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超萬億河南城商行“1+3”

河南 93℃ 0
摘要:萬億城商行將再加一。10月27日,中原銀行發佈公告稱,擬吸收合併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及焦作中旅銀行。根據上述銀行年報計算,若吸收合併完成,中原銀行資產規模將實現約1.24萬億元。近年來,受行業加速轉型疊加疫情的衝擊,中小銀行合併重組的案例屢見不鮮,僅就今年來看,也有山西銀行、遼沈銀行獲批籌建並開業。

萬億城商行將再加一。10月27日,中原銀行發佈公告稱,擬吸收合併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及焦作中旅銀行。根據上述銀行年報計算,若吸收合併完成,中原銀行資產規模將實現約1.24萬億元。近年來,受行業加速轉型疊加疫情的衝擊,中小銀行合併重組的案例屢見不鮮,僅就今年來看,也有山西銀行、遼沈銀行獲批籌建並開業。在分析人士看來,未來合併會成為常態,行業集中度會逐步提升、行業的競爭會不斷加劇,優勝劣汰的馬太效應會進一步顯現,特色化、專業化是未來中小銀行發展的方向。

中原銀行擬吸收3家城商行

10月27日,中原銀行公告稱,該行擬吸收合併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及焦作中旅銀行。潜在吸收合併完成後,該行將繼續投入並拓展其本身的主營業務。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作為吸收方的中原銀行本身是由鶴壁銀行、開封商業銀行等13家城商行通過新設合併的管道共同組建而成,於2014年12月成立。2017年7月該行正式登入港交所,重繪國內金融機構從成立到H股上市最快紀錄。而在今年9月,中原銀行剛剛告別了首任“掌門人”竇榮興,選舉了徐諾金擔任董事長(資格尚待監管準予)。

而在擬被吸收方中,最為引人矚目的則是洛陽銀行,這家備戰IPO已超十年的城商行,申請上市時間甚至早於中原銀行成立時間。公開資料顯示,洛陽銀行早在2011年10月就開始進行上市輔導,截至目前已累計被輔導了56期,但卻因部分外部批復檔案未取得等問題遲遲未能如願IPO。

其餘2家擬被吸收的銀行中,平頂山銀行及焦作中旅銀行前身分別為平頂山市商業銀行和焦作市商業銀行,分別於2010年、2015年更名為現有名稱。

Wind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末,中原銀行、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及焦作中旅銀行的總資產分別為7574.82億元、2759.35億元、1018.60億元和1012.21億元;以此計算,若吸收合併完成,中原銀行資產規模將實現約1.24萬億元。

截至今年6月末,國內城商行中,僅7家城商行總資產超過1.2萬億元,分別為北京銀行(3.06萬億元)、上海銀行(2.63萬億元)、江蘇銀行(2.55萬億元)、寧波銀行(1.83萬億元)、南京銀行(1.66萬億元)、徽商銀行(1.39萬億元)和杭州銀行(1.29萬億元)。

對於吸收合併原因,中原銀行在公告中提到,該行一直致力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將中原銀行辦成一流商業銀行”的發展目標,全力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囙此,期望通過潜在吸收合併優化該行,並使該行能繼續拓展成一流的商業銀行及實現整體業務的高品質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就合併進展和影響先後致電4家銀行進行採訪,其中,平頂山銀行表示,暫時不方便回應,一切以正式公告為准。其餘銀行尚未回復。

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看來,若此次吸收合併獲批,中原銀行的規模與資本實力將會有明顯提升,業務也將有所拓展。另外,通過吸收合併有助於理順洛陽銀行的股權結構、完善內部治理,提升經營能力。從行業與地方經濟看,部分中小銀行吸收合併,有助於减少同業低效率競爭,减少個別中小銀行風險外溢,夯實行業發展基礎;同時,銀行穩健經營有助於提升金融服務地方經濟能力。

合併重組成大勢

受行業加速轉型疊加疫情的衝擊,中小銀行合併重組的案例屢見不鮮。今年5月,遼沈銀行獲批籌建,時隔1月,又獲開業批復。9月29日,銀保監會同意遼沈銀行吸收合併營口沿海銀行、遼陽銀行,並承接營口沿海銀行、遼陽銀行清產核資後的有效資產、全部負債、業務、所有網點和員工。

而在遼沈銀行之前,由大同銀行、長治銀行、晋城銀行、晋中銀行、陽泉市商業銀行合併重組設立山西銀行也於3月30日獲批籌建,並於4月28日正式揭牌營業。

而從合併重組的管道來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吸收合併,另一種是創設合併,其中,山西銀行、遼沈銀行都屬於創設銀行,即合併重組成立新的銀行。

談及中小銀行合併重組的原因,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認為,中小銀行資產規模偏小,歷史包袱比較重,更重要的是品牌知名度小,市場競爭力明顯不强。另一方面,中小銀行的創新發展和抗風險能力不足,自身的公司管理差,受到疫情衝擊後更加明顯。現時的重組管道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資產規模差不多大小的銀行進行重組,另一種是偏大銀行搭配偏小銀行。無論是“抱團取暖”模式,還是“以大帶小”模式,都要堅持走市場化購並道路。

不過合併重組也是利弊共存的。周茂華表示,近年來,出現部分銀行合併重組大案例,一是隨著市場競爭加劇、監管環境變化等,部分中小銀行合併重組,抱團取暖;二是通過市場化合併重組,希望達到1+1>2,有效化解風險,理順股權結構,加快健全制度,完善內部治理,提升經營水准。但中小銀行在合併重組中面臨治理方面的挑戰,如果中小銀行重組後人員與管理不能有效整合,就難以實現股權結構優化、降低潛在風險、提升經營效率等目標,只是虛增規模,可能出現“1+1>

談及未來發展趨勢,周毅欽坦言,自2020年以來,中小銀行綜合漸成趨勢,這是中央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一方面國內外金融形勢複雜多變,相比較“大輪船”,“小舢板”抵禦風險的能力要差很多,“抱團取暖”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來近年來監管部門不斷調整相關金融監管要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所以整體監管政策更加偏向於大中型金融機構,如果中小機构不調整戰畧思路,堅持獨立經營,長期來看,與大型機构的差距將越拉越遠。

資深銀行業分析人士蔔振興認為,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推進,商業銀行集中度水准會不斷提升,各地加速中小銀行合併,一方面是順應行業發展的趨勢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通過合併綜合業務,尋求新的發展。

“未來合併會成為常態,行業集中度會逐步提升,行業的競爭會不斷加劇,優勝劣汰的馬太效應會進一步顯現,特色化、專業化是未來中小銀行發展的方向。”蔔振興說道。

北京商報記者孟凡霞李海顏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