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全盛時期是什麼時候,他的全盛時期實力又有多强大呢?

河北 68℃ 0
摘要:劉備有過兩次全盛時刻。在這兩次全盛時刻,劉備都有很好的進一步發展機會。然而,兩次,劉備都敗在同一個問題上。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和平佔領成都。當時的劉備,佔據西川,在荊州七郡也獨佔五郡。但就人口、物力、人才、外部環境而言,這是劉備,乃至整個集團歷史上最好的時刻。另一方面,劉備此時取漢中的機會是不小的。然而,在孫劉聯盟問題上的失誤,使劉備的第一次全盛時期戛然而止。

劉備有過兩次全盛時刻。在這兩次全盛時刻,劉備都有很好的進一步發展機會。然而,兩次,劉備都敗在同一個問題上。

第一次全盛時刻:214-215年。

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和平佔領成都。

此時,劉備迎來了其第一次全盛時刻。

當時的劉備,佔據西川,在荊州七郡也獨佔五郡。

僅就地盤而言,此時的劉備與後來漢中之戰後基本相當。(多了長沙、桂陽二郡,少了漢中及上庸等東三郡)

但就人口、物力、人才、外部環境而言,這是劉備,乃至整個集團歷史上最好的時刻。

1、人力。

由於劉焉、劉璋時期,西川基本穩定,大量的人口流入西川,使西川的人口爆發。

同時,在荊州,除了南郡外,南四郡在東漢時期的人口並不少。而由於諸葛亮在荊州時期正確的民族政策下,附近的山蠻也多為服從。

2、物力。

儘管幾年的益州爭奪戰中,西川受到了一些破壞,但總體上保全較好。

劉備進入成都後,單單只是賞賜給諸葛亮、法正、張飛、關羽的金銀錢錦,就比後來蜀漢滅亡時的國庫所儲還要多!

3、人才。

此時,關羽、張飛等冀州過來的將領正值巔峰,黃忠、魏延等荊州將領也已崛起,加之新歸順的馬超,其將才鼎盛。

而諸葛亮治政,法正、黃權善謀,劉備集團的智力工作者們也處於鼎盛時刻。

4、外部環境。

在212-214年,曹操與孫權三次在淮南交戰,互有勝負,難解難分。但是,因為曹操企圖遷徙淮南人口,導致淮南人多渡江投奔孫權,使孫權撈到了不少好處,囙此,此時孫權仍然對向北發展充滿信心。

此時,儘管孫劉之間因為荊州問題有不少爭執,但由於魯肅堅持孫劉聯盟,孫權傾向於通過談判解決荊州爭端,孫劉聯盟之間的裂痕看起來尚有彌補可能。

另一方面,劉備此時取漢中的機會是不小的。

劉備取得西川時,曹操正與孫權在淮南角逐,夏侯淵正集中經歷解决隴右問題,張魯仍在漢中割據。

漢中,南為大巴山,北為秦嶺。大巴山比秦嶺要好翻越一些,囙此,劉備對漢中用兵的難度比後來曹操取漢中要小得多。

如果此時劉備取漢中,不但能得漢中之地,還能得漢中之民。這樣的益州,才是《隆中對》中“高祖因之以成帝業”的益州。劉備如此時取漢中,其後續的發展空間將比後來好得多。

然而,在孫劉聯盟問題上的失誤,使劉備的第一次全盛時期戛然而止。

第一次挫折

對於年輕的盟友孫權,劉備有些輕視。

此前,孫權要取益州,劉備表示堅決不允許侵犯漢室宗親,並表示如果孫權要取益州,他就“批發入山”,阻撓孫權圖取劉璋。

結果,一轉頭,劉備自己入川,把漢室宗親的地盤奪了,狠狠地擺了孫權一道,直引得孫權怒斥“猾虜”!

劉備取得西川後,孫權來討還荊州,指出:南郡是周瑜打下來的,借給你的。南四郡是劉備在孫權默許下佔據的(赤壁之戰後,雖然武陵是張飛打下的,但黃蓋做過武陵太守,可見對南四郡的攻略是孫劉聯合操作的),都要歸還。

劉備似乎懶得就“主權”問題正式交涉,只是“拖延”:等我打下凉州,荊州全部給你!

此後,孫權降低條件,表示:南郡我先不要了,長沙、桂陽、零陵三郡你要先給我!

劉備繼續拖延,不理會孫權的要求。

顯然,劉備沒有任何和平解决的誠意,只是完全拿空話拖延時間。

既然沒有和平解决的誠意,那麼,是不是應該加强部署,防止對方武力解决呢?

劉備也沒有做任何相應部署,關羽軍團主力悉數佈置於江陵、警察,在南四郡的兵力極其薄弱。

看起來,似乎劉備眼裡只有曹操。對於孫權,劉備既不願意好好談,也不願意認真防。

結果,呂蒙率兵2萬,襲取了長沙、桂陽、零陵三郡。

襲取經過,輕而易舉!長沙、桂陽見信而降,零陵也在呂蒙一番心理戰後被“騙降”了。

直到呂蒙動手,劉備才率5萬軍抵達警察,並令關羽爭奪南三郡。

在孫劉相持之時,曹操奪取漢中的消息傳來,劉備被迫與孫權和談,雙方以湘江為界,承認長沙、桂陽歸屬孫權,退兵。

這是劉備發展中又一次不小的挫折。

長沙、桂陽郡的地盤、人口丟了。

漢中為曹操所奪,三巴地區的“七姓夷王”也接受了曹操的任命。

此後,儘管劉備穩定了三巴,奪取了漢中,但因漢中、三巴人口多被遷徙,劉備只能“得其地不得其民”。

後來,廖立說:劉備取西川後不抓緊時間取漢中,卻移兵爭奪南三郡,結果錯失機會,形勢惡化,是一次嚴重失誤。

應該說,劉備在對孫權的策略上,先是輕視,後又不顧全域,一味爭強,導致了這次挫折。

第二次全盛期:219年

215年的挫折雖大,但尚未傷筋動骨。

荊州雖然丟了兩郡,但關羽軍團的基本仍在,益州雖然形勢惡化,但劉備的基本力量也未受損失。

此後幾年,劉備集團苦心經營,使自己贏來了第二次全盛期。

益州方向:黃權擊敗了投靠曹操的“七姓夷王”,奪回了三巴控制權;張飛在宕渠擊敗張郃,中斷了張郃對三巴人口的掠奪;其後,劉備親率大軍,奪回了漢中;最後,劉封、孟達奪取了上庸等東三郡。

荊州方向:在關羽的經營下,“關羽軍强盛”成為一時江東的熱議話題。漢中之戰剛一結束,關羽即發起襄樊之戰,圍困了襄陽、樊城,並全殲於禁軍團,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

就人口、物力而言,此時的劉備集團不如215年,但就形勢而言,這才是劉備的鼎盛時期。

而就外部環境而言,當時的有利因素也頗多。

一方面,曹操稱魏王后,代漢的趨勢已經昭然若揭,各地擁漢勢力發起最後的掙扎。

另一方面,由於對關隴、淮南、漢中的連續用兵,中原地區的群眾勞役沉重,多有起事。

短短時間內,許都之變、侯音起事、孫狼起義、魏諷襲鄴等動亂連續發生,尤其是在“水淹七軍”後,各地爆發的起義已經接近了許都!

滿寵勸曹仁堅守時指出:放弃樊城,則黃河以南“非國家所有”,曹操甚至也考慮要帶天子遷離許都。

而從軍力上看:於禁軍團覆滅後,前去救援樊城的徐晃軍多為新兵,而除此之外,曹操就只能從淮南等地調防備孫權的張遼等人了!

可見:當時的曹操正處於自官渡之戰後最為局促的時刻。

然而,同樣的錯誤,使劉備的這次全盛時刻再次嘎然而止。

决定性的挫折

這次决定性挫折,仍然是孫權帶來的。

早在魯肅去世前,孫權、呂蒙就已經策劃向南郡發展了。

對合肥用兵連續不利,使孫權集團對向北發展失去了信心。正如呂蒙所說:現在趁機奪取徐州問題不大,但將來難以守住!應發揮我們水軍優勢,全取荊州,全據長江!

然而,對於孫權態度的變化,劉備集團似乎一無所知。

不僅如此,關羽對孫權集團還有極不切實際的幻想。

關羽曾責備東吳在其對襄樊用兵期間沒有配合,又在俘獲於禁3萬人後擅取屬於東吳的湘關米,最後,甚至將本就不多的江陵、警察軍隊調到襄樊前線!

顯然,關羽仍然把孫權當成盟友!

而劉備也全然沒有意識到風險。

漢中之戰後,魏延守漢中,劉備已經率大軍回到了西川。

經過”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漢中之戰後,劉備確實沒有足够的軍力大舉配合關羽作戰,這點可以理解,但全然“坐觀”,一點也不支援就顯然是失誤了!

215年時,劉備能迅速帶5萬人抵達警察,此時,條件沒那麼好,但稍微派幾千、萬人到警察、南郡應當還是可以的。

然而,劉備、關羽似乎忘記了4年前呂蒙襲取南三郡的前車之鑒,依然將薄弱的後方暴露在孫權、呂蒙之前。

最後,呂蒙“白衣渡江”,劉備在荊州的地盤全部遺失,關羽軍團全軍覆滅。

全盛之勢,戛然而止。

2年後,劉備發起夷陵之戰,元氣大傷,使蜀漢進入“危急存亡之秋”。

劉備集團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兩次全盛之勢,都是劉備君臣苦心經營的結果。

然而,兩次全盛之勢,卻都敗在同一個問題上。

兩次挫折中,劉備的應對管道如出一轍:開始時完全忽視,不作任何防備,到出事後,又亡羊補牢,調集大兵,結果,使形勢進一步惡化!

往者不可諫,來者尤可追。

今天我們再回顧劉備的得失,頗有“馬後炮”之嫌。

然而,回顧這段歷史,吸取前人的教訓,對風險評估、控制、處理有新的認識,以利於實務,或有必要。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