Visiting Scholar),不必講課,我當時與外國教授一樣必須正式授課,要開三門課,是“訪問教授”(Visiting Professor),二者待遇相差甚遠。以後陸續受聘,從未失業,生活一直優裕。”

旅居美國後,李澤厚幾乎每年都會回國住幾個月。據媒體報導,他回國後,大家都喜歡找他聊天。他不喜歡開會,不喜歡演講,但樂意與朋友和學生聊天,不過他又不喜歡純粹的閒聊,他希望通過聊天瞭解中國社會的發展現狀和知識界的動態。

李澤厚所居住的博爾德人口稀少,他也曾提及居住在博爾德感到十分孤獨。在最後一次媒體採訪中,記者再次提及這個話題時,李澤厚直言:“那沒辦法,孤獨伴了我一生。”

對待生死,李澤厚的態度極為豁達。他曾提出“四個靜悄悄”:“靜悄悄地寫”、“靜悄悄地讀”、“靜悄悄地活”以及“靜悄悄地死”。他說:“我說過,對弟、妹,病重也不報,報病重有什麼意思?牽累別人掛念,幹嗎?靜悄悄地健康地活好,然後靜悄悄地迅速地死掉。當然,這也純屬個性,我非常欣賞、贊同別人熱熱鬧鬧地活著、死去。我不參加對自己的祝壽活動,但願意參加或欣賞別人的祝壽活動。”

11月3日,李澤厚逝世的消息被媒體報導後,許多讀者自發在社交媒體平臺緬懷老先生,有讀者評論:“人生一世有時辰,美的歷程無盡頭。”斯人已逝,但其思想卻將永遠地照亮後人。正如李澤厚在《悼朱光潜》一文中寫道:“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不能重複。只是記憶和感情將以更豐富的形態活在人的心底。而這也就是死亡所不能吞噬的人類的有活力的生命和生命的活力。”

瀟湘晨報編輯賀宇帆綜合報導

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爆料微信關注:xxcbwx,24小時報料熱線0731-85571188。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