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發!中西部這類都市機會來了

安徽 70℃ 0
摘要:省域副中心都市,成為近期“熱詞”。最近,各地黨代會陸續召開,許多有關區域發展的新資訊釋放出來。10月26日,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開幕,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支持南陽建設副中心都市,與信陽、駐馬店合作互動,建設豫南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

省域副中心都市,成為近期“熱詞”。

最近,各地黨代會陸續召開,許多有關區域發展的新資訊釋放出來。10月28日,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開幕,黨代會報告在“今後五年的主要任務”部分,提到要著力提升都市發展能級,其中指出:蕪湖建設省域副中心都市,阜陽建設長三角區域重點都市和中原城市群區域中心都市。

10月26日,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開幕,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支持南陽建設副中心都市,與信陽、駐馬店合作互動,建設豫南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也就是說,河南由之前的“一主一副”變為“一主兩副”的格局。

“省域副中心”這一概念,早在2001年由湖北率先提出,現時全國範圍內共有多達三四十個非省會城市,被賦予省域副中心的都市地位。什麼是“省域副中心”?其實沒有統一的評定標準。主要考慮在某一區域內經濟實力比較强、距離省會城市比較遠的地方,通過建立一個副中心都市來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實現省市區的協調發展。

去年11月,《求是》雜誌刊文指出,中西部有條件的省份,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都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十四五”期間,各省開始了新一輪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試圖通過這一建設為區域經濟增長賦能擴量。據不完全統計,在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各地“十四五”規劃綱要等正式檔案中,共計9省15個都市明確建設“省域副中心都市”。

未來5年,必然會有越來越多實力較强省域內區域中心都市,向省域副中心都市躍升。同時,既有的省域副中心都市則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省域協調發展過程中,承擔更多輻射引領重任,都市能級有望快速提升。

部分省份中心都市和副中心都市格局(注:南陽新晉級暫未列入)。

1

“省域副中心”,並不是一個全新概念,但在當前時代背景之下,成為部分城市競逐的重要頭銜,成為省域副中心都市,將會獲得更多政策紅利和發展要素,决定著都市未來的走向和向上晉級的“天花板”。

在南陽被明確為省域副中心都市之前,今年年初,河南“十四五”規劃綱要,對於都市定位的表述是:鄭州國家中心都市、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全面提速;南陽、安陽、商丘則定義為“區域中心都市”。近日,商丘也曾提出,“創建國家區域中心都市、河南省副中心都市”,只是暫時未能如願。

南陽之所以能够勝出,一是南陽在河南省內綜合實力較强,其經濟實力在省內僅次於鄭州、洛陽,常住人口總量僅次於鄭州;二是南陽擁有區位比較優勢,其離鄭州、洛陽較遠,且位於豫鄂陝三省交界處。從地理位置上看,鄭州和洛陽偏居河南中西部,對豫南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有限,正好需要再增一個省域副中心都市。

同樣的情况,也在安徽上演。近日,在阜陽市第六次黨代會上,阜陽也提到,要高標準提升中心都市能力,突出中心都市龍頭帶動作用,加快推進阜陽阜南同城化發展,朝著省域副中心都市邁進。

阜陽其實也有“底氣”。根據公開報導顯示,阜陽位於皖西北,現有常住人口820萬。在安徽,人口數量僅次於合肥市,2020年,阜陽市GDP總量為2805.2億元,位居安徽第四位,近十年GDP增幅在全國地級市中排名第2比特。只是對於安徽來說,在持續做强省會合肥、支持做大蕪湖之外,恐難有更多資源要素向阜陽傾斜,阜陽要成為省域副中心,得先用行動來證明自己。

總體來看,中西部地區多個省域的副中心都市,尚在爭奪之中。比如,四川近日决定將一批省級行政職權事項調整由成都市及瀘州市、德陽市、綿陽市、樂山市、南充市、宜賓市、達州市7個區域中心都市實施,或許就是讓七城來爭出“省域副中心”。不過,多數省域的副中心都市已經基本確定,這些省域副中心都市都在全力提升都市能級。

2

做大做强省域副中心都市,是省域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既能避免“一市獨大”,更能促進省域協同發展,提升省域的綜合競爭力。

東部地區的多數省份,均早已形成“雙核”、“多核”驅動模式。比如,廣東有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江蘇有蘇州和南京,無錫、南通實力也很强;山東有濟南和青島;浙江有杭州和寧波;福建有泉州、福州和廈門。事實證明,省域內經濟實力強勁的都市越多,省域的綜合實力必然更强。

必須看到,在新發展格局下,區域發展動力由外轉內,這將强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原先的以中心都市為主的空間發展格局,將進一步演化為以“中心都市+副中心”為主要形態的城市群空間發展格局。通過都市間强强合作,擴大大城市發展空間,增强“極化”能力,帶動整體經濟能級提升。

目前來看,中西部地區的省域副中心都市主要有洛陽、南陽、襄陽、宜昌、岳陽、衡陽、長治、大同、臨汾、蕪湖、贛州、寶雞、桂林、柳州等。其中,洛陽經濟實力最强,其次是襄陽和宜昌,之後是岳陽、南陽、蕪湖、贛州、衡陽。2020年,洛陽GDP達到5128.4億元,是中西部地區唯一一個GDP突破5000億元的省域副中心都市,衡陽GDP則剛過3500億元,長治、臨汾GDP均不足2000億元,大同GDP甚至僅有1369.9億元。

基於此,中西部地區的省份能够支撐多少副中心都市,能給予多少支持,顯然需要綜合考量。如果本身經濟體量不足,還要通過政策來導流,就可能導致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陷入尷尬境地,難以真正提升省域副中心都市的綜合實力。

中西部地區的省域副中心都市,能級與各自省會城市存在較大差距,這既需要各省主動調配資源,更需要都市主動作為奮起直追。當然,與省會城市之間的距離,是副省級都市未來提升的目標,更是相關政策資源傾斜的決策依據。

前不久,湖北發佈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構建全域科創新格局,不僅要全力提升武漢的科創地位,還要加快推進襄陽、宜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同時,全面强化區域科技創新多點支撐。

光穀科技創新大走廊之外,湖北還將佈局建設“襄十隨神”科技創新走廊、“宜荊荊恩”科技創新走廊;湖北實驗室數量增至9個,此前有7個湖北實驗室落地武漢,另外2個正在籌建的湖北實驗室則是隆中實驗室(襄陽)、三峽實驗室(宜昌)。

凡此種種,均是中西部地區“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都市”的最生動的注解。在下一輪省域協調發展行程中,中西部地區的省域副中心都市,獲得的發展機遇和資源傾斜只會更多。

(來源:大剛觀察)

【編輯:金鑫】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