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視點】綠色輸出還靠以“質”取勝

青海 50℃ 0
摘要:青海省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是上市食用農產品的“身份證”、生產者的“承諾書”、質量安全的“新名片”。
  化肥農藥减量增效;犛牛藏羊實現可追溯;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數量不斷上升;有機監測認證草原面積不斷擴大;“青字型大小”品牌效應不斷釋放……如今的青海正朝著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目標揚帆起航,堅定前行——

在青海這片以綠色為底色的土地上,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為發展綠色有機農牧業提供了不可複製的優勢。多年來,我省農產品加工企業積極開發高原特色、青海特點的犛牛、藏羊、青稞、乳品、枸杞、菜籽油、燕麥、蜂蜜等系列產品,狠抓產品品質,開展綠色有機食品認證,使青海高原特色農畜產品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產品深受省內外消費者的青睞。

  綠色生產從源頭到終端

優質牧草、精准控溫、全自動吸奶;機械手臂、無菌車間、智能化監控,這是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良種奶牛場中呈現的景象。

優質乳品來自於優質的奶源,為從源頭確保奶源的綠色、有機品質和質量安全,青海的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青海江河源投資集團旗下1954年建場的青海天露乳業有限責任公司引進瑞士布勒公司成套飼料生產線,在海東市工業園區建設了50萬噸國際先進的配合飼料生產基地,建立了先進的飼料化驗室,其生產的“江河源牌”牛羊料被中國綠色食品協會認定為“綠色食品生產資料”,是我國唯一的綠色飼料。同時,公司還在當地流轉了農民土地,種植玉米,建立標準化青貯飼草料種植基地,並迴圈利用了自己奶牛養殖場的有機肥。

為打造青藏高原綠色、健康乳品,近年來,江河源集團先後投資上千萬元,引進世界先進的乳品檢測設備,全面提升了乳品質量檢測手段和效率。

天露乳業在海東市樂都區、海南州貴德縣所建立的良種奶牛場,憑藉當地豐富的牧草資源優勢,採取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與當地農戶簽訂長期生產收購協定,穩定和加强企業與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解决了農戶的後顧之憂。

作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國家扶貧龍頭企業,江河源主動投身精准扶貧行動中,同青海省內的牧草種植戶、牛羊養殖戶、油菜籽種植戶有著緊密的合作,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尤其是位於海南州貴德縣的貴德牧場自2012年生產以來,共帶動農戶2400餘戶,其中貧困戶1266戶;每年流轉土地134公頃以上,種植青貯玉米,每年給1266戶貧困戶支付固定紅利120萬元,共支付紅利款1000餘萬元;改善了貧困戶生活水準,推動了周邊農戶種植飼草料的積極性。

為了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優勢,打造百年乳企,江河源集團副總裁羅生明說,天露乳業進一步加強奶源基地建設,同時集團公司生產高效有機肥,對治理當地耕地污染,改善土壤環境和實施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立足企業技術創新,青海江河源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油菜籽脫皮、微波破壁、遠紅外殺菌焙炒科技、原生態古法靜壓榨等多項專利技術,建設了一條年產8萬噸的原生態綠色、有機油脂生產線。生產的江河源系列菜籽油、亞麻籽油充分保留了菜籽油固有的香味,油品味道香醇是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健康、營養高端食用油。

據瞭解,江河源集團研發的油菜籽脫皮專利技術,脫皮率達92%以上,最大限度去除了菜籽皮中所含的單寧、植酸、色素、皂素等抗營養因數物質;同時為了充分保留菜籽油固有的香味,避免香味因加熱水化脫水時揮發流失,科技團隊通過不斷摸索試驗,改變高溫水化的精煉模式,濃香型原油採用冷煉、冷凍、冷濾,高端油採用冷榨、冷凍、冷濾的工藝,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油品香味和營養成分,顯著提高了油品質量;脫皮冷榨菜籽油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他命E,是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綠色健康的高品質原生態食用油,有“東方橄欖油”美稱。

  把好品質安全的第一關

“自2020年初,從縣到市,所有從事蔬菜、水果、畜禽、禽蛋、養殖水產品生產經營的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在嚴格執行現有的農產品品質安全控制要求的基礎上,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正式實施……”

“用了合格證,蕃茄價格有提升。品牌農產品帶證銷售,比原來價格總體上提高了10%。”青海魯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種植的蕃茄因為“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的辦理,更顯自身的“價值”。

自2019年全國啟動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試行工作以來,我省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在34個縣3802個生產主體開展了試行工作,現時已開具合格證65萬餘張,帶證上市農產品32.6萬噸,合格證試行取得了重大進展,初步營造了“自我承諾、合格證讓農產品更安全”的社會氛圍。

“合格證相當於農產品的身份證。推行合格證,建立健全了生產主體名錄,將監管重心從後端檢測前移到生產過程指導和服務,提升了基層監管的針對性,促進了產管銜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馬清德看來,作為農產品的認證標識,合格證微觀呈現產品資訊,受到了經銷商和消費者的歡迎,帶證農產品好賣了,價格也提高了。同時完善了監管制度,壓實了主體責任,合格證是生產主體的承諾書,要求主體對自己的用藥行為負責,對上市農產品質量負責,通過試行,提高了生產主體質量安全意識,强化了自控自檢措施,促進了農產品品質安全水准的提升。

同時,我省將推廣綠色生態種植養殖管道,集成推廣綠色防控科技,推進青海特色優勢作物用藥登記及農殘控制關鍵技術集成與推廣應用;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實現已實施合格證主體100%資訊可查。督促指導生產重點品種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在農產品上市時開展檢測。

在市場准入管理方面,市場監管部門要督促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開辦者和銷售者查驗並留存重點品種的可溯源憑證和產品品質合格憑證。對無法提供可溯源憑證的禁止入場銷售,對無法提供產品品質合格憑證的進行抽樣檢驗或者快速檢測,檢測結果合格方可進入市場銷售。

一年多來,我省高位推動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試行,將其納入了各市州政府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考核指標,各地政府農業農村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將達標合格證試行工作擺在了重要位置,加强組織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同時,加强互聯互通,一方面與市場監管部門聯合推行合格證制度,另一方面建立上聯農業農村部、外聯市場監管部門、下接生產主體的合格證推行機制,逐漸築牢了網格體系,質量管控逐層加碼。各地各部門在試行合格證的同時,强化日常監管工作,全省共組織帶證農產品監督抽查6400批次、快速檢測1.8萬批次,單挑證主體開展巡查檢查600餘次,對發現的生產記錄不規範、質量安全控制措施不到位等問題,迅速督促整改落實。

青海省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是上市食用農產品的“身份證”、生產者的“承諾書”、質量安全的“新名片”。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有利於加强企業質量安全內部控制和誠信自律,也可以讓問題農產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査詢,責任可追究,確保百姓“菜籃子”安全,進而提升青海省農產品品質安全水准。(譚梅)

  記者手記

全產業鏈成就綠色品質

從“示範省”到“輸出地”,近年來,我省綠色農牧業發展理念不斷提升。化肥農藥“雙减”行動實施面積20萬公頃;品質優、無污染的冷水魚走向國際市場;營養特性明顯的青海農畜產品如:青稞、馬鈴薯、枸杞、犛牛肉等,健康價值也成為福斯關注的焦點……

從良好的生態到綠色的生產,我省一步步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獲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數量也逐步增多……這些逐步壯大的綠色生產規模也正在彰顯著青海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前景和方向。

然而,沒有農業標準化,就無法真正彰顯出“綠色農產品”的內涵。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生產受到產地環境、品種、投入品、栽培、收儲運加科技及產品分等分級與檢測追溯等多環節影響,任一環節都會影響下一環節,只有把全產業鏈納入標準化軌道,才能生產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

記者在採訪我省綠色農產品龍頭企業時也切實感受到,只有在生產過程中做到綠色有機生產,實現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才能真正成就“青字型大小”的品質特徵。

首先,從農產品種子源頭上進行篩選、培優品種;在生產過程中借鑒先進經驗和科技發展智慧農業,提高生產效率,推進高效種植(養殖),提升營養品質與健康價值;並製定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系列標準、分等分級標準,產品品質標準,實現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生產地”。

其次,加工企業要積極推動產地與精深加工,搭建電商平臺,充分發揮企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拉動作用,推進三產融合,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能更大一步提升農畜產品價值。

同時,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方面也是必不可少。從源頭種養殖到生產加工,再到流通消費的全程質量監管,也要達到相關標準,以“全產業鏈標準”來要求自身,成為市民百姓消費放心,吃著安心的綠色食品,讓“監管”成為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閉環”中的最關鍵節點。

在全產業鏈標準化綠色生產的同時,還要發揮大美青海生態地理資源優勢,發掘青海農產品品質內涵與營養健康價值,在品牌行銷上下功夫,積極打造“青字型大小”農畜產品公用品牌;培育特色鮮明、競爭力强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提升農畜產品價值,以“叫得響”為目標,强化“青字型大小”品牌影響力,提升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譚梅)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