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說“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是什麼意思?

重庆 95℃ 0
摘要:如果你來到四川、重慶一帶,會發現當地人喜歡豪爽地跟你說:“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種民間幫會組織在其它地方被稱為哥老會,在雲貴川被稱為袍哥。“絕不拉稀擺帶”,表示袍哥要和這種行為切割,一定要耿直、義氣,絕對不會拖泥帶水。在抗日戰爭時期,340多萬出川抗日的川軍,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這句話。到了今天,袍哥文化已在四川、重慶一帶式微。

如果你來到四川、重慶一帶,會發現當地人喜歡豪爽地跟你說:“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要搞清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就得先明白“袍哥”的含義。

袍哥是清朝末年出現在四川(包括今天的重慶)、雲南、貴州一帶以“反清複明”的民間幫會組織。這種民間幫會組織在其它地方被稱為哥老會,在雲貴川被稱為袍哥。為什麼要這樣稱呼呢?一是因為“袍”與“胞”諧音,表示幫會內的兄弟,與親身兄弟一樣;二是因為《詩經·秦風·無衣》有“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詩句,表示幫會兄弟要同生死,共患難。

從組成人員來看,袍哥組織的成分很複雜,來自三教九流、各行各業。他們有的來自社會上層,如鄉紳、地主、軍閥等,有的來自社會底層,如乞丐、船工、挑夫等。在川渝地區,許多窮苦人家為了維繫生存,紛紛加入袍哥組織。

1947年,李沐風發表在《茶話》第12期上一篇文章《略談四川的“袍哥”》中記載,民國時期,四川(含現在的重慶)幾乎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加入到袍哥組織。在許多地方,有的家庭甚至拖家帶口加入袍哥組織。

經過上百年的發展,袍哥組織形成了獨特的幫會文化。其中之一就是講究義氣。

前面說過,袍哥組織成分複雜,另外還面臨著十分艱難的生存困境。如此一來,袍哥組織特別需要強調兄弟義氣,以此來凝聚大家的力量。在袍哥組織內部,大家皆稱兄道弟,凡事義氣當頭,不論貧富貴賤,不講地位高低,四海之內都是兄弟,三山五嶽都是朋友。袍哥行走江湖,靠的是交情,講的是信義。

那時候,一名袍哥在本地惹了麻煩,逃難到其他地方。當地的袍哥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他提供庇護。等過了風頭,這名袍哥要告辭離去,當地袍哥還要給他餞行,送上盤纏。

久而久之,袍哥盛行的四川等地就出現了“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的說法。2003年首播的電視劇《傻兒司令》中,外號“範哈兒”的川軍將領傻兒司令憨態可掬,一副傻呼呼的樣兒。他是袍哥出身,被招安後當了個師長,平時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

所謂“拉稀擺帶”,是為人處世拖泥帶水,不乾脆、不耿直的意思。“絕不拉稀擺帶”,表示袍哥要和這種行為切割,一定要耿直、義氣,絕對不會拖泥帶水。

到後來,就連沒有當過袍哥的四川人,也喜歡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耿直、義氣。“絕不拉稀擺帶”便從一句江湖黑話,變成了四川、重慶等地的口頭禪,甚而上升到川渝文化的範圍。

在抗日戰爭時期,340多萬出川抗日的川軍,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這句話。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全國各地要求抗日的呼聲越來越高。四川雖然地處大西南,遠離抗日前線,但並沒有置之度外。四川軍閥劉湘通電全國,請纓抗戰:“和平果已絕望,除全民抗戰外,別無自存之道,要求當局早决大計,甫澄願率川軍供驅遣抗敵。”不久,劉湘又發表《告川康軍民書》,在四川省內進行戰前動員:“四川為國人期望之復興民族根據地與戰時後防重地,山川之險要,人口之眾多,物產之豐富,四川7000萬人民所應負擔之責任,較其他各省尤為重大。”

當年8月,劉湘率領川軍第23集團軍開赴抗戰前線。在那以後,川軍多次出川抗戰,總數達到了340多萬人。8年抗戰期間,川軍足迹遍佈了全國的抗日戰場,參加了幾乎所有的對日大會戰中。川軍拿著簡陋的武器,吃著最差的給養,卻抱著必死的决心,高舉“死”字旗,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絕不會出現拉畏戰退縮乃至於當逃兵的現象。

據統計,川軍在抗戰時期的傷亡人數約為全國抗日軍隊傷亡總數的五分之一,位居全國第一。

到了今天,袍哥文化已在四川、重慶一帶式微。不過,“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這句還在這些地方廣為流傳。當你來到四川、重慶等地,聽到當地人跟你這樣說時,就意味著對方把你當自己人看待了。喜歡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