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將近5000年的歷史,而且一直沒有斷代過,所以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十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甚至有許多的習俗與文化,至今都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之中。我們在交流與行動之中,都會帶著祖祖輩輩們傳承下來的印記,這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比如說我們中國傳統的喪葬習俗,這裡面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也是非常深奧的,甚至每一個地方的葬禮,都有每一個地方不同的風俗習慣。那我們今天就來瞭解一下,有關中國古代的喪葬習俗,到底與我們現在的葬禮又有何區別與聯系呢?
在我們中國古代,當家裡面的人去世的時候,出殯時會讓這個家族的長子摔瓦盆。為何會有這樣一個非常特別的行為呢?這個行為的含義是什麼呢?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中國古代傳統喪葬習俗
在我們中國古代,一場葬禮是需要有非常繁瑣的程式的,如果這些程式沒有進行到位,那就代表著對於逝去的人的不敬。我們古人認為,如果對於逝去的長輩產生不尊重行為的話,那麼上天的神明就會懲罰這些子孫後代,讓這個家族快速的衰敗下去。
所以,在我們國家古人的心中,對於葬禮是非常重視的,一場完整的葬禮要經過送終弔唁出殯等等十幾個流程,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够省去,但是由於我們國家的國土面積非常廣闊,民族眾多,再加上古時候不像我們現在一樣,交通十分便利,想要通知別人,隨便打個電話就可以告知。
古代的交通是十分不暢通的,大家之間的聯系也只限於同一個村莊,所以每一個地區的喪葬習俗都各有不同。比如在西藏地區,就實行的是天葬,而在我們中原地帶施行的則是土葬。這一些葬禮習俗的差异性,其實也代表著每一個地區的不同的傳統文化。
比如說西藏地區的天葬儀式,就是由於藏族的人民他們認為人的靈魂是不會死去的,逝去的埋葬的只是我們人的肉身,而肉身中的靈魂又可以通過輪回的管道轉化為人,於是,在藏族人民的心目中,人的肉身在死亡之後便沒有那麼重要。
於是他們就把人的肉身運到某一個指定的地點,讓鳥類、獸類等動物吃掉死掉的人的身體,這樣就可以讓逝去之人的靈魂到達天堂,像西藏這樣獨特的喪葬儀式,很早之前就開始流行,直到現在,也依然在流傳著。
而我們許多地區所流行的土葬儀式流傳的時間則要更加久遠,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土葬的管道就已經開始實行起來了。比如說在我們中國商代的時候,還流行為逝去的人送殉葬品,那個時代的人民們認為殉葬的東西越奢侈,種類越多,就代表著逝去之人的地位越尊貴。
到了後來,甚至開始流行用人陪葬,比如說古代皇帝在駕崩的時候,就會安排許多宮女,甚至是皇帝的寵妃作為陪葬品,當然,這種習俗是一種非常不人道的陋習,在後期就被取締了。
像這種喪葬習俗,在我們國家還有非常多,有許多的風俗在流傳下來時,慢慢的就消失不見了,還有許多習俗則一直流傳至今,直到現在都還被我們所繼承。
比如說在家裡人去世,出殯的時候會安排這個家裡面的長子摔一個瓦盆,這個習俗在很早之前就一直存在著,然而直到現在,我們依舊保留著,這又是為何呢?
為何長子要“摔瓦盆”
家人去世之後,讓長子摔一個瓦盆這樣的行為,在我們國家某些地區的葬禮之中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並且在開始這樣一個行為的時候,旁邊還會有許多老百姓們圍觀。如果圍觀的人群中有外鄉人,可能會覺得非常奇怪,甚至有點不可理喻,但是其實這種行為早在古代的喪葬儀式之中,就已經出現過了。
據說,在我們古代,有一對夫妻他們恩愛非常,在結婚之後就生下了一個孩子,然而,這個孩子的母親在生他的時候遭遇了難產就去世了。孩子的父親自然是十分的傷心痛苦,但是在幾年過後,這個男人又迎娶了他的第二任妻子。
可能在我們所有人的心目中,後媽的形象一直都是非常惡毒的,但是這個第二任妻子卻恰恰相反,她對這個繼子非常好,平常總是噓寒問暖,比自己的親生兒子還要好一些。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這個孩子的親生父親在沒過多久之後,因為生病也去世了。
他的身邊只剩下一個後母,旁邊的鄰居們都擔心這後母在丈夫去世以後虐待這個孩子,但是確實是他們多慮了,這位後母對繼子非常好,她在他的床前放了一個瓦盆,經常會在這個瓦盆之中留下許多好吃的,後來這個繼母由於過度勞累也去世了,這個孩子每每看見床前那一隻瓦盆,就會十分悲痛,想起他的繼母。
旁邊的鄰居們害怕這個孩子會悲痛過度而死,於是就偷偷的將那只瓦盆摔碎了,而這個孩子卻恰好看到了這一幕,於是對著這個破碎的瓦盆放聲大哭,周圍的人看到這一幕,就覺得這個孩子十分孝順,就讓這個故事流傳下來,教育自己的後代,所以摔瓦盆在民間也就逐漸成為了一個習俗,代表著兒子對於父母的孝順之心。
結語
一個小小的摔瓦盆的行動之中,蘊含著的是子女們對於自己父母的孝順與不舍,於是這樣一個代表著孝順父母的喪葬習俗就一直保留了下來,並且流傳至今。所以如果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聽到了某一些風俗習慣的時候.
我們不用一開始就覺得這是一種十分落後的陋習,而是要充分的去瞭解這個風俗習慣背後所蘊含的故事,以及所要表達的情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去傳承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保留好我們的傳統習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