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漲價背後:兩位“炒貨大王”的安徽首富之爭?

安徽 92℃ 0
摘要:這年頭,醬油漲價,瓜子也漲價了。10月22日午間,洽洽食品發佈了提價公告,對公司葵花子系列產品以及南瓜子、小而香西瓜子產品進行出廠價格調整,各品類提價幅度為8%-18%不等。早在公告發佈前一天,一些經銷商就收到了漲價的消息,隨後洽洽食品股價漲停,報48.97元/股,總市值248億元。事實上,這個賣瓜子的企業,8年間已有三次大幅提價,背後究竟為何?

伯虎點睛:“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這歌詞,說的正是新消費吧。

這年頭,醬油漲價,瓜子也漲價了。

10月22日午間,洽洽食品發佈了提價公告,對公司葵花子系列產品以及南瓜子、小而香西瓜子產品進行出廠價格調整,各品類提價幅度為8%-18%不等。

早在公告發佈前一天,一些經銷商就收到了漲價的消息,隨後洽洽食品股價漲停,報48.97元/股,總市值248億元。

事實上,這個賣瓜子的企業,8年間已有三次大幅提價,背後究竟為何?這事兒值得琢磨。細看洽洽瓜子的發展,爆紅到崛起,幾乎就是中國消費品牌歷史的縮影。

細分品類裏找藍海

創始人陳先保,屬於改革開放後放弃鐵飯碗下海經商的那一撥人。

1995年,陳先保36歲,在一個商業廳做小科長,“組織不錯,但總感覺施展不開。”

下海創業,陳先保選的第一個賽道是冷飲。他成立了合肥華泰公司,開起了冷飲廠。那時候,因為冷飲行業門檻低,租個車間買幾個冰櫃就可以上手,市場比較混亂。成本不高,但怎麼從一眾冷飲中脫穎而出是個問題。

陳先保先是瞄準了兒童細分市場,把氷棍做成小孩喜歡的“雙截棍”,推出了“棒棒冰”。這個點子讓陳先保成功站住了脚跟。

真正的逆襲,還是在於抓住了未被充分開墾的東北市場。

南方人總以為東北太冷,壓根不吃氷棍。就像那個經典的故事,說非洲人光脚是因為他們不需要穿鞋。有人看到的是空白,有人看到的是藍海。陳先保想的是有小孩的地方就有市場。

好傢伙,打開東北人家的大門,人人都在暖氣房裏吃冰糕。營業額沖到千萬以上,“棒棒冰”讓陳先保賺到了第一桶金。

作為一個創業者,棒棒冰的經驗帶來的啟示是:選准品類,看准市場,找准通路,結果不會太差。當然,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也不能忽略,碰上藍海的概率比較大。在伯虎財經看來,棒棒冰階段,中國的快消品領域其實還是“通路為王”,連個品牌都沒有,倒也做起來了。

而洽洽瓜子,其實是陳先保在氷棍市場飽和之後所找的第二曲線,從中也能看到初代創業者的認知反覆運算。從洽洽的起名就可以看出,陳先保已經意識到,品牌才是護城河。

瓜子,在安徽合肥“炒貨之都”到處都是,可在當時,陳先保看到的都是小作坊、夫妻店,但未成規模,且有影響力的品牌極少。看似平常的行業,缺乏有知名度的品牌,就有做大的機會。

陳先保花很大功夫去想一個響亮的名字,最終被廣場上跳恰恰舞的擊中,確定“洽洽”這個動感的名字,就像嗑瓜子的聲音,通俗易懂好傳播。

然後,第一年,陳先保就斥資400萬元,讓洽洽瓜子登上了央視的黃金段。據說,這400萬是當時洽洽食品一年的利潤,很多人都不敢、或者說捨不得這麼幹。

陳先保的這個決斷很關鍵,如果我們仔細回顧一些經典消費品牌,你會發現那個年代的娃哈哈、紅牛、恒源祥,都是在央視砸廣告才迅速打響全國知名度的,這幾乎成為那個年代品牌的一條制勝捷徑。

在電視收視率節節高升的年代,央視廣告位就是品牌們的中心流量池。洽洽瓜子就在這股風潮下成為爆款,2000年的銷售額是1個億,2001年銷售額4個億。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12年,洽洽食品深交所上市,被稱為“中國炒貨第一股”,陳先保以30億身家登頂安徽首富。

同一年,胡潤富豪榜與福布斯富豪榜發佈的雙料全國首富,也是做消費品的娃哈哈集團宗慶後。

抓不住的電商

可是登頂之後就是下坡。

財報資料顯示,洽洽食品2012年營收27.50億元,同比增長僅0.40%。與上市之前的年增長率近30%相比,差距頗大。2013年,其淨利潤甚至下跌了近十個點。

輝煌不再,新對手就是這時候冒出來的。

說巧不巧,2012年,另一個炒貨的創業者章燎原,也是在36歲的年紀,也是在安徽,創辦了三只松鼠。

2012年11月11日,上線僅4個多月的三只松鼠旗艦店當日成交額766萬,奪得零食堅果特產類目第一名。此後連續七年,它都鎖定了“雙11”天猫食品銷售額第一名、累計銷售堅果零食產品超過200億元。

在三只松鼠如日中天之時,洽洽食品2013年業績反而下滑,還以“生產成本上升”為由,使出了它的第一次“提價”策略。

提價之後,2014年營收同比增長4.18%,淨利潤增長回到15%。只不過是犧牲規模換利潤。

直到2020年,洽洽在電商通路的營收也只有5.13億,占其總營收的9.7%。同年,三只松鼠的電商通路營收72億。

毫無疑問,洽洽錯過了互聯網,錯過了電商。

新消費的規律就是這樣的,品牌的崛起絕非偶然,創業者要緊緊把握新媒介發展的流量紅利。

錯過電商,洽洽食品就已經錯過了一個時代。

事實上,上市之後,陳先保就“退休”了,洽洽食品在其侄女陳冬梅治下,開展了一系列多元化戰略,從瓜子拓展到了薯片、果凍、甚至牛肉醬。

她留下的一個值得思考的點是,多元化可以,但品類跨度不宜過大,否則難以與原有資源產生有效聯動。

3年之後,業績沒有起色,陳先保只好又複出總經理之比特。某種程度上,家族企業如何尋找和培養接班人,正成為困擾陳先保的問題。

儘管後來,陳先保砍掉副業聚焦主業,通過擴展海外市場來謀求增長,可是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更多採用貿易、搶佔銷售終端的管道,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建設全球品牌。”成效依然有限。

品牌建設,傳統媒體的玩法已經出局,62歲的老人家,要怎麼用社交媒體來講品牌故事,這未免有點強人所難?

“新消費時代”?

研究歷史是有用的,你能發現一些週期性的規律。

比如,洽洽食品從1995年創辦到2013年出現業績拐點,週期是18年。三只松鼠從2012年上線到2020年營收首次下滑,週期是8年。

傳統品牌式微之時,往往是新消費品牌興起的機會。這就能解釋,為什麼新消費成為了近兩年投資的熱門賽道。據天眼查APP顯示,2020年“散裝食品”企業註冊數量超88萬家。

數據來源:天眼查,僅統計關鍵字為“散裝食品”的相關企業數量,截至2021.10.27

但需要認清的是,從淘寶到小紅書,再到抖音,舊的流量紅利在逐漸消失,新的風口並未如期到來。

內卷已經不可避免。走產品多元化路徑,陳先保瞄準了三只松鼠的堅果大本營。

2017年,洽洽“小黃袋”每日堅果上市。2018年,洽洽正式弱化瓜子品牌,重新定位為堅果企業。2020年,提出“堅果+”,推出了益生菌每日堅果,和每日堅果燕麥片。

2020年,洽洽食品的堅果類產品營收9.5億,占總營收的17.96%。

這一戰略,某種程度上也提振了資本市場對它的信心。洽洽食品在2020年8月登上市值高峰。

回到開頭,8年來,洽洽食品已經是第三次提價了。

第一次在2013年、第二次在2018年,兩次提價的背景,都是淨利潤負增長。

在伯虎財經看來,漲價策略只是飲鴆止渴,短期拔高利潤率,長期卻是會失去更大的市場。它反映出來的是企業戰略上的懶惰和創新力的不足。

擺在洽洽食品面前的難題,不僅是要靠多元化產品矩陣破局,還要有應對新通路的新思維。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這歌詞,說的正是新消費吧。

老品牌如何煥發新生是永恒的議題。中國品牌,需要抓住新一代年輕人的心智,需要不斷迎接新事物的挑戰。

參考消息:

1.瞭望智庫:洽洽二十年:如何從“瓜子大王”華麗陞級到“堅果專家”?

2.裡斯視點:洽洽食品創始人陳先保:從全球銷售到全球品牌,洽洽還有多遠?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