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全力開創生態化國際化現代化發展新局面

云南 90℃ 0
摘要:昆明全力推進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先後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都市、國家知識產權示範都市。

金秋十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行,以不同形態呈現的生物多樣性之美,將昆明這座開放包容、文明美麗、生態宜居的都市展現在人們面前。

近年來,昆明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高品質推進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綜合實力大幅提昇,經濟總量實現爭先進位,改革開放碩果累累,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交出了一份新時代高品質發展的“昆明答卷”。

如今,充滿生機活力、激蕩奮進力量的春城,正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國際大健康名城、區域性國際中心都市的發展定位,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接續奮鬥,全力開創昆明生態化國際化現代化發展新局面,努力將宏偉藍圖變為現實。 

全力開創生態化發展新局面

——擦亮高品質發展的亮麗底色

昆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進一步擦亮“春城”金字招牌和國際大健康名城品牌,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之路,讓綠色成為昆明高品質發展的亮麗底色。

在昆明,有9個植被類型、20個植被亞型、56個群系、118個群叢,分別占雲南植被類型的75%、雲南植被亞型的59%、雲南群系的33%、雲南群叢的56%,生物多樣性總體達到“物種較豐富,生態系統類型較多,局部地區生物多樣性高度豐富”的水准。

昆明將生態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結合起來,作為全市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專門成立昆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導小組,製定地方性條例、辦法或細則,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法治保障。同時,聘請駐昆植物、動物、生態、林學等專業人員成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委員會,針對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濕地等保護工作設立專家委員會。此外,昆明還建立了生態環境、林業草原、農業農村等多部門合作的協調機制,加大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力度。 

積極開展就地、遷地保護工作,依託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市牽頭持續開展滇池土著魚、極小種群物種培育增殖工作。通過人工栽培育苗,富民枳已在富民基地成活6390株,實現了物種的原生地野外回歸,有望實現自我繁殖,擺脫瀕危狀態。 

滇池,是昆明的母親湖,是長江上游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昆明市堅持把滇池保護治理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强力推動滇池保護治理工作向縱深發展。 

“十三五”時期,按照“科學治滇、系統治滇、集約治滇、依法治滇”思路,昆明市全面貫徹新時代治水方針,以系統思維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創新實施河道生態補償機制,全面深化河(湖)長制,堅持“量水發展、以水定城”,積極推進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行動,抓好滇池流域“上截、中疏、下泄”和網格化清水入滇微改造等重點專案推進,採取水質目標與污染負荷削减目標“雙控制”,逐步完善滇池保護志願服務常態機制。通過綜合治理,滇池保護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滇池全湖水質從劣Ⅴ類提升到Ⅳ類、為近30年來最好水質。湖濱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加快恢復,鳥類從2012年的96種新增到139種,植物從2010年的238種新增到303種,消失多年的海菜花等水生植物,以及金線鲃、滇池銀白魚等土著魚類重新出現,瀕臨滅絕的國家珍稀鳥類彩鹮和白眉鴨、消失30多年的野生鸕鷀再現滇池。

近年來,昆明市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製定《昆明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昆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昆明市環境空氣品質提升保障及臭氧防控工作方案》等,為保護昆明的藍天白雲提供政策保障。昆明市加强生態環境、住建、城管等部門的聯動和資訊共用,統一指揮調度,利用衛星遙感監測、雷射雷達掃描、無人機高空航拍等科技,精准鎖定重點污染區域和污染源,污染天氣預防預警應對能力進一步提升。2016年至2020年,昆明市空氣品質優良率分別為98.9%、98.6%、98.9%、98%、100%,始終保持在98%以上,一直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5比特。

森林覆蓋率從48.36%提高到52.62%,2018年,以總評分第一名的成績獲得聯合國人居署“國際花園都市金獎”,“春城綠”、“昆明藍”、“四季花”成為最亮麗的城市名片。物種豐富、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如今的昆明,正奮力描繪一座生態之城的幸福模樣。

全力開創國際化發展新局面

——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新跨越

昆明市以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充分釋放昆明的區位優勢,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著力打造國內迴圈的重要節點和國際迴圈的門戶樞紐,加快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充分彰顯歷史文化名城魅力,全面提升昆明的國際競爭力、國際吸引力、國際影響力。

多年來,昆明堅持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努力拓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放新格局,加快建設立足西南、面向全國、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中心都市。

區域性國際綜合樞紐建設成績斐然。截至目前,長水國際機場客貨運航線達396條,至南亞東南亞通航點新增到45個,居全國首位。從昆明出發,2小時航程可抵達曼谷等東南亞大多數都市,5小時航程覆蓋南亞及東亞;滬昆、雲桂等高鐵建成通車,鐵路形成“五出境”、“八出省”格局。昆明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建設全面啟動,獲評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都市,入選全國5G試點城市,成為全國第四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

開放的脚步從未停歇。2019年8月,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掛牌運行,開放型經濟體制改革加速推進。昆明片區以投資、貿易、金融、政府職能轉變等關鍵領域制度創新為抓手,加快建立適應自貿試驗區高品質發展的制度體系,形成42條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激發釋放經濟社會發展的潜力活力,新增注册企業30144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102家,正在成為昆明市對外開放“新窗口”。同時,昆明綜合保稅區、高新保稅物流中心、騰俊保稅物流中心封關運營,昆蓉歐、中亞、中越國際班列穩定運行,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市場採購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試點相繼落地,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經驗獲國家部委推廣,昆明成為國家物流樞紐承載都市和一級物流節點都市。

隨著“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昆明對外經貿合作持續深化。同177個國家(地區)有貿易往來,世界500强跨國公司總部及分支機搆進駐數量達到109家,全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直接投資年均增長30.4%。昆明市進出口總額從2015年的770.1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105.3億元,區域性國際經濟貿易中心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昆明全力推進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先後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都市、國家知識產權示範都市。生物醫藥大健康等6個科技創新中心掛牌運營,南亞東南亞科技服務業合作中心和金磚國家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落戶昆明。5年來,昆明市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工作快速發展,小微企業專利擁有量3年增長150%,在全國第二批15個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都市示範績效評價中排名第二,全社會R&D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1.6%,科技進步貢獻率從42.1%提高到60.03%。

區域性國際金融服務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多層次擴大金融雙向開放,在昆外資金融機構新增到12家,農業銀行泛亞業務中心、中國銀行沿邊金融合作服務中心、建設銀行泛亞跨境金融中心、浦發銀行離岸業務創新中心等先後成立。

全方位推進對外交流合作,基本實現與周邊國家重要都市締結友城全覆蓋,27個國家在昆明設立簽證中心,7個國家設立領事館,對53個國家人員實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南博會、農博會、旅交會成為品牌展會,上合昆明國際馬拉松賽等重大賽事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昆明國際友城旅遊聯盟、中國—上合組織青年交流中心等平臺作用發揮得越來越明顯,區域性國際人文交流中心建設成效明顯。昆明已成為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開放的前沿。

“十四五”期間,昆明市還將以沿邊跨境開放合作為重點,加强交流合作,參與數位絲路、健康絲路、文化絲路建設,構建內外聯動、互為支撐、協同發展的對外開放新格局,讓越來越多的“昆明元素”融入國際發展步伐,努力把昆明建設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點,以及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經濟貿易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金融服務中心、人文交流中心,為推動昆明高品質發展鑄就新優勢、開闢新道路、贏得更為廣闊的空間。

全力開創現代化發展新局面

——立足新發展階段逐夢新征程

昆明錨定長遠發展目標,肩負使命和擔當,聚焦推進經濟體系現代化、城鄉發展現代化、公共服務現代化、生態文明現代化、市域治理現代化,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昆明特點的現代化建設新路子,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使全市人民的獲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永續。

昆明踐行新發展理念,搶抓新戰略機遇,推動全市形成涵蓋37個工業大類,以冶金、化工、非烟輕工等傳統產業為支撐,以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電子資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為重點的工業體系。提出並推動落實“基於大生態、依託大數據,重點發展大健康、大旅遊、大文創,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努力把昆明打造成為在全國乃至南亞東南亞地區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現代產業基地”思路,著力構建具有昆明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5年來,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連續突破5000億元、6000億元大關,達6733.79億元,在省會城市中排名從第17比特躍升至第12比特。

5年多來,昆明主動辟新路、謀發展,融入健康產業發展大勢,《昆明市大健康發展規劃(2016—2025年)》、《昆明市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0年)》等系列指導性政策檔出臺實施,產業聚焦成效凸顯。博奧生物、國藥中生、通盈藥業等一批大健康領域的重點企業落戶昆明;昆明細胞產業園等產業園區揭牌建立,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昆明入選全國第二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昆明高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等海內外知名賽事集聚昆明,有力推動健身體育、健康旅遊、智慧健康等與大健康產業的融合發展。華為·昆明數字經濟智慧園區、雲南省數位經濟開發區、雲南省區塊鏈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加快,區塊鏈、人工智慧、VR/AR等重點領域集羣規模不斷擴大,高原特色農產品等4條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通過國家驗收,“昆明服務”品牌效應開始顯現。

昆明堅持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0%以上投向民生領域,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在全國110個監測都市中從第64比特躍升至第4比特。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大力實施“三名”工程,累計引進23所省外名校來昆明合作辦學或開辦學校31所,引進名師287名、名校長32名,本地名校舉辦、領辦或託管分校155所,新增、拓展優質學位25萬餘個。持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制度機制,創新實施醫聯體、集團化辦醫模式,3個區域醫療中心落地昆明,累計引進21家高端優質醫療機構開展醫療合作,醫師多點執業試點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穩步推進中國昆明大健康產業示範區建設,國際大健康名城品牌影響力大幅提升。與此同時,不斷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各項社會保險參保覆蓋面提升至95%以上。做實“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網絡,已實現市屬公立醫院三甲醫院全覆蓋,建成覆蓋14個縣(市)區519家醫療衛生機构的醫療聯合體,完善分級診療、“互聯網+醫療”機制,推動優質資源、居民就醫“雙下沉”。

昆明加快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步伐,構建社會治理“1+7+N”政策制度體系、“1+2”名額評價體系,創新實施“黨建引領、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探索推廣“三社聯動”、“五級治理”等模式,成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

近年來,昆明堅持“量水發展、以水定城”,統籌都市覈心區、功能拓展區、生態涵養區發展,明確各縣(市)區功能定位、發展方向,將都市發展佈局由“北拓、南延”調整為“北延、南控”;堅持規劃先行、致力建管並重,以“五網”為重點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實現縣縣通高速、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軌道交通“米字型”運行網絡初步形成;注重完善功能、提升品質,重點片區建設步伐加快,翠湖片區等歷史文化街區整治效果明顯,都市修補和有機更新有序實施,“美麗縣城”、“美麗鄉村”及特色小鎮創建成效顯著……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提速,呈現出城鄉同發展共繁榮的良好局面。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