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它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為了給關羽報仇,揮師攻打東吳孫權,氣勢強勁。
孫權求和不成後,决定一面向曹魏稱臣,避免兩線作戰,一面任命陸遜為總指揮率軍應戰。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後,最終於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但這也不是劉備第一次失敗了,為什麼他前半生的慘敗都沒擊敗他,唯獨這次氣死了呢?
首先分析整個夷陵之戰,劉備是怎麼失敗的。
一開始,劉備氣勢洶洶地率領七十多萬大軍進攻東吳,試圖奪回失去的荊州,並為關羽報仇。這場戰役的初期屬軍實際上是勢如破竹的,本來東吳是沒有什麼希望。但是陸遜掛帥後,採取欲擒故縱的驕兵策略,一退再退,一直退到夷陵地區。
這就導致蜀軍兵峰有所懈怠,由於戰爭時間持續太長,劉備實際上知道自己的軍隊拖不了太久。畢竟蜀軍的糧草軍械補給,都十分困難,於是他也只能通過罵陣來激陸遜的軍隊出戰。陸遜並沒有那麼幼稚,劉備的叫陣並沒有起到實質作用。
而陸遜在相持一段時間之後,他成功發現了蜀軍陣地的破綻。由於周邊多樹木,而七八月又天氣炎熱,非常適合使用火攻。於是陸遜果斷採用了火燒連營,短時間大火漫天,劉備的70多萬大軍並沒有做出什麼有效的反應,就迅速崩潰,這跟長阪坡慘敗相差的很大。
長阪坡慘敗是劉備本身就沒有任何抵抗能力,劉備兵微將寡又拖家帶口,帶著數萬百姓面對曹操。面對曹操數千虎豹騎,失敗已成定局,而劉備本身也沒打算跟他抵抗到底。
但是夷陵之戰不一樣,夷陵之戰前期本來蜀軍是一路順風的,在短暫的相持之後,僅僅半年時間,蜀軍就突然變成劣勢。並且兵敗如山倒後,損失了蜀國當時大部分的兵源力量,劉備已經沒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這會讓劉備有一種本來應該勝利,但是突然間慘敗的落差。
基本上具體的情况就是這些。劉備不是直接被氣死,不是王朗那種直接被諸葛丞相罵到吐血。你其實能理解劉備夷陵之戰後死去,他是先被氣病然後死去是多麼正常的事情。
其次分析囙此劉備病逝白帝城,至少有這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劉備當時年歲已高,身體狀態也非常不好。章武二年,也就是西元222年,劉備興師動眾討伐吳國準備為二弟報仇,但卻遭遇前所未有的巨挫,陸遜火燒連贏大敗蜀軍。這一年,劉備六十二歲。仔細想想中國古代的人均年齡,都說人到七十古來稀,六十多歲已經算是很長壽了。
按照古代的衛生條件和營養條件,劉備的身體狀況,肯定趕不上現在的六十多歲的老人。雖然劉備是皇帝級別的人物,但是受限於科技的發展,他們的營養學等級也是比較落後。所以營養是勢必不均衡的,他的身體狀況也肯定是趕不上現代人的。在這種情況下急火攻心,他是極有可能被氣病的,又因為醫療條件不好,沒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不幸去世。
第二個原因,這一次的失敗非同尋常。
之前劉備雖然也遭受過很多的失敗,哪怕是長阪坡慘敗,他都沒有如此狼狽。因為那個時候劉備年輕,班底齊全,家底厚實,關羽、張飛,趙雲等人都在他的身旁效力。那個時候他年輕輸得起,輸了也能够東山再起,有人有錢,所以輸一次不至於傷筋動骨。
但是夷陵慘敗就不一樣了,夷陵之戰的背景是關羽敗走麥城,張飛又因為酒後鞭打士卒被手下刺殺。劉備的左膀右臂關羽和張飛,雙雙隕命。這時候情况急轉直下,荊州丟了,蜀國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發展基地。而當初建功立業的開國將軍們要麼垂垂老矣要麼含恨沙場,蜀國的人才進入了青黃不接的境地。
劉備這一次是輸不起了,他自己也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這一次孤注一擲的豪賭,贏了,蜀國的國運就能上來。輸了,就什麼都沒了。綜上所述,劉備固然是一個厲害的人物,但是面對這種情況,生氣到氣病到病死是極其正常的。劉備為何不讓趙雲守荊州,他與關羽差距多大?這四個劣勢不言而喻。
我們可以先瞭解一下荊州的戰畧地位。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這是諸葛亮對荊州的描述。荊州交通便利,連接四方可以說是易攻難守。這裡的易攻指得是以它為前進基地進攻要更容易,北進襄樊可直逼曹魏腹心之地,所以關羽擒於禁,斬龐德,水淹七軍之後才會威震華夏。
這裡的華夏指中原,也就是曹魏而不是指天下。威震華夏指許昌遭到威脅,曹操害怕的想遷都。而東進則可順江而下,橫掃東吳。難守是指它要面對來自東吳和曹魏兩方面的壓力,而且無險可守,所以即使關羽在荊州修建了非常堅固工事最後也失守了。
當年劉備帥軍入川,諸葛亮關羽守荊州,在後來龐統戰死落鳳坡,劉備請諸葛亮入川協助作戰。這個時候,劉備諸葛亮果斷選擇了讓關羽鎮守荊州,只可惜後來關羽擅自出兵北致使荊州失陷。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劉備為何不選擇趙雲鎮守荊州,偏偏選擇了關羽?以下依據相關資料簡要分析。
首先趙雲的性格特點不符。
很多人責備關羽不該主動攻擊曹魏,但是荊州那個位置就是要主動進攻的。諸葛亮就在他的出師表中說“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如果說益州在蜀國的定位是糧倉,後方大本營。那麼荊州就是蜀漢進取天下的的立足點,於是它的守將也就不不能太過守成。
趙雲性格上謹慎有餘,但是進取不足。他可以據城而守,但是可能沒有進攻能力。而關羽跟隨劉備大小數十戰,破城拔寨無數,千里能取上將首級,所到之處敵陣無不潰散。他守荊州時,就趁大雨發揮自己擅長水軍的優勢,打敗了於禁,他的進攻能力就很强。
其次趙雲的能力缺陷。
這就是劉備為什麼要讓關羽去守荊州的第二個原因。關羽擅長水軍,荊州地方靠近長江,水系發達,水軍的有很大作用。而趙雲生平多領騎兵與步兵,他守荊州可能在水上出問題。但是可能是善遊者溺,關羽竟然在水上也出了問題,被呂蒙白衣渡江。可見要是趙雲守荊州,他說不定就會特別注意自己的缺陷,呂蒙也就很難找到破綻。
再次趙雲的職業定位不符
關羽守荊州時劉備給了他假節鉞之權(臨機决事之權),這是因荊州局勢複雜,戰機瞬息萬變。荊州主將必須有各個方面的能力,去應對局勢。趙雲在跟隨公孫瓚時是先鋒,而跟隨劉備時是護衛和留守。唯一一次單獨領軍還要等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還敗退了。所以他功勞不顯,雖然很得劉備信重,但是沒有獨立做一方統帥的經歷。趙雲也就沒有表現出獨當一面的能力,劉備自然也就不會認為他可以守荊州。
關羽雖然具備這些能力,但是他傲慢的性格卻得罪了東吳和同僚,導致了他的失敗。所以趙雲去守荊州,雖然可能沒有辦法尋找機會打開局面,但是起碼守城有餘,可以保荊州不失。可是劉備沒有辦法預見到這些,他終究是想要興複漢室的,他不想要割據一地,苟延殘喘。
最後趙雲的資歷與威望不足。
同樣還是那個道理,在蜀漢時期,趙雲一直在牙門將軍和翊軍將軍這樣職位上。這些職位都是留守後方的,雖然責任重大,但是很難立功。所以他雖然跟隨劉備也很早,但是在蜀漢的威望是遠遠比不上歇業的。甚至連後來投靠的黃忠,馬超的位在他之上。
五虎上將其實是四虎上將,據《三國志》載,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加比特為漢中王,加封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而趙雲的職位沒有變,仍然為翊軍將軍。可見民間歇業趙的排名是不符合實際的。
以荊州的地位自然要能服眾之人去守,而關羽是蜀漢軍中無可爭議的第一人。他是劉備二弟,最早跟隨而且戰功赫赫,不給他守才奇怪。以關羽的傲氣是一定要求一個合理的解釋的,蜀漢的其它人也會不服。趙雲都可以單領一州,為什麼我不行?
所以當時來看趙雲是不適合守荊州的,他不僅性格和能力上不符合劉備對荊州守將的定位,而且他能力和威望上也不能服眾。這都是他的職業發展經歷造成的,一直擔任看不見功勞的後方將領。雖然可以得到領導的信任,但是沒有辦法去歷練和展現自己的能力,那麼領導也就不敢交付重任。而且越往高層走,你也就越要那種獨立決斷的的能力,而不只是執行命令。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