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西湖長出5萬平方米“水下森林”,將投放掠食性魚類優化食物網結構

湖北 102℃ 0
摘要:長江日報大武漢用戶端10月17日訊半年時間,打撈出數以千計的啤酒瓶與共亯單車,城中湖長出5萬平方米的“水下森林”,湖水從原來的“濁水態”提升為“清水態”。17日,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江漢區西湖邊,跟隨江漢區湖泊管理所所長潘瑞靜的脚步,實地感受經過6個月的精心“醫治”的西湖,水草豐茂,環境怡人的水生態變化。“下一步,待沉水植物群落恢復後將恢復湖泊正常水位,我們會投放掠食性魚類,重建與優化西湖食物網結構。”

江漢區西湖內的“水下森林”。長江日報記者劉斌攝

長江日報大武漢用戶端10月17日訊(見習記者楊絲涵通訊員廖宇智)半年時間,打撈出數以千計的啤酒瓶與共亯單車,城中湖長出5萬平方米的“水下森林”,湖水從原來的“濁水態”提升為“清水態”。17日,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江漢區西湖邊,跟隨江漢區湖泊管理所所長潘瑞靜的脚步,實地感受經過6個月的精心“醫治”的西湖,水草豐茂,環境怡人的水生態變化。

治理前期做減法,清理打撈淤泥與雜物

江漢區西湖養護人員正在進行日常維護。長江日報記者劉斌攝

早上6點半,天色漸漸明亮。雖然是週末,潘瑞靜還是從家裡趕到西湖查看今天衛生養護情况。此時,西湖邊已有不少市民在圍湖散步、晨練,養護人員正熟練地操作著工作船在湖內來回巡查,船板上積攢著小小一堆剛打撈上來的落葉枯枝。

“江漢區西湖和北湖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西北湖,但這兩湖其實互不連通。因地處在市中心,附近的居民都很喜歡來這裡休閒遊玩。”潘瑞靜說。

武漢市166個湖泊保護規劃包含了西湖與北湖,其中西湖水面面積約5萬平方米,岸線長1千米,常年平均水深約2米。近三年,西湖水質雖然穩定在地表水IV類,但因水生態系統結構不合理,湖內水生植物不足,且魚類品種單一,密度過高,魚類活動經常攪動底泥,導致西湖透明度低,長期處於“濁水態”,市民感觀效果較差。

“西湖的治理難點在於作為中心城區的景觀湖,沒有與外界水體連通交換,水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受外界干擾較大。”

今年4月,江漢區河湖長制辦公室以武漢市河長辦試點開展健康河湖評估工作為契機,開始全面實施湖泊綜合治理。回想起當時的場景,潘瑞靜不禁感歎,沒想到小小的城中湖內竟有各種各樣的雜物,

“4月中旬治理工作開始之初,我們使用龍吸水設備對西湖進行連續抽排,湖泊水位下降90釐米,調用吊車、叉車等裝備,對西湖岸線裸露磚石等雜物進行清理,讓人意外的是,除了砂石、淤泥,我們還清理打撈出數以千計的啤酒瓶與共亯單車。”

記者在現場看見,西湖靠近西北湖路一側有大量餐飲店面,因岸坡較陡沒有緩衝,再加上該地夜晚食客較多,導致不少啤酒瓶、共亯單車“誤入”西湖。潘瑞靜表示,現階段,西湖的外源污染已全面截斷。

治理中期做加法,種植約5萬平方米“水下森林”

江漢區西湖內的“水下森林”。長江日報記者劉斌攝

切斷外部因素後,還得從湖泊“自身”下手。在秋日豔陽的照射下,記者看見西湖水清澈見底,不遠處野鴨自在遊動,湖中的水草高高低低,其中種植面積最大的苦草形似韭菜,鬱鬱蔥蔥,草叢裏還有成群結隊的小魚在其間來回穿梭。

為了符合都市景觀湖泊的生態功能需求,江漢區河湖長制辦公室在治理初期使用了少量的生物菌劑提升水體透明度。潘瑞靜表示,為了後期種植的沉水植被能够健康存活,提升水體透明度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你看,現在的植被密密麻麻、長勢旺盛,其實在4月下旬種植之初,每株植被都間隔了一定距離,僅僅半年時間,現在的西湖已從原來的‘濁水態’提升為‘清水態’,對於城中湖來說,實屬不易。”

水草種植也有“方法論”。在種植初期,必須先以黑藻作為“衝鋒”,穩定水質,“黑藻的生長速度較快,種植過後能快速‘破局’,進一步提升水體透明度,其後我們在深水區種植馬來眼子菜,它長勢較高,適合在深水區存活;其他區域則種植根系發達的苦草,它抓地力强,能大大降低水生動物活動帶來的再懸浮概率”。

潘瑞靜回憶說,種植之初,十幾名工人排成排站在水裏,曲背彎腰,將它們一棵一棵種進土壤,大家常常累得直不起腰。“現時,西湖種植苦草約4.2萬平方米、黑藻5000平方米、馬來眼子菜3000平方米,種植挺水植物約300平方米。後期我們還將逐步清除湖內的黑藻植被,避免其浮水生長較快遮擋陽光,降低湖內沉水植被的光合作用,打亂湖內動態平衡。”

持續開展養護工作,多項指標監測西湖水生態環境

江漢區西湖湖面上有小野鴨在嬉戲。長江日報記者劉斌攝

三分治,七分養。現時,西湖仍處於淺水狀態,水體透明度較以前有明顯提升,日常衛生養護工作已有固定專班進行管理,每天早上6點清撈人員就會駕駛工作船對湖面上的斷草、枯葉進行打撈。

“僅僅依靠單純的衛生養護還不够,湖泊整體的水生態平衡還需要更加精細的檢測維護。”據潘瑞靜表示,作為武漢市健康河湖的示範試點,明年將對西湖進行生態養護,從以往以單一“水質類別”作為評估條件調整為以“水生動物保有度”“水體植物覆蓋度”等10項生態名額作為評估條件,並在日常衛生養護的基礎上新增定期水草收割、定期調整水生動物、水質檢測預警等工作。“下一步,待沉水植物群落恢復後將恢復湖泊正常水位,我們會投放掠食性魚類,重建與優化西湖食物網結構。”

【編輯:張玲】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用戶端。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