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1”舉辦,聚焦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模範
為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畧探索實踐經驗
10月15日—16日,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省農業農村廳(鄉村振興局)、省委黨校、德州市政府主辦的“鄉村振興齊魯論壇2021”在德州舉辦。省政府決策諮詢特聘專家、鄉村振興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彙聚一堂,聚焦“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改革創新為鄉村振興賦能”等主題開展交流研討,共同為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模範提供智力支持,為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畧探索實踐經驗。
糧食安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前提,也是“三農”工作的一個永恒課題。作為農業大省,山東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今年夏糧總產、單產雙創歷史新高,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了山東力量。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要牢牢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落實好農民生產的政策補貼,通過不斷提升科技水准,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說,同時也要關注有糧食生產優勢的國家,採取糧食進口多元化戰略。通過科技合作和投資,在國外耕地多、有糧食生產潜力的國家培育起糧食生產基地。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原所長、中國農業大學講席教授樊勝根長期關注農業食物系統。“為助力鄉村振興,農食系統要重塑,農業生產要轉向更加永續的管道。”他說,要優先發展可持續集約型和注重營養的科技,培育高產量、高營養的作物和畜產品。在提高土壤營養使用效率的同時保護水資源等。製定更有針對性的社會保障政策,長期提高小農戶的生產力水准。
圍繞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山東狠抓標準化生產、質量監管和品牌創建,壽光蔬菜、章丘大蔥等農產品品牌家喻戶曉。在此基礎上,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慧等數位化科技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數位化賦能鄉村振興,大有可為。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突出數位紅利,推動數位鄉村建設,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認為,在農業生產經營方面,要把現有的水肥一體化等科技與數位化結合起來,改善生產經營模式;在鄉村治理方面,通過數位化解决老百姓辦事難的問題,實現一網通辦、一地通辦。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抓手。“在新發展格局下,鄉村建設具有廣闊的投資空間。新增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有助於擴大有效需求、新增就業崗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胡向東建議,要注重與鄉村轉型規律、村莊類型結合,充分考慮鄉村地形地貌、區位特點和產業發展的因素。
在山東,“四好農村路”建設高品質推進,行政村基本實現“戶戶通”,廁所改造普及率91%以上,城鄉環衛一體化實現全覆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如期完成,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不僅在“硬設施”上下功夫,山東還著力優化“軟環境”,吸引大批優秀人才到鄉村貢獻才智、建功立業。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活力之源”。
“要推進城鄉雙向開放,讓願意到農村居住生活、創新創業的人進得了鄉村,鄉村閒置資源才能變成資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葉興慶說,同時,要創新聯農帶農益農機制,發揮產業鏈“鏈主”、農民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對小農戶的帶動作用。
聚焦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黃祖輝建議,要通過教育賦能和改革賦能,使貧困農戶和小農在技能掌握、人際溝通、市場融入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與拓展,再通過平臺建構、政策鼓勵等措施配套,使貧困農戶和小農具有更多就業機會,直接參與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推動農民農村共富發展,要發揮都市人才、科技、資本等優勢要素對農村的供給帶動,以形成都市要素與鄉村要素的優勢互補,城鄉融合互利共贏。”黃祖輝說,都市對鄉村的需求已擴展到對鄉村生態、歷史文化以及鄉村民宿與休閒等方面。這種變化為鄉村多維度發展提供了機遇,對鄉村資源就地轉化、產業興旺、市場繁榮和農民就業空間的拓展起到了明顯的牽引帶動作用。(記者毛鑫鑫王鶴穎)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