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民主戰士,在那個動盪的時期,他靠一支筆桿子,寫出來我們的民族精神,在黑暗裏點亮了一盞明燈。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魯迅就是一個嘴上不饒人的高級知識份子,似乎在他的臉上永遠寫著“生人勿進”四個大字。但實際上,人都有兩面性,魯迅也不例外。
與後人的印象相比,現實中的魯迅,少了幾分正經,多了幾分幽默。
01、魯迅因鄉下口音被學生嘲笑
1920年,魯迅來到了北京大學的課堂上,他穿著一個打補丁的藍色長衫,耳朵上別著一根鉛筆就進來了。
要知道,當時的北大可是新式學堂,就算不穿西裝、打領帶,起碼也要穿得正式一點吧?但他並沒有,他那副“鄉巴佬”的形象,頓時引起了哄堂大笑。
當然,魯迅並沒有在意,他仍舊不慌不忙地操著那口“南腔北調”的口音給學生們講課。他的口音,惹得學生們哄堂大笑。
然而,在接下來的三十分鐘裏,魯迅的口音雖然沒有絲毫變化,但笑聲卻漸漸消失了,無論是他的觀點還是思想,都在不斷重繪著學生對他的認知,他用深厚的文化底蘊,征服了北大學子。
02、魯迅喜歡曬娃
1929年,周海嬰出生了,當時的魯迅已經年近50了,老來得子的快感,一遍遍刺激著他的神經。
為了兒子,魯迅不但編了一首兒歌,還經常記錄他的成長軌跡:海嬰大了,知道愛美了。他什麼事情都想模仿我,用我來做比,只有衣服不肯學我,愛漂亮,要穿洋服了……
當魯迅因太寵兒子被人嘲笑時,他還會霸氣回懟: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不過,除了寵孩子,魯迅還十分重視教育,他認真聆聽兒子的每一句話,尊重他的個人意願,從不多加干預。
在他病逝之時,還給7歲的周海嬰留了封遺書,他沒有強迫兒子繼承他的衣缽,只是勸他不要成為“空頭文學家”。
03、魯迅是個大酒量
很多人都會認為,公務員一般酒量都比較大,因為他們應酬多。民國公務員的魯迅,就是個大酒量。魯迅酒量大,大概有遺傳的原因。周作人就曾回憶說:“我的爹是很能喝酒的,我不知道他能喝多少,只記得他每晚用土豆水果等下酒,且喝且談天,至少要花費兩點鐘。”
魯迅得了父親的“真傳”,酒量不在老爸之下。他的酒友沈兼士曾說:“酒,他(魯迅)不但嗜喝,而且酒量很大,天天要喝,起初喝啤酒,總是幾瓶幾瓶的喝,以後又覺得啤酒不過癮,老白乾二鍋頭也都喝起來了。”
來源:歷史控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