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虞
編輯|羿南
即使在新冠疫情中全世界都進行了一場“傳染病學再教育”,但依然有很多人並不覺得流感有多嚴重。事實上,上世紀西班牙大流感後,人類便發現了導致流感的病原體是流感病毒,但直到如今,這種病毒都未完全被征服。
多數情况下,人們將其與感冒相提並論,“扛幾天就好了”“吃點感冒藥”“多喝熱水”“捂捂汗就好了”……
醫院的呼吸科、心內科、ICU醫生明白,流感可能帶來呼吸衰竭、猝死等嚴重後果,有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基礎疾病的患者更甚,但公眾顯然並未廣泛知曉此醫學常識。
為提高社會對流感的認識與關注,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聯合國內外相關組織、機构共同發起倡議,將每年11月1日設立為“世界流感日”,引導並呼籲全球“狙擊”流感。
近期,北京二級以上醫院監測流感樣病例人數較去年同期上升,建議公眾及時接種流感疫苗——從現有的醫學經驗來看,這是預防流感行之有效的管道。
流感兇猛:“心病”之上,又添“心病”
2021年10月,全國各地氣溫驟降。這是一個明顯的訊號,寒冬將至,流感季要來了。
李忠一家都對這個訊號异常敏感。2019年11月,他體驗過一次“生死時速”。
症狀是從鼻塞流涕開始的,他既沒有買藥,也沒有去醫院。“我不喜歡喝藥,糖尿病4年都沒治療。”李忠理所當然地認為,“小感冒”,扛一周就好了。
第二天,他高燒不退,體溫最高38.3℃,出現心悸、打寒戰、全身無力的症狀,喝了感冒藥也沒用。
第三天,李忠難以走路,女兒慌了,帶著他前往附近的社區醫院檢查,確診甲型流感抗原陽性,同時心肌酶明顯升高,醫院建議馬上轉院。
“流感”和“感冒”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很多流感患者會發燒、渾身酸痛和全身無力,並且流感起病急、進展快。更危險的是,流感很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有致死風險,尤其本身有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等基礎疾病的患者,是流感高危群體。
不幸的是,李忠本身就有心血管慢性病。
“有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系統疾病等基礎病的流感患者比一般的患者更危險。”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孫鐵英教授說,“流感可能會導致基礎疾病急性發作,加速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出現心梗、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等症狀,最嚴重的情况下會致人死亡。”
在出院情况一欄,李忠女兒清楚地記得醫院記錄,“考慮患者病情危重,建議家屬轉外院行人工肺治療,告知路途風險,隨時死亡。”
轉院到一家三甲醫院後,李忠直接住進了ICU。女兒拿著他的病危通知單,大腦一片空白,“想不通好好一個人,才感染流感幾天怎麼就這樣了?”
一周後,李忠從重症監護室中醒來。而經過這場大病後,李忠暴瘦十幾斤,再也無力爬樓梯,氣溫一降就很緊張。
“流感”一詞,成為李忠的“心病”,也成為這一家的禁忌。
事實上,在ICU醫生眼中,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南京一家醫院的ICU一年要收治二十多比特因流感重症進ICU的患者,他們需要機器支持呼吸或維持生命。這些流感重症患者有很多共同特徵:年齡偏大,有心臟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基礎疾病。
少有人知:流感疫苗也是“心臟疫苗”
李忠並非孤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流感後的危險遠超一般流感患者。
我國2011-201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監測資料顯示,重症流感病例中37%的患者患有慢性基礎性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占21.5%,比例最大。
“實際上,一年中流感活動最强的那周,人群中超額心血管死亡風險也最高。”流感的疾病負擔通常以流感季的超額死亡來估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杜昕教授和團隊在對連續多年的北京市人口死亡原因、北京流感監測系統等數據進行研究後發現:在流感活躍期,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新增8%,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死亡風險新增7%,缺血性腦卒中(中風)死亡風險新增17%。僅僅在北京市,流感每年可造成916~1640例心血管死亡。
即便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也有因為流感染上“心病”的可能。“流感的暴發會導致暴發性心肌炎,(科室裏)每個醫生都碰見過,”杜昕教授介紹。暴發性心肌炎是一種以心肌組織嚴重水腫和功能障礙為特徵的疾病,起病隱匿,惡化迅速,患者很快會出現頑固性休克或致死性心律失常,病死率較高。
這一切並非無法避免,流感作為傳染病可以預防,接種流感疫苗是重要的預防手段,也是孫鐵英和杜昕等臨床專家推薦的預防管道。
“流感病毒變異很快,每年席捲全球的“流感”都是不一樣的。”孫鐵英教授舉例,以北半球為例,世界衛生組織(WHO)會在每年2~3月預測當年可能流行的主要流感病毒毒株,並推薦這些毒株用於生產新一年的流感疫苗。
除了戴口罩、勤洗手等物理防禦外,接種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醫療防禦”,成本幾十到一百多元,只需要每年接種一劑,就能將急性心梗的風險降低15%~45%。
“從我們臨床多年的經驗教訓來看,用流感疫苗來保護(病人),是最經濟也最便捷的。”孫鐵英教授說。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副院長李新教授和其團隊曾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在天津市河西區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了一項研究調查,結果發現,在85萬多的人群中,僅有18000人接種了流感疫苗,接種率僅為2.11%。李新教授介紹,老年人是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流感病毒感染會引起嚴重的病毒性肺炎、繼發性的心肌炎、細菌性肺炎、腦炎等嚴重的併發症,以及在原有的慢病基礎上出現急性發展,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臨床症狀甚至死亡。”
在李新的印象中,一比特八十多歲、有心衰病史的老人,每年冬天都會因為流感繼發肺炎而住院,治療費高昂,“接種流感疫苗後,這位老人因為肺炎導致心衰住院的次數明顯減少,只因為查體住過一次院。”
官方指南中,中國CDC、WHO、中國心衰指南等也都推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為流感疫苗的重點接種人群。
“確實有大量研究證實流感疫苗可以封锁流感季節心臟病的死亡發生,囙此,流感疫苗被一些學者形象地稱為‘心臟疫苗’。”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康復醫院心臟康復中心主任王立中曾在公開報導中提出這個觀點。
但接收到這個資訊的人僅為少數。流感疫苗是二類自費疫苗,從全國範圍來看,每年主動接種流感疫苗的人群占比較少,流感疫苗在全國的覆蓋率也不高。在我國全人群中,每年平均流感疫苗接種率僅2%-3%,我國老年人的流感疫苗接種率僅為3.8%,遠低於WHO設定的75%的全球目標。而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病患者中,流感疫苗接種率更低。
“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也是老年人,但只有0.6%的心衰患者接種了流感疫苗。”根據多年的臨床研究,杜昕觀察到了這個數據。
而據杜昕介紹,接種流感疫苗的心衰患者的比例在美國是55.1%,在英國是77.2%。
接種疫苗:流感能防,“心病”可醫
大病初愈後,李忠和全家人一起接種了流感疫苗,而這也成為其家庭每年必需的“入秋”儀式。
“父親是全家接種流感疫苗最積極的人。”李忠女兒說,“這是他獲取安全感的管道。”
中國正一步步邁入“銀髮時代”,國家統計局第七次人口普查的資料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3.5%。隨著時間推移,這個數位還會進一步增長,“人口老齡化”將是我們的社會一個不可回避的大考。到2035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將達到3.1億,占總人口比例的22.3%。如果以60歲及以上作為劃定老年人口的標準,到2050年我國將有接近5億老年人。
“銀髮時代”,首先要築起防線的是公共衛生領域。我國老人整體健康情况不容樂觀,65歲以上老年人位居前三比特的死亡原因分別是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75%的老年人都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病。
老齡化的重要困境之一,是老人多發的疾病對全民醫療資源和醫保的影響,而接種疫苗是一種有效且經濟的方法。
現時,國內部分都市每年會開展流感疫苗公費項目,為符合條件的居民提供免費接種。以北京為例,2007年以來,北京市政府堅持15年為當地老年人實施流感公費接種,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種率囙此提升至近30%,遠高於中國老年人平均水準。
通過回顧北京市老年人的醫療數據已經發現,老年人接種流感疫苗後,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人院內死亡風險降低了15%、再次住院風險降低了19%、直接醫療費用降低了11%;因呼吸系統疾病住院的老年人院內死亡風險降低了34%、直接醫療費用降低了9%。
毫無疑問,流感疫苗廣泛接種是一件亟待推進的社會事務。
我國現已準予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價滅活流感疫苗、四價滅活流感疫苗和三價减毒活流感疫苗。《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科技指南(2021-2022)》中提到,對可接種不同類型、廠家疫苗產品的人群,可由受種者自願選擇接種任意一種疫苗,無優先推薦。
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健康不僅關係到老年人的利益,同時也關係國家的經濟增長潜力。“健康老齡化”體現了一種宏觀視角下貫穿生命始終的健康觀點。
聚焦個人,每一個公民的個體健康是家庭安穩的保障。
去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人群普遍採取了戴口罩、少聚集的防疫措施,流感的感染率出現了明顯下降。中國CDC相關專家表示,今年隨著國內新冠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人群活躍度上升,流感疫情有可能出現明顯的反彈。
“我們推薦符合條件的所有人,尤其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都去打流感疫苗,這個季節正合適,”孫鐵英教授爽朗笑道,她是去年早期奔赴武漢支援新冠疫情防治的北京專家之一,“尤其秋冬季是新冠疫情反復的時候,要防止新冠和流感疊加感染。”
(專題)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