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海南多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加强商業、辦公類建設項目全過程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建設項目土地出讓、建築設計,以及最後項目銷售和產權登記環節的管理,提出了限制性的調控政策。
《意見》還規定,以康養、總部經濟等之名建設的項目參照執行,堅決防止打著康養、總部經濟等旂號圈地變相開發商品住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這是繼北京、深圳、上海、成都、廣州之後,又一個出臺政策管控商改住的都市/省份。
嚴禁商改住
《意見》指出,市場主體應當嚴格按照準予的規劃用途進行開發、建設、銷售和使用,嚴禁擅自改變規劃用途。對未按照土地契约和對賭協議約定的條件進行建設的,要依法追究責任。
《意見》還對開發商的建築平面形體作了明確規定,應採用公共走廊、公共衛生間管道佈局,不得採用住宅套型設計形式。外立面應具有明顯的公共建築形態和特點。
此外,在文宣、銷售層面,《意見》指出,開發商在對外宣傳時,不得出現“公寓”“臥室”“客廳”等住宅類功能描述。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海南的調控政策,實際上是強調了去房地產化導向,防止一些房企把開發重心向類住宅項目傾斜。
“此次海南政策的定調,繼續說明各類鑽政策漏洞的行為不可行,包括房企和購房者需要嚴格遵守專案開發和認購規則,防範越紅線等行為。”嚴躍進認為,今年海南房地產市場表現較為活躍,在當下嚴厲的購房政策背景下,已有部分購房者開始進入類住宅市場,若不對市場進行管控,看到了需求的房企可能會進入這個市場,這將損害既有商業辦公物業規範,也會助長炒房氛圍,不利於房地產市場穩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査詢海南統計局數據發現,1~8月,海南的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為805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海口的房地產投資額為283億元,增幅為10%;三亞的房地產投資額為281億元,增幅為28.2%。
華南都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則認為,近年來,在自貿港政策紅利下,海南產業聚集效果明顯,外來人口結構正逐步發生變化,對租賃住房、商業公寓包括商改住的需求相比之前有所提升。囙此,海南房地產市場如何與產業發展相適應,或將是下一階段政策關注焦點。
確保房產内容
海南並非第一個發佈“禁公寓令”的省份或都市。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2017年以來,全國一半以上的重點都市,都已出臺限制商改住的公寓禁令。從都市分佈來看,包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南京、東莞等,超17個。
值得注意的是,在限制商改住之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都市還出臺了鼓勵“商改租”的政策,為商辦性質用房提供了另一條出路。
記者注意到,在眾多頒佈限制商改住的都市中,政策最嚴厲、調控層次最為完整的當屬北京。
2017年3月26日,北京出臺史上最嚴的“公寓禁令”,從規劃到持有,再到交易環節,北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封閉體系,對市場上的商改住現象開始全面圍堵。
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於商辦類項目的調控,有利於確保房產内容,住宅歸住宅,商辦歸商辦,這樣可以减少商辦物業的客戶群體,從而降低商辦類物業土地的溢價水准。
一比特深圳龍華的購房者向記者表示買了商辦公寓很後悔:“我被開發商給坑了!當初買這套房子的時候,銷售跟我說房子内容是公寓,但後來該街道執法辦公室的告知書告訴我,這個項目只有A棟和B棟是住宅,其餘產品規劃用途均為商務辦公和商業類建築。也就是說,我買到的房子是辦公大樓改成的公寓。”
那麼,現時熱門都市的商辦類項目出路在哪裡?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於現時熱門都市存在的商辦項目,將一些合適的商業項目轉作住房租賃,既可以盤活商業物業的存量資產,也有利於新增都市的住房租賃供應,平抑房租價格。
推
薦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