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Christoffer Relander
深圳和香港這兩個都市擁有極其緊密的聯系,也經常用來對比。
喜聞樂見的就是關於房價上的對比,尤其是見到對面一個車位賣出上千萬和“劏房/籠屋”逼仄空間形成强烈的反差的時候。
事實是香港是個極其分化的社會,房價也是如此。資本社會發展的到極致,就一定會出現這種分化,這個規律對咱們這邊也有很大的參攷意義。
於是樓癲把兩地主流房產網站的成交數據做了一下統計對比,結果如下。
01.
深港全城均價對比
首先全市均價上,把香港均價按(匯率+套內)折算成咱們這邊常用的建築面積單價後的均價是12.1萬/㎡,大概是深圳均價6.4萬/㎡的兩倍。
香港人均收入大概是深圳的2倍,中位數大概是深圳的3倍,所以兩邊買房壓力其實差不多。
但是香港的首付是1-2成,利率2%左右,整體上買房困難程度要略低於深圳。
02.
豪宅市場對比
其次是豪宅部分,兩邊的房價都呈現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總價越高,均價也越高,而且幅度呈現遞增的態勢。
比如香港總價5億的房子比3億的房子每㎡只貴20萬,但是8億的房子每㎡卻比5億的房子貴了70萬。
在深圳這邊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
比如三四千萬的房子只比2000多萬的房子單價貴2萬,但是五六千萬的房子就比三四千萬的房子單價貴了4萬,而8000萬和上億的房子比五六千萬的單價又貴了6萬。
猜測這個現象和社會上財富的分配也是一致的,有錢人容易更有錢。但是在豪宅的量和價上,深圳都還遠遠比不上香港。
在總價上,深圳這邊有四五個億的豪宅成交都能轟動全城,但是香港那邊有非常多的5億/8億以上、甚至上20億的住宅成交。
僅僅統計了香港2019年中到現在,就有90個2億以上的成交記錄,8億以上的記錄都有5個。
上圖是20億一套的住宅,在深圳好像沒聽過,有的話歡迎大家補充。
在單價上,深圳這邊均價30萬/㎡已經是頂豪了,但是香港那邊頂豪均價基本在100萬/㎡上下,而且是沒有上限的。
說沒有上限大家可能不理解,比如這個九肚山澐灃的6層洋房,單價已經322萬//㎡了。
李超人的別墅的據說占地600平左右,幾年前裝修就花了7億,用的防彈玻璃,監控設備是同安全公司以及香港警方聯網的,已經無法估價了。
03.
深港豪宅產品的區別
最後說一下兩個都市豪宅產品的區別。
深圳這座城市都比較年輕,所以豪宅普遍比較新。但是上面香港的這些頂豪,很多都有五六十年的歷史了,但是保養和修繕的非常好,仍然品質很高,所以可以賣到這個價錢。
國內新房很美,但是二手房過不了幾年就容易變的邋邋遢遢,這個現象在深圳也很常見。
與之對比,香港豪宅的業主很捨得在維護和翻新社區上花錢。因為大家很清楚,房子保養好了,自己住的舒服,賣的也更貴,投入產出效率一點也不低。
從上面的趨勢推測,十年內國內大改大造房子的階段度過以後,咱們這邊也會慢慢重視社區的維護和運營。
另外,不像深圳有錢人喜歡紮堆在鬧市區,香港富豪尤其注重隱私,很多豪宅都是在交通和商業非常不方便的山頂、海邊。
不方便也沒所謂,因為家裡養著幾個司機和工人,出門都是車接車送。
香港高端社區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區域和圈層,一些稀缺的社區有錢也不一定買的到。傳說馬老闆買石澳半島的房子的時候,就因為名氣不够差點被社區拒絕。
綜合對比來看,樓癲認為深圳是一個豪宅市場還沒有充分發展起來的都市。這裡面當然有制度和房價的原因,也有我們一些運營和觀念上的差距。
根源上,香港制度沿襲英國,對私產的保護要强過內地,土地使用到期可以低廉價格續約。而且香港制度很難改變,人為造成土地稀缺進而推高房價的規則一直都在。
另外香港社會已經高度成熟、固化,豪宅區只在港島和九龍塘-加多利山附近。很多富豪家庭都是世代傳承,他們捨得、也敢、也需要在房子上下重金。
與之對比,深圳的豪宅產品不僅僅在價格上有廣闊的上升空間,在頂豪的產品供應上、圈層的運營上,還有比較細節的社區維護上,都大有可為。
------END------
深圳買房必看
▼
感謝閱讀,碼字不易,順手點個“在看”吧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