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宋傑|上海報導
買方和賣方“手拉手”,房地產交易“去仲介化”要開始了嗎?
10月26日,上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通過其官方網站發佈《通告》稱: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讓資訊多跑路、羣衆少跑腿,方便人民群眾存量房買賣契约網上簽約,即日起在“一網通辦”開通存量房買賣雙方未通過仲介交易網上簽訂合同(簡稱“手拉手交易網簽”)服務。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此前曾報導,今年8月,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監管服務平臺正式上線“個人自主掛牌房源”功能,以此打響房主直賣“第一槍”。那麼,2個月來杭州實施情況怎樣?上海此次的“跟進”,會對仲介行業有所衝擊嗎?
上海“手拉手”辦理流程(來源:隨申辦市民雲APP)
房主直賣又出新招,《不動產公證調查報告》來“背書”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注意到,10月27日,在杭州“個人自主掛牌房源”中,掛出了一套位於杭州市上城區枝頭巷、建築面積70多平方米、委託價格為405萬元的房產。
和其他房源比較,這套房產的戶主除了公佈戶型圖和內部實景圖外,還提供了一份由杭州市國立公證處出具的《不動產公證調查報告》。
記者以買方個人用戶ID登入後看到,在這份不動產公證調查報告中,詳細介紹了這套房源的各項資訊。
記者以買方個人用戶ID登入後發現,在這份不動產公證調查報告中,詳細介紹了這套房源的各項資訊。比如,房子位於頂樓6樓,戶型為兩室一廳一廚一衛,產權情况為單獨所有(無其他共有產權人),現時為空關狀態無租賃情况以及沒有抵押等受限制情况。此外,該報告甚至還提到了房子即將安裝電梯(已支付電梯安裝費)以及周邊學校、醫院、菜場等情况。
記者注意到,該套不動產在交易過程中的交易資金通過浙江省杭州市國立公證處提存公證進行全程資金監管,調查報告還公佈了資金監管帳戶戶名及帳號,按揭貸款合作銀行為浦發銀行杭州分行,委託方承諾待銀行放款或領取不動產權證書後15個工作日清空本處不動產的戶籍。
據《中國城市報》報導,杭州市國立公證處的工作人員表示,這是提存公證介入二手房自主交易,囙此交易只收取提存公證費,提存公證費的收費標準為交易價格的千分之一,比如一套房子成交價為500萬元,則收費5000元。
也就是說,該套房產在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監管服務平臺上的委託價格為405萬元,那麼公證費將收取4050元,遠低於現時市面上的仲介費。
值得一提的是,該套房產曾在今年1月15日由一家房地產代理公司掛出,掛出的價格為430萬元。
來源: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監管服務平臺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以買家身份詢問該代理公司的工作人員小汪關於房屋的情况,小汪對記者表示,這套房子原本是學區房,但現在政策上已經開始在淡化“學區房”的概念,買家預算差不多的話不如考慮附近的另一處房產,要便宜許多。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告訴記者,如果有買家考慮付款,可以直接打入託管銀行帳戶,基於有公證處的“擔保”,兩位陌生人間的誠信度會提升,交易也肯定會更安全。
上海“手拉手”,只是為了便民?
日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登入“隨申辦市民雲”APP蒐索“手拉手”,即出現“存量房買賣契约手拉手網上簽約”頁面,其中有詳細的辦理流程。
從發佈辦理流程來看,該服務的作用在於買賣雙方能够通過上海市“一網通辦”平臺確認契约條款,在契约分發確認並雙方無抗告後,進行電子簽章/證照採集,最終確認契约並網簽備案,實現二手房網簽直接一網通辦,無需仲介插手。
盧文曦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現時“手拉手”僅涉及簽合同,不涉及資金流入,建議用於雙方親屬或信得過之人,如果買賣雙方產證等各種資料都比較齊全,就可以直接在一網通辦上面申請簽約,後續過戶相關手續仍要到各區的房地產交易中心,由不動產登記部門進行登記。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則認為,從地方政府角度看,此次政策並無取代仲介的意圖。此前深圳、杭州都有一些地方政府搭建的二手房交易平臺,其實就是對一些無仲介撮合的二手房交易提供配套服務。上海此次政策也是類似的邏輯,通過搭建手拉手網簽服務平臺,使得二手房買賣沒有仲介服務,也可以快速成交。當然對於仲介行業來說,需要注意類似現象,主動優化服務。只有這樣,“官辦”二手房交易服務和傳統二手房交易服務的質量才能共同提升。
有業內人士分析說,雖然上海出臺的“手拉手”公告強調是為了“便民”,但消息發出後,不少人就“不需要仲介”表示了喜聞樂見的態度。
“要知道,沒有仲介在他們看來既可以省下大幾萬的仲介費,又可以解决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可是如果沒有仲介買房的時候又會是什麼樣?跑樓盤、找業主、調查產權背景,瞭解交易流程各種細節和規則,研究契约等,這裡面任何一步都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對新手來說,更是一不小心就被坑了。”盧文曦表示。
據瞭解,從杭州直賣效果來說,用官方通路交易的受眾主要是買賣雙方已經談好,而且產權清晰、沒有貸款需求的,如果涉及到按揭貸款、產權調查等比較專業的服務,還是繞不開仲介。
但現在仲介的日子並不好過,關門裁員、零成交幾乎成了常態,現時上海的成交水准也近乎降到了近幾年的冰點。今年8月,上海開始執行二手房“三價就低”政策,銀行根據契约網簽價、涉稅評估價、銀行評估價這三個價格來審批貸款額度,導致貸款額度縮水,很多買房的人因承擔不起新增的成本而解約,還有的已經簽約了但由於拿不到銀行貸款額度買房而被耽擱。
上海市民周小姐(化名)就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起,她首付7成購買了融信海納印象二期。“總價是627萬元,首付給了差不多427萬元。其中我媽直接支付的是260萬元,還有一部分是我自己的卡支付的。由於首付中我媽的那部分是直接轉給開發商的,銀行貸款審批不通過。此前開發商和銀行櫃員也沒有告知過(不能走媽媽的帳戶)。銀行建議開發商先退款給我媽,全部由我自己支付。可開發商的財務說‘已收的錢不退’,讓我自己再去凑260萬元,等銀行批了貸款再退還給我。現時這事正在協商之中。”她說。
據上海鏈家研究院數據,9月份上海市共成交二手房1.2萬套,環比下降33%,同比下降61%;成交金額378億元,環比下降34%,同比下降66%;套均總價313萬元/套,環比下降2%,同比下降11%,成交均價38415元/平(編者注:網簽價),環比增長1%,同比下降9%。9月份成交量進一步下滑,環比和同比降幅有所擴大,成交水准幾乎降至近幾年的底部水准,和2017年下半年的成交水准不相上下。可見“核驗價格”導致的掛牌减少,以及“三價就低”導致的首付新增,對市場起到顯著的降溫效果。
責編:郭霽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管道使用。)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