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頂尖謀士,3比特帥才,10多名猛將,巔峰時董卓陣容就這麼豪華

甘肃 108℃ 0
摘要:“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這是曾經的起義軍將領在攻打長安時立下的豪言壯語,豪氣干雲的男兒氣魄。在其他時期也有這樣的將領,有英雄,有强兵,有能將,有梟雄也有聰慧絕頂的謀士和深諳大局的政治家。說起三國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曹操,劉備和孫權等人,魏蜀吳三權鼎立,天下三分。董卓也是其中能說的出的領導人之一,最强盛時期連皇帝見了他都要恭敬不已,可是為什麼最後反而落得個慘敗收場的結局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這是曾經的起義軍將領在攻打長安時立下的豪言壯語,豪氣干雲的男兒氣魄。

在其他時期也有這樣的將領,有英雄,有强兵,有能將,有梟雄也有聰慧絕頂的謀士和深諳大局的政治家。

那就是三國時期。說起三國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曹操,劉備和孫權等人,魏蜀吳三權鼎立,天下三分。

更有許許多多的經典故事,譬如關羽溫酒斬華雄,張翼德長阪坡一聲吼,諸葛亮巧借東風等等。

董卓也是其中能說的出的領導人之一,最强盛時期連皇帝見了他都要恭敬不已,可是為什麼最後反而落得個慘敗收場的結局呢?

董卓其人

董卓,字仲穎,為今甘肅省岷縣人,在進入京城救駕之前,董卓就已經參加過黃巾起義等戰役,並且順利封侯拜相。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董卓是個心機狹隘,驕橫霸道,沒有一點可取之處的小人,這是帶著作者主觀情緒在其中的。

可以看出來的是羅貫中真得非常不喜董卓,可這也無法掩蓋董卓確實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事實。

西元189年董卓受召進京,立下救駕大功,可董卓可不是對皇帝對漢王朝忠心耿耿的忠臣,他有著自己的野心想要當皇帝。

畢竟那“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位置和權勢不是所有人都能拒絕的,董卓立劉協為皇帝,開始了操控傀儡皇帝掌權的日子。

隨後招納人才不論是文人還是武將,只要是有所才華都納入麾下為他所用,把都城遷往長安,大興土木。

董卓自此拜為董相,權勢滔天,他的軍隊由於董卓的權勢在城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卻無一人敢與之爭鋒。

為人殘忍嗜殺,尤其偏愛酷行法令,一次某禦史只是見他時忘記解除佩劍,按理說這根本不會傷到董卓一根毫毛。

因為董卓就是武將出身,加上身邊高手如雲防範嚴密,是不可能出現荊軻刺秦王一樣的現象,可他借題發揮,嚴懲禦史,把他活活打死。

面對皇親國戚也是下手狠辣,他曾命人把何太后的母親殺害,甚至把已經入土為安的何太后肢解,屍體隨意亂扔於園林之中。

由此可以看出董卓雖有些謀略可是太過狹隘,缺少大局觀,也沒有昨天下之主的才能和氣魄,做個守城之主都屬勉强。

畢竟當皇帝不僅需要能征善戰,更重要地是如何權衡,如何穩定朝局,如何將國家帶往平定昌盛,而武將出身的董卓殺氣太重。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司徒王允想要殺掉董卓,就使出了美人計,畢竟“英雄難過美人關”

用絕世美女貂蟬和董卓呂布兩父子周旋,使他們心生隔閡,最終董卓慘死在了呂布的刀下,他的大業夢,也就此隕落。

謀事在人

董卓在巔峰時期的陣容是相當厲害的,文有李儒、蔡邕、賈詡等人,其中李儒、賈詡都是當時的頂尖謀士,縱觀整個三國時期,都能位列前十。

俗話說得一人可得千軍萬馬,這話不假,在三國時期謀士的重要性不亞於一支精兵強將,劉備如果沒有諸葛亮根本就不會有後面的三分天下。

李儒可謂是董卓帳下第一謀士,可以說沒有李儒就沒有後來的董卓,因為許多行動都是按照李儒的想法來的。

比如進入洛陽救駕,策反呂布,廢皇帝等等,在貂蟬離間董呂二人時李儒十分明智地提出,應當和呂布重修舊好,但董卓沒有採納

事實上如果董卓繼續聽從李儒的建議,將貂蟬送給呂布,那樣二人不僅不會有衝突,也許呂布還會對董卓更加忠心,也就沒有後來的事了。

賈詡是三國中有名的“毒士”,用計狠辣陰險,連諸葛亮都說過稱讚他才華的話。

賈詡有著不輸於李儒的才智,這才董卓時期可能沒有體現,但在後來跟隨曹操後,幫助曹操一舉奪得關中。

武將征戰

除了能掐會算的謀士,戰爭年代當然少不了能幹的將領,呂布在董卓旗下並不能算是最强戰力,真正的戰力另有其人。

當時董卓麾下就有三大將領,張遼、徐榮和高順。呂布雖然在三國公認單挑武力值第一,可論起行軍打仗還是張遼他們扛住大旗。

張遼是後來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多次讓劉備孫權等人吃了大虧,甚至以數百之人破了孫權十萬部隊。

徐榮則前後擊敗過曹操和孫堅,在汴水率軍伏擊曹操時,不僅大破敵軍,還差點活捉曹操,打得曹操狼狽逃跑。

雖然徐榮在現在不為人所熟知,但在真實的三國時期,徐榮可比呂布的名氣大得多,說是聞風喪膽也不為過。

高順則是呂布的將領,雖然有著一身的本領,無奈不為呂布所信任,自然也不被重用。

但高順統領的是三國時期最强的裝甲步兵,其戰鬥力可謂是所有兵種中最高的,關羽和張飛都曾經敗在他手下。

之後呂布被曹操所擒,即使一直不被信賴的高順,卻一直忠心於呂布,後因不願歸降於曹操而被殺。

除了上面所說的3比特帥才,董卓還有魏續、宋憲、侯成等十餘名能征善戰之輩,足見當時的陣容有多麼豪華。

但就是這樣,文武雙全不缺人才的董卓,按理說不應該會戰敗,可是最後還是慘敗收場。

結語

從董卓一介布衣到封侯拜相,一步步爬上來可以看出他是有些能力的,不然也不會第一個沖進洛陽。

可惜眼界决定實力,董卓的政治能力不足,加上學識不多心胸狹隘,沒有辦法意識到最正確的政治選擇。

大部分都是在謀士的建議下完成的,他自己不想也不能理解政治界的東西,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他是沒有概念的。

在董卓想法裏,還是武力至上,有人反對他有人對他不滿,那就殺了他也好殺雞儆猴,給其他人一個警告。

可他忘了如果所有事情都能用屠刀解决,那就不需要人心了,他可以封锁人們嘴上說的話,卻無法封锁人們心中的真實想法。

所以像董卓這樣沒有遠見的人,註定只能成為為禍一方的亂臣賊子,而不能變成割據一方的梟雄王者。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