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舊一危”改造中提升為民服務水准——“我為羣衆辦實事”大家談之二

重庆 76℃ 0
摘要:

社區新增了路燈,夜晚的行人走著安心;污水橫流、亂牽亂掛現象沒有了,環境優美居民住著舒心;解决了10多年來的房產證辦理難、“一戶一水錶”“房價補差”等煩心問題,大傢伙感覺很放心,心齊氣順共建和諧社區……發生在南岸區長生橋鎮移民社區的改變,是我市“我為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中科學推進城鄉危舊房改造的一個縮影。

危舊房改造關係羣衆切身利益,既是體現黨委政府施政水准的民生工程,也是充分尊重民意、收穫羣衆擁護支持的民心工程。只有腳踏實地對居民住房進行安全排查,給每一座危舊房建立安全檔案,弄清楚每一處危舊房的關鍵問題所在,才能施以搬遷、加固、拆除等針對性對策,以及時有效措施避免安全隱患,防止樓倒人亡事故發生,切實保障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

近年來,我市在都市危舊房拆遷當中,按照“减量、增綠、留白、整容”原則,推進集中綠地建設。巴南魚洞老街綠地、九龍坡礦機村綠地……散佈於城區的居民綠地系統,有的是從社區腹心到邊緣延伸,有的是由附近街面向社區縱深展開。因地制宜充分“接地氣”的危舊房改造,或能方便農村居民生產出行,或能便於都市居民在綠地中開展體育鍛煉等,有效提升羣衆居住環境質量,共亯危舊房改造成果。

推進城鄉危舊房改造,還要讓農村民居體現出鄉愁,讓城鄉處處散發獨特的巴渝文化特色。有的地方在危舊房改造中大拆大建,使城市文化空間被破壞、農村鄉愁文脈被割裂。這也警醒我們在危舊房改造中,既不能在規模上盲目追求變大、變新、變洋,也不能在功能上搞“花架子”;而是要在拆除危舊房的過程中讓建築物層次更加清晰,讓居住環境的功能結構更加完整,讓空間佈局更加生動,讓城鄉文化符號充盈著濃濃的人情味。

通過危舊房改造,一度沒落的南岸下浩街區,成為遊客青睞的景點,渝中區十八梯蝶變成“網紅打卡點”,榮昌通安村成為陶文化主題文創基地……只要真正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理念,將羣衆的所思、所想、所盼,融入到危舊房改造實實在在的工作措施中去,才能真正把為民實事辦好辦實,得到羣衆發自內心的認可。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