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的中國與世界互惠互利

海南 105℃ 0
摘要: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中國如何定位自身與世界的關係?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也認為,當今世界各國的前途命運密切相連,利益交融前所未有。從歷史經驗和規律出發,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指出,中國改革開放40餘年,實現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制度支撐“三個永續”,“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要構建新格局,還是要依靠改革。

論壇嘉賓縱論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影響和意義:
開放的中國與世界互惠互利

海南日報記者 蘇慶明

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將怎樣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中國將給世界帶來什麼?這成為10月30日開幕的第87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關注的焦點。在論壇開幕式及“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全體會議上,與會嘉賓紛紛發表看法。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中國如何定位自身與世界的關係?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周樹春說,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舉足重輕。“中國奇迹”是在幾十年的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的高品質發展也必然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也認為,當今世界各國的前途命運密切相連,利益交融前所未有。對抗沒有出路,合作才是正道。“中國構建更高水准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方向不會變,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决心不會變。”

從歷史經驗和規律出發,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指出,中國改革開放40餘年,實現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制度支撐“三個永續”,“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要構建新格局,還是要依靠改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王夢奎表示,面對深刻複雜變化的國際格局,中國唯有堅定地走改革開放之路,堅持高水准開放,才能順利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這是中國自身的要求,也將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新的動力。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判斷,中國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場、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推動者、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預計未來5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仍有望保持在25%至30%。中國與世界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應對危機,都需要共治共亯的全球治理。

中國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完成哪些任務?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認為,構建國內大循環不僅是擴大內需,更重要的是在供給側實現自我科技創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也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首要的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强,為此,要處理好繼續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與優化科學發展大環境、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政府財政投入與社會多元投入、新型舉國體制與創新生態系統等一系列關係。

中國銀行董事長劉連舸說,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中國正積極從能源、生產、消費、資金等多個方面著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他介紹,以綠色金融助力綠色發展,中國銀行計畫未來5年對綠色產業提供不少於1萬億元的資金支持。

除討論中國如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及其與世界的關係外,論壇嘉賓還特別指出,在世界發展新情勢下,要把塑造和傳播中國“開放大國”形象,作為一項具有新的有特殊意義的重要任務。周樹春表示,應加强對中國“經濟全球化支持者”“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者”“全球發展公共產品提供者”形象的文宣,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本報海口10月30日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