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統計學生“領導子女”等身份,當地教育局:已處理

山西 115℃ 0
摘要:近日,網傳圖片顯示,山西忻州原平市某小學情況統計表將學生劃為11類,其中包括“領導子女”、“權勢壟斷部門子女”、“家長有犯罪前科的學生”等。11月2日,學校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已停止調查學生家庭情况,部分班主任未正確領會會議精神,理解有偏差,做法欠妥,已對老師進行責備和警告處分。11月2日,原平市教育局回應,已進行處理。

近日,網傳圖片顯示,山西忻州原平市某小學情況統計表將學生劃為11類,其中包括“領導子女”、“權勢壟斷部門子女”、“家長有犯罪前科的學生”等。

11月2日,學校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已停止調查學生家庭情况,部分班主任未正確領會會議精神,理解有偏差,做法欠妥,已對老師進行責備和警告處分。

11月2日,原平市教育局回應,已進行處理。

小學統計家長背景,將學生分為11類

別光把鍋甩給老師

極目新聞評論員屈旌

學校調查學生家庭背景、父母職務的現象,爭議甚多,廣受詬病,卻總是屢禁不止。涉事的這所小學,將這種本就名不正言不順的調查,做出了花樣,做到了極致。

網絡曝光的表格上,該學校不但根據家庭情况,將學生分為“領導子女”“權勢壟斷部門子女”“企業老闆子女”“家庭離異單親學生”“家長有犯罪前科的學生”等,還根據學生入學情况,分出“輟學學生”“外地來,各種關係過來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在校表現,分為“學習不好成績差的學生”“談戀愛的學生”;最離譜的是,表格上還有一類為“女學生”!為什麼?把女學生單列出來,是更便於教學管理,還是有利於因材施教?看不懂,但大為震撼!

這張表格,打眼一看,全是各種標籤和偏見。你要說收集家長資訊到這地步,分類到這種程度,只是為了瞭解學生的家庭資訊和成長背景,加强家校聯系,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誰能相信?誰敢相信?

學校過度收集家長資訊,壞處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就是容易造成區別對待和歧視,有違《義務教育法》所強調的,促進教育公平和維護中小學生教育權益的基本原則。一些條件不是很好的家長,會擔心因為自己無錢無權,孩子被人看不起,更有些學校,收集了學生家庭資訊就直接發在家長群裏,完全沒有考慮到對他人的尊重和體諒。

就拿被曝光這所學校來說,表格上分類的名稱,就已經寫得十分刺眼,讓人很難受了。如果被學生們看到,在班集體中流傳開來,讓那些特殊家庭,貧困家庭的孩子怎麼想?會不會滋生虛榮攀比心理,或是催生校園霸淩?

再者,學校在收集和儲藏資訊方面,畢竟不够專業,資訊收集得這麼多,這麼細,能保障安全嗎?如果發生資訊洩露,豈不會招來安全隱患,給學生和家長的生活,帶來不良影響嗎?從表格被網絡曝光來看,這種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說到底,學校收集家長資訊這事,本身就沒必要做成這樣。家長在哪裡工作,是什麼狀態,對孩子的確有影響,有正面也有負面。但學校教育的存在,本應該是以公平公正的態度,引導和發揚正面的影響,減輕乃至消除負面的影響。

在孩子學習成長的關鍵時期,學校應讓他們感受到平等與尊重,只要能聯系到家長,瞭解家庭概況,共同解决問題,知不知道家長具體職務,真的不重要。依據這個將學生分門別類,恨不得把“偏見”寫在臉上,太過分了!

學校的回應,也是模棱兩可,只說部分班主任未正確領會會議精神,做法欠妥,倒是讓大家更想知道,這個會議的內容是什麼?精神為啥這麼難理解,甚至連教書育人的老師都領會錯,還錯得這麼極端。如果說,很多老師都領會錯了,這個會議是不是本身開得有問題,負責組織會議,傳達精神的人,就沒錯嗎?

“雙减”不僅要减有形之負,更要减這種渲染焦慮的無形之負,收集家長職務資訊這種事,若是總甩鍋給個別老師,這心裡頭的偏見之負,就永遠卸不下來。要真正消除歧視,緩解教育內卷,做到有教無類,恐怕最應該端正心態的,還是學校的管理者。不要再搞這些么蛾子了,給孩子一張安靜的課桌,給老師一個安心的講臺,讓家長少些心累的煩惱吧!

綜合:澎湃新聞、上游新聞、極目新聞(評論員屈旌)

來源:極目新聞

标签: 教育局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