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翻車”還有反轉?多名博主發聲:我不是“照騙”

海南 93℃ 0
摘要:10月20日,三亞清水灣藍房子提及的小紅書用戶“愛吃餌塊的呂小娜”在其微博上發長文稱,照片並非商業行銷,三亞藍房子為當地免費景點,涉及圖片也沒有過度濾鏡,並貼出了照片原片對比參數。她還稱,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呂小娜稱,自己粉絲很少——小紅書帳號粉絲2000多,微博8000多,分享美圖不在利益輸送,而是分享生活。10月17日,極目新聞聯系到了筆記被當作反面案例的小紅書博主“imxiaooo”。

這幾天,小紅書陷入“濾鏡景點”質疑聲中

很多小紅書用戶發佈的景點圖片筆記

美麗動人

網友實地探訪後卻發現

落差較大

伴隨著接二連三的熱搜

“濾鏡景點”事件中涉及的多位博主發聲

否認自己分享的照片是“照騙”

稱自己並沒有過度使用濾鏡

“只是提高了亮度和藍色純度”

10月20日,三亞清水灣藍房子提及的小紅書用戶“愛吃餌塊的呂小娜”在其微博上發長文稱,照片並非商業行銷,三亞藍房子為當地免費景點,涉及圖片也沒有過度濾鏡,並貼出了照片原片對比參數。她還稱,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呂小娜微博部分截圖

呂小娜在微博回應稱,藍房子位於三亞清水灣一處沙灘,是當地免費的景點。她還曬出照片的原圖數據,以及修圖過程——“主要做了兩步調整:提高了整體亮度,套了一個風格化的濾鏡,主要是提高了藍色的純度”。她表示,拍攝這張圖片時是2021年過年間三亞旅遊拍攝,當時萬里無雲,加上剛粉刷的豔麗藍色房子,在那時那刻很討喜。

呂小娜稱,自己粉絲很少——小紅書帳號粉絲2000多,微博8000多,分享美圖不在利益輸送,而是分享生活。“我們只是在一個免費的公共場所、免費的小眾景點,憑藉自己的審美,拍攝和調整了自己喜愛的相片,在免費的平臺上,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和興趣相投的網友。”呂小娜寫道。

“沒看到的人去的時間不對”

事實上,在此次爭議景點中,包括“撫仙湖粉紅沙灘”、“三亞藍房子”、“青島天梯”、“府河濕地”等在內的地點均為非商業經營的免費景點

10月17日,極目新聞聯系到了筆記被當作反面案例的小紅書博主“imxiaooo”。5月1日,她在小紅書發佈了府河濕地的相關筆記“武漢絕美免費拍照地宮崎駿動畫世界既視感”,照片中大片綠草綿延,感覺十分清新,網友實地再去拍攝後指責她所拍失真。

“imxiaooo”表示,自己的筆記並沒有過度修飾,拍攝實景圖的人和自己或非同一季節去的府河濕地,去的也未必是同一片草地,僅憑此判斷她的筆記是“詐騙”並不合理。

“我們是4月中旬去的。府河濕地很大,我們將車子開到很裡面,挑了一塊好點兒的草地,那一塊就我們一夥人。”imxiaooo回應稱。在這篇筆記評論區,網友binbinwell也表示,“我去過!實際就有圖片這麼好看!只不過是3、4月份才有!漲水了這片草地就隨著消失了!沒看到的人是因為去的時間不對。

左為被吐槽的照片,右為博主提供的府河濕地原圖

“現場哪有那麼糟”

10月20日,錢江晚報記者也採訪到了發佈“杭州下沉式咖啡館”筆記的博主小徐(化名)。小徐透露,這家咖啡館拍攝時屬於試營業,開門時間不固定。小徐到達時看到咖啡館關著門,就在門口拍了三張照片打卡,“天氣太熱,所以拍完就走了。”

小徐說,那時是中午12點,天空湛藍,她用手機相機的原圖模式拍,提亮了一下,效果就很不錯。但有其他網友按圖索驥,發現咖啡館周邊還在施工,於是從不同角度,拍了張全景圖作對比,最終導致小徐在網上被斥責。

小徐對此很委屈,她說,自己沒有加任何濾鏡,而對比照片是在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不同角度拍攝,兩者根本不能對比。“現場哪有那麼糟糕?我還打算過段時間要再去一次,進去喝一杯看看。”

左為被吐槽的照片,右為小徐提供的拍攝原圖

網友:喜歡拍照的人哪裡都可以出片

小紅書博主拍出的照片,和普通網友拍出的照片,差距到底在哪兒呢?

有不少網友指出,天氣是影響出片效果的最大原因

有人曬出同一片海傍晚和晴天正午的對比示意圖。

還有網友表示,“喜歡拍照的人在哪裡都可以出片”“只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其實,拍照三分靠科技,七分靠設備,還有九十分靠運氣。比如下麵這張埃菲爾鐵塔,拍攝者原本想拍全景照片,結果手一抖,就成了誰也沒見過的特效奇觀。但若說它是“照騙”或者“廢片”,好像也都不太對。

發現美沒有錯

內容真實,方能走得更遠

小紅書“濾鏡景點”成為熱議話題後,“小紅書”在其微信公號發表回應道歉,稱已經啟動多項運營活動,鼓勵發佈者做有用而非美化的分享,同時將對“避坑”類內容做更多展示,便於用戶獲取更多元的資訊。

聲明中表示,今年4月出臺的小紅書《社區公約》,就對“請儘量避免過度修飾,尤其是在美妝、穿搭、探店等為他人提供建議的領域”,提出過明確的倡議。

小紅書聲明中提及的社區公約相關內容

除了依靠無數年輕用戶支持走到今天的小紅書,ugc內容平臺可能都面臨此類困境。發現美沒有錯,只有加强內容的多元性,讓用戶真實的聲音更多地被看見,才能保證內容真實性,走得更遠

1977年互聯網還沒有興起時,藝術評論家蘇珊·桑塔格就曾在《論攝影》中寫道,“人們需要通過照片來確認現實,增强體驗,這是一種審美消費主義,現在每個人都對之上癮”,“我們將沉迷於理想化的生活,更多地通過鏡頭而非現實來審視自己。

畢竟,對完美的期待是個散發著誘惑的陷阱,而並不是每個受眾都有一眼看穿濾鏡的火眼金睛。

上海新聞廣播綜合自新京報貝殼財經、錢江晚報、極目新聞等

編輯:玫瑰砂

責任編輯:陳敏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系後臺授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