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多:一座被葡萄酒耽誤的都市

江西 91℃ 0
摘要:站在法國波爾多的“水鏡”前,只見人頭湧動。“水鏡”一側是穿過波爾多的加隆河,另一側的路易八世大道順著加隆河的曲線畫出美麗弧度,一排古樸建築沿街而立,教堂尖塔散落其中。也正因這美麗弧度,加隆河岸的波爾多老城被稱為“月之港”,並因歷史建築眾多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說起波爾多,許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葡萄酒。這座多少被葡萄酒耽誤的都市,曾被《孤獨星球》評為全球最佳旅行地之一。

波爾多:一座被葡萄酒耽誤的都市

文、圖/葉克飛

發於2021.11.1總第1018期《中國新聞周刊》

站在法國波爾多的“水鏡”前,只見人頭湧動。不管大人小孩,都赤著脚踏入水中,孩子們在嬉戲,甚至大笑著在水中赤身翻滾。陽光打在水面上,投射著天空的顏色,以至於目力所及之處,水面似乎與藍天相接。“水鏡”一側是穿過波爾多的加隆河,另一側的路易八世大道順著加隆河的曲線畫出美麗弧度,一排古樸建築沿街而立,教堂尖塔散落其中。也正因這美麗弧度,加隆河岸的波爾多老城被稱為“月之港”,並因歷史建築眾多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這個3500平方米的“水鏡”,水面其實只有幾釐米深,卻是波爾多人最愛的樂園。每逢夏季,人工噴泉會將這片廣場變成“水鏡”,供人們嬉水。

“水鏡”是交易所廣場的一部分,後者由法國皇室設計師安吉-雅克·加布裡埃爾設計,原是獻給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皇家廣場,興建於1730~1775年,當時主要用於接待從加隆河乘船而來的貴賓。這是極具法國古典主義美的廣場,三座完全對稱的18世紀宮廷式建築面朝加隆河。一側的交易所是昔日波爾多的國際貿易中心,與之相對的包稅所直至今天仍供波爾多稅務部門使用,其中一部分被辟為海關博物館。廣場中央有一座三女神噴泉,安放於1869年,出自維斯孔蒂之手——這位出生於義大利的法國雕塑家,最著名的設計作品是拿破崙陵墓。

“水鏡”除了供人嬉戲,還有另一個作用:每當夜晚,交易所、包稅所與二者中間的主樓一同亮起燈光,然後倒映於“鏡面”上,成為波爾多最迷人的夜景標誌。

說起波爾多,許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葡萄酒。位於法國西南部的波爾多,與法國東部的勃艮第並稱世界葡萄酒“雙璧”,也是最知名的兩大產區。圍繞著波爾多,遍佈眾多迷人酒鄉與頂級酒莊,堪稱魅力無法擋。但也正因如此,許多人忽視了波爾多本身,僅僅將之作為葡萄酒之旅的起點。這座多少被葡萄酒耽誤的都市,曾被《孤獨星球》評為全球最佳旅行地之一。

熱衷評估所到都市的雨果曾說過:“將凡爾賽和安特衛普放在一起,您就得到了波爾多。”以我猜測,他所指的應該是凡爾賽的雍容與安特衛普的精緻,用在波爾多身上著實貼切。

波爾多最著名的廣場並非以精緻為美的交易所廣場,而是以大著稱的梅花廣場。它距離交易所廣場不過幾分鐘脚程,12.6萬平方米的面積,使之成為法國第一大、歐盟第二大廣場。相比交易所廣場,梅花廣場真的很“原始”,是一個毫無遮擋的沙土廣場。但若是運氣好,可以碰上廣場集市的話,熱鬧程度同樣在歐洲廣場集市裏數得著。

頂著烈日踏上廣場,眼睛幾乎都睜不開。廣場的特殊造型必須航拍才可得見,廣場周圍的樹木將之圈為長方形加半圓形的組合。因為原名Quinconce在法語裏有“樹按梅花形狀栽培的道路”的意思,“梅花廣場”之名由此而來。

廣場東側臨近加隆河處,有兩個帶有雕塑的華表圓柱,分別象徵商業和航海,上面的蒙田和孟德斯鳩大理石雕像增建於1858年,以示對這兩位生於波爾多之先賢的敬意。

廣場另一側有一座更高也更華麗的圓柱,被雕塑和水池所圍繞。頂端是自由女神青銅像,圓柱潔白修長,基座兩側各有一隻象徵法國的公雞,還有擬人化的波爾多雕像,下方兩座噴泉分別代表流經波爾多的加隆河與多爾多涅河。這座修建於1894年到1902年之間的紀念柱正是著名的吉倫特派紀念碑,用來紀念法國大革命期間被殺害的吉倫特派成員,同時慶祝共和國的成立。

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波爾多已有漫長建城史。西元前300年左右,凱爾特人在此建城,最初命名為“Burdigala”,意為“居住在低窪的地方”。

西元前60年,波爾多被羅馬人統治,當時已是繁華港口,與西班牙和不列顛島有著頻繁聯系。羅馬帝國衰落後,波爾多陷入動盪,遭遇多次入侵,直至西元10世紀初才恢復穩定,成為阿基坦公爵的領地。12世紀,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與金雀花王朝的亨利伯爵成婚,後者於1154年繼承英格蘭王位,即亨利二世,波爾多也成為英格蘭領土。百年戰爭期間,黑太子愛德華曾以波爾多為根據地,其子理查二世也誕生於此。在英格蘭人統治期間,波爾多享有極大自由。1235年起,波爾多市長就由選舉產生,貿易也極為興旺。

1453年,波爾多併入法國。18世紀是波爾多的貿易黃金期,成為三角貿易重鎮,葡萄酒借助海港優勢為波爾多帶來巨額財富,包括交易宮在內的大量老城建築都誕生於那一時期。到了19世紀,葡萄酒更是為波爾多帶來數不盡的榮光,尤其是1855年的第一次葡萄酒評級、1857年路易·巴斯德發現酒精發酵原理,還有隨後創立的波爾多葡萄酒學院,讓波爾多葡萄酒自成體系。

如今最能展現波爾多輝煌歷史的當屬1780年4月17日開幕的大劇院,設計者維克多??路易士憑藉這件作品奪得大獎,其設計作品還有巴黎的皇家宮殿和法蘭西劇院。這座聖殿式建築立面為新古典主義風格,12根科林斯巨柱構成柱廊,頂部有12尊雕像,分別是九比特繆斯女神,還有朱諾、維納斯和密涅瓦。它是歐洲最古老的未被燒毀或需要重建的木框架歌劇院,也囙此彌足珍貴。

大劇院對面的船頭形建築,便是波爾多葡萄酒之家。波爾多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加隆河與多爾多涅河在此交錯,匯入浩瀚大西洋。多河、近海,加上穩定的溫和氣候,輔以強勁海風與排水性極佳的石灰岩土壤,合力構成舉世無雙的葡萄種植與釀造環境。葡萄酒之家本是一棟18世紀的宅邸,不但可提供琳琅滿目的酒單與優雅品酒環境,還能提供波爾多地區的酒莊資訊,是許多探訪者的起點。

大劇院與葡萄酒之家所在的比克特瓦爾廣場,呈放射性向周邊延伸,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當地最熱鬧的徒步区——聖凱薩琳路。路口廣場有一座建於1715年的噴泉,裝潢著四比特守護聖人的雕像,如今已面目難辨。

這片街區由狹窄老街組成,也是波爾多最迷人之處。清一色土黃色石材牆身的建築位於道路兩側,多半是古典主義與新古典主義風格,配有精美的鐵藝欄杆。當然,這古樸歷史感與光鮮靚麗兼具的街區風格也得來不易,波爾多在歷史上曾被稱為“睡美人”,這可不是讚美,而是因為它的所有美與繁華都被擁堵交通、骯髒環境與糟糕規劃所遮掩。直至近幾十年來,波爾多人下定决心大力改造,才讓舊時明珠不再蒙塵。

走出這片街區更會豁然開朗,來到波爾多老城最開闊的地帶。波爾多市政廳便位於此處,與之相對的聖安德列大教堂矗立於路旁,佔據著老城制高點。它是波爾多最大的主教堂,也是歷史上首個為紀念十二使徒之一聖安德列所興建的教堂。

與大多數教堂不同的是,聖安德列大教堂的鐘樓與教堂主建築並非一體,而是一座立於教堂旁的獨立建築,也就是波爾多人最愛的佩貝朗塔,這個名字來自於15世紀時的波爾多大主教佩貝朗。鐘樓高66米,頂部有聖母雕像裝潢。之所以要與教堂本體分離,是因為鐘樓內部的巨鐘“威力”太大,為免鐘聲的振動破壞教堂建築才有如此設定。

藍天之下,聖安德列大教堂與佩貝朗塔雄偉而美麗。市政廳一側的建築多是餐廳與咖啡館,於我而言,在波爾多的最愜意之事便是坐在露天座位上,一邊以波爾多葡萄酒搭配當地料理,一邊欣賞這兩座哥特式建築的每個細節。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