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陳勇
在湖北省雲夢縣胡金店鎮振興村萬家廟灣,有個奇特的現象:村裡的墓碑上,亡人的名字都是“劉公”或“劉母”,而底下的孝子和孝女卻都是萬姓。村民們說,這個灣有個不成文的祖訓:活著姓萬,去世後就要改姓劉。
亡人姓劉孝子則是萬姓
萬家廟位於湖北省孝感市雲夢縣胡金店鎮,與孝感安陸市、應都市接壤。原來村子叫萬家廟村,後來經過村組合併,併入萬民村,如今村子又改名為振興村。
10月18日,極目新聞記者來到振興村,秋收過後,村子裏回復了往日的寧靜。村道兩旁的橘子成熟了,滿掛的果子煞是誘人。
村民們告訴記者,振興村只有萬家廟那個灣的人姓萬,“你要找的肯定是那裡。”
在振興村村支部書記王生忠的引導下,記者很快便找到了萬家廟灣。王書記介紹,萬家廟灣裏共有130多戶近600人,除了嫁進來的女人,全部都姓萬。
灣子裏的農戶幾乎都關著門。王書記說,村裡的人,大多都在外打工。“暖和的時候在東北,這會兒降溫了,就又到南方去了。”
今年42歲的萬志漢,幾年前回村裡養殖小龍蝦,就再也沒有出去。他熱情地向記者介紹改姓的事,“祖祖輩輩都是這麼傳下來的。”萬志漢說,從小,父親就對他說起這個傳統,而這也是爺爺告訴父親的。
在稻田的盡頭,立著幾座萬家人的祖墳。記者發現,這些祖墳的墓碑上,中間刻的全部都是“故顯考劉公諱××老大人之墓”,而一側的孝子、孝女,則全部都是萬姓。
村裡一些上年紀的老人還記得,原來村裡有個大祠堂,裡面供著祖宗的牌位,牌位裏供奉的也都是姓“劉”的。
對這個祠堂,村裡66歲的萬發清還記得。“應該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毀的,那時候我還只有幾歲。”
萬發清有3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他和老伴在家裡種點田,帶著4個孫子孫女。“每天到鎮上接送下讀小學的孫子孫女。”萬發清說,孫子孫女的成績都很好,學習不用自己管,這讓他感覺特別自豪。
兩個關於改姓的傳說
萬發清的父親2001年去世。他的母親姓聶,2006年去世。
在萬發清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他父母的墓前。
萬發清父親的墓碑上,刻著“故顯考劉公諱春錦老大人之墓”,他母親的墓碑上,則刻著“故顯妣萬母聶氏老孺人之墓”。
萬發清介紹,父親原名萬春錦,去世後才改姓劉。而至於原因,萬發清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知道這是父親生前千叮嚀萬囑咐的。
記者在村裡走訪多名老人,都確定有這個改姓的祖訓,但對於原因,則說法都不一,其中主要有兩個傳說。
一說萬家廟的人都是漢高祖劉邦後代,在東漢末年曹丕篡漢後,劉姓家族開始在曹氏帳下聽命。為絕後患,曹氏找藉口準備對在朝當官的劉姓一律斬首,沒當官的“移民三族”。為了保全性命,劉氏族人很多都改姓了萬,相當一部分人躲過了一劫。
另外一個說法是,萬家廟的人是劉邦後裔,但改姓發生在明朝末年。那時,一個劉姓人在朝中當了一品官,後來大明皇帝以謀逆篡位為名,將其家族誅殺。一些族人為了活命,也是改姓了萬。
兩則傳說雖然敘述不同,但大意相仿,都是說劉家的先人在以前是達官顯貴,後來是不得已後代才被迫姓萬。但又為了保持氣節,“生降死不降”,一旦去世,祭文、墓碑及牌位上寫的還是劉姓。
改姓的秘密尚待考證
10月18日,記者多方翻閱史料,雲夢縣誌,都未能找到關於萬家廟改姓的相關記載。但在村裡上了年紀的人的記憶中,萬家廟死後改姓,原本應該是有迹可循的。
“以前的祠堂裏有族譜,族譜上的第一人是劉明寵。”村民萬定金,曾經當過萬民村的主任。她介紹,這本族譜她還看到過。
“我們都是他的後人。”如今,灣子裏這個家族的祖先是劉明寵,這基本上沒有抗告。但劉明寵是幹什麼的,為什麼後人後來改成了萬姓,沒有人知道。
後來,祠堂被毀,這本族譜也就再也找不到了。而一些村民則稱,當時村裡祠堂的上方寫有“大漢後裔”字樣,裡面則有“一品當朝”的牌匾。村裡還有前花園、後花園,48口水塘,3口水井。
不過,記者沿著萬家廟灣走了幾圈,除了所有墓碑上逝者的名字確為“劉”姓外,村民所說的這些“古迹”,已經杳無蹤影,一點痕迹也沒有留下了,僅剩下一個“萬家廟”,據說,這個廟之前被當做村裡的學校,後來就廢棄了。
種種遺跡現在都不可考,但萬家廟的每個人都在傳承和遵循著。村裡也出過不少見多識廣的“能人”,他們都曾對這個歷史進行過考證,但大多都沒有證據確鑿的結論。
萬巨卿便是萬家廟走出去的“能人”,他曾經教過書,在縣文宣部門供職多年,並編纂過地方誌等。他便曾多次對萬家廟改姓的原因進行過研究,但是沒有結果。
萬發清也曾進行過考證,他聽說雲夢縣裏有一個做木材生意的萬姓隨州人,家裡也有去世後改姓劉的傳統,他去縣城找過幾次,都沒有找到。“如果說當年劉家人是被迫改姓萬,既然連活命都有危險,那麼有族譜或者其他文字記錄的可能性就較小,那樣會更加危險。而且,史料上肯定也無法具體知曉到一個村落的歷史,考證起來非常困難。”
去世後改姓並非孤例
極目新聞記者瞭解到,去世後改姓,萬家廟並非孤例。
仙桃市長淌口鎮有個灣,村民們生前姓陳,去世後則要改姓李。但據稱,這是因為村子裏的祖本是李姓外地人,後來為照顧岳父岳母,在仙桃安了家,後來連姓也改成了陳。但這名李姓的女婿不忘故土,去世前告誡子女,死後要將自己的姓氏改過來,後來這個傳統便一直延續至今。
而在仙桃西郊的石橋村,同樣有生前姓曾,死後姓李的傳統。而這個村改姓的原因,也是因為祖先本姓李,後過繼給曾姓延續香火,便立下了“活著姓曾,死後歸宗姓李”的祖訓。
而在福建、山東、安徽等地,也同樣有去世後要改姓的村子。這些村子,去世後改姓的原因大多都一樣。祖先因為各種原因被迫改姓,之後留下祖訓,去世後要把姓改回來,之後一直流傳至今。
能找到原因的,依然堅守著這個祖訓。而像萬家廟這種還未找到改姓原因的地方,除了外嫁的女兒不受影響外,其他人都同樣在堅守著祖訓。如果村子裏有哪位年輕人說自己死後就是不姓劉,那肯定會遭到村裡老人的訓斥:“除非你不葬在萬家廟,否則我們都不答應。”
而這個傳統,也同樣沒有影響萬家廟人的生活,灣子裏的人,也不忌諱說這個。有些萬家廟的老人遇到相熟的老夥伴,經常都會調侃一句:“你怎麼還沒姓劉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