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寶安區松崗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收治了一名膿毒血症與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男性患者,而“罪魁禍首”竟是一條魚。
10月15日中午,家住松崗的李先生(化名)去買菜。路過賣魚攤位時,李先生用手去抓海鱸魚稱重,右手掌不小心被魚刺紮了一下,但李先生當時並未在意。
16日淩晨2點,强烈的不適感讓李先生驟然醒來。李先生感覺右手腫脹發燙,被魚刺刺傷的右手手掌中心,皮膚顏色發紫。李先生同時感到頭暈、乏力,高燒到40度。
一大早,李先生便來到松崗人民醫院手足外科就診,醫生為李先生進行了急診右手切開清創並裝封閉式負壓引流管引流手術。
隨後,患者病情進展迅速,呼吸急促,高熱不退,腎功能也出現損傷。
綜合各項檢驗檢查結果,醫生判斷可能是魚刺刺傷引起特殊感染,且感染進一步加重,患者已出現膿毒血症、膿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惡化,必須立即轉入重症醫學科搶救。
重症醫學科團隊一邊為患者補液擴容,維持血壓、電解質平穩,一邊予以抗感染治療,並動態完善複查各類檢查名額。
在患者傷口處的分泌物中,檢驗工作人員培養出了創傷弧菌。醫生指出,正是這種細菌“潜伏”在海魚裏,通過紮破的傷口進入到李先生體內,引發李先生感染,危及生命。
經過重症醫學科團隊的救治,李先生脫離了生命危險,病情平穩。
據該院重症醫學科李華主任介紹,創傷弧菌是一種棲息於海洋中的細菌,它與霍亂弧菌、腸炎弧菌並列為人類感染疾病之三大弧菌之一。如果接觸到被這種細菌污染的海產,如被海洋魚類、貝類、蝦、魚鉤等刺傷,或食用生蚝、生魚片等,可能感染此菌。
這種細菌相對罕見但十分兇險。感染創傷弧菌後,患者初期表現為發燒和皮膚受損部位出現發紅、水皰。若不及時治療,病情會迅速發展為皮膚組織大面積壞死,出現全身中毒症狀,多器官功能衰竭,48小時內死亡率可超過50%,72小時內未進行相應處理的,病死率新增到100%。
“相比健康人群,慢性肝病以及免疫力低下患者,比如腫瘤,糖尿病,AIDS等患者更易感染創傷弧菌。”李華說道。
李華提醒,為避免感染創傷弧菌,應儘量將水產煮熟後再食用;避免受傷或將皮膚傷口暴露在海水中;從事海邊工作或在海邊遊玩挖螺挖螃蟹等的市民,要戴手套、穿靴套;在挑選或食用海鮮時,不要被尖刺部位紮傷,儘量戴手套操作。
如果不慎被海鮮刺傷,切勿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因為創傷弧菌是嗜鹽性弧菌,應立即用清水清洗傷口並消毒。若傷口出現異樣,應立即就醫。
【記者】蘇國銳
【通訊員】蔣嬌
【作者】蘇國銳
【來源】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