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汽車保有量全國第六!遠高於武漢、西安,為啥?

湖北 74℃ 0
摘要:根據公安部10月12日發佈的數據,鄭州汽車保有量排名全國第六,在省會城市中,鄭州汽車保有量僅次於成都,排名第二。相比武漢和西安,鄭州市的汽車保有量明顯更高,原因都有哪些?相比鄭州的人口數量和GDP總量排名,鄭州的汽車保有量在全國的排名,更加靠前。截至7月6日,鄭州的機動車保有量就達到了4901467輛。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陳朋沖記者鄧萬裏

根據公安部10月12日發佈的數據,鄭州汽車保有量排名全國第六,在省會城市中,鄭州汽車保有量僅次於成都,排名第二。

相比武漢和西安,鄭州市的汽車保有量明顯更高,原因都有哪些?鄭州汽車的快速新增,對鄭州發展又提出哪些要求?

鄭州機動車保有量全國第六,省會城市中排第二

根據公安部10月12日發佈的統計資料,截至2021年9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90億輛,全國76個都市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18個都市汽車保有量超過300萬輛,依次是北京、成都、重慶、蘇州、上海、鄭州、西安、武漢、深圳、東莞、天津、杭州、青島、廣州、石家莊、寧波、佛山、臨沂。

據公安部發佈的資料顯示,北京汽車保有量超過600萬輛,成都、重慶汽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蘇州、上海、鄭州、西安汽車保有量超過400萬輛。

其中,鄭州汽車保有量排名全國第六。

對比發現,在省會城市中,除成都外,鄭州汽車保有量排第二。在中部六省省會城市中,鄭州汽車保有量穩居第一。

鄭州汽車保有量高於武漢、西安,啥原因?

相比鄭州的人口數量和GDP總量排名,鄭州的汽車保有量在全國的排名,更加靠前。

比如2020年,鄭州市GDP排名全國第16。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鄭州屬於特大城市,前面還有7個超大都市,常住人口排名全國第8,城區人口總量排名全國19。

與武漢和西安相比,鄭州的常住人口總量稍高於兩地,但如果對比城區常住人口數量,武漢、西安則高出鄭州一大截。其中武漢常住人口995萬,西安為928萬,鄭州為534萬。同時,武漢的GDP排名也高於鄭州。

但對比汽車保有量,鄭州更為領先。

截至7月6日,鄭州的機動車保有量就達到了4901467輛。據西安當地媒體報導,今年3月份,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突破400萬輛。公安部此次發佈的數據中,汽車保有量超過400萬輛的都市,並未列入武漢。

一些人不免好奇:鄭州的汽車保有量為何高於武漢、西安?

10月13日,河南省社科院都市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王新濤給河南商報記者解釋,“一般來說,一個都市的機動車保有量,首先與它的人口基數相關,但同時,它也與都市的公路交通發展現狀、公共交通發達程度、以及市民汽車消費理念等諸多因素有關。”

省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機動車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主任於松偉也舉例分析,“武漢三鎮水陸聯運,相比來說,鄭州公路的通達性更好。尤其近幾年,鄭州的高架橋和隧道建設不斷提速,市民駕車出行的便捷性非常高,某種程度上也激發了市民購車的熱情。一個家庭兩輛車,甚至三輛車都很常見。同時相比西安,鄭州近幾年的經濟活躍度相對高些,也都是影響因素。”

持相似觀點的還有河南省汽車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金寶,他還提到一種影響因素,“鄭州作為交通樞紐,商貿物流發達,另外一些外地車輛將牌照上到鄭州,某種程度上也容易導致鄭州機動車數量攀昇。”

鄭州市警察交警支隊稱,“鄭州機動車保有量,現時接近500萬輛”

公開報導中,2016年5月,鄭州機動車保有量突破300萬輛,2017年,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378萬餘輛,2018年7月,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達到了382.7萬輛,2018年底,鄭州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400萬輛。

今年7月份,河南商報記者採訪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相關工作人員時被告知,截至今年7月6日,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為4901467輛,今年新增注册205008輛。“今年,鄭州機動車保有量將有望突破500萬輛。”

河南商報記者對比數據發現,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每年以40萬輛左右的速度增長。從490餘萬輛,到500萬輛只是很短的時間問題。

從7月份到現在,3個月過去了,鄭州的機動車保有量現時究竟多少?

10月13日,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整體看,近幾個月鄭州市新新增的車輛不是很多,但可以確定的是,現時鄭州機動車保有量接近500萬輛。”不過一切還要以實際數據為准。

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對鄭州有哪些影響

普遍認為,一個都市的汽車保有量,並不是越多越好。

王新濤認為: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首先意味著市民生活水准的提高,汽車越來越普及。但顯而易見,汽車大量新增,給城市交通帶來了壓力,如果道路交通設施等沒有同步提升,擁堵會加重。停車位也更加緊張,停車難現象更加突出,另外對於都市大氣環境質量,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對資源的消耗也會新增。

對此他建議,都市發展中,要更加注重都市空間結構的優化佈局,突出職住平衡,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通過多中心、組團式的佈局,完善快速大運量的公共交通運輸網絡,儘量減少使用小汽車進行長距離的日常通勤和遷徙,“市民每天不必將大量時間、大量車輛用在路上,這對資源也是一種節約,用車的需求也會更加科學合理。”

編輯:張恒呂瑞天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