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國魚”侵入新疆博湖,10年反客為主,鴨綠江或已“失守”?

新疆 90℃ 0
摘要:在我國新疆的額爾齊斯河中,生活著一種兇猛的外來魚類——河鱸,由於其身體側部有5~7條明顯的黑色縱列條紋,囙此也被稱為“五道黑”。在芬蘭,河鱸被尊為“國魚”,因為這種淡水鱸魚廣泛分佈在芬蘭各地的自然水域中,常見程度類似於我國的四大家魚。現時,河鱸在新疆多地已建立種群,實現了自然繁殖,種群規模不斷擴大。河鱸個頭兒更小,為什麼能在10年間“反客為主”?從西北到東北,鴨綠江或已“失守”?

來源:牧海

在我國新疆的額爾齊斯河中,生活著一種兇猛的外來魚類——河鱸,由於其身體側部有5~7條明顯的黑色縱列條紋,囙此也被稱為“五道黑”。

在芬蘭,河鱸被尊為“國魚”,因為這種淡水鱸魚廣泛分佈在芬蘭各地的自然水域中,常見程度類似於我國的四大家魚。芬蘭的商業漁民利用拖網漁船,輕鬆就能捕撈到大量的河鱸,加工後用於燒烤、油炸,是餐館飯店中最常見的食用魚。

不僅僅是芬蘭,幾乎在整個歐洲地區,河鱸都很受消費者歡迎,其分佈範圍橫跨裡海、黑海、鹹海水系,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平原以及北美洲的東北部也有自然分佈。但在中國,河鱸往往被打上“外來物種”的標籤,其貪婪的食性給我國的漁業和生態帶來了巨大損失。

芬蘭的“國魚”,在中國卻是外來物種

2012年,河鱸被新疆列為了自然危害較大的外來物種,同樣被列進“黑名單”的入侵物種還有褐家鼠、麝鼠、家八哥、池沼公魚等等。河鱸是一個不小的威脅,性情兇猛,掠食性强,在饑餓情况下還會以自己的幼魚為食。現時,河鱸在新疆多地已建立種群,實現了自然繁殖,種群規模不斷擴大。

國內首次引入河鱸的時間是上世紀60~70年代,當時人們為了提高新疆博斯騰湖的漁業產量,在1968年向湖中引入了貝加爾雅羅魚。由於篩查工作不到位,引種時混入了一部分河鱸的魚苗,正是這一批魚苗,給當地的土著魚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博斯騰湖

博斯騰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內陸淡水吞吐湖,簡稱博湖,水域面積1640多平方公里,南北寬25km,東西長55km,平均水深9m,水域廣闊,水量充沛,非常適合養魚。長期以來,博湖的漁業發展一直不溫不火,主要原因就是魚的種類太少,僅有尖嘴魚和新疆大頭魚(也叫扁吻魚)等少數幾種珍稀土著魚,種群數量也不多。

新疆大頭魚

為了利用好博湖這個“聚寶盆”,當地漁場先後從外地引入了20多種外來魚類,包括四大家魚、團頭魴、鯉魚、鱖魚等等。此後,博湖的漁業產量一路飆升,從原先的100萬公斤提高到300~600萬公斤。在這當中,河鱸絕對是最大的變故之一,漁獲產量一度占到60%~80%,從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成了湖中絕對的“水中霸主”。

河鱸個頭兒更小,為什麼能在10年間“反客為主”?

河鱸的常見體長為15~25cm,體重一般不超過1公斤。和博湖的大頭魚相比,河鱸的體長並不占優(大頭魚的體長能達到80~100公分,足以碾壓河鱸)。但在引種後的10年裏,大頭魚在博湖越來越少,種群逐漸趨於消亡,河鱸卻反客為主,強勢“逆襲”,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河鱸和大頭魚在發育上存在著時間差。

在每年4月中旬,河鱸便進入產卵盛期,10~15天后受精卵就能孵化成幼魚,而大頭魚的產卵期則是從4月下旬到5月中旬。這也就意味著,當大頭魚的子代長到1公分左右時,河鱸的後代正處於快速生長期,急需大量的小魚小蝦作為餌料。結果,當年繁殖的大頭魚幼魚首當其衝,慘遭河鱸捕食。

其次,河鱸的性成熟時間更早,繁殖週期短。

自然情况下,河鱸只需1~2年就可以繁殖後代,而大頭魚則需要6~7年的時間才能發育成熟。另外,河鱸的相對懷卵量為79粒/公斤,而大頭魚僅有26粒/公斤。綜合這些名額來看,河鱸的繁殖能力要遠遠强於大頭魚,在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

新疆大頭魚魚苗放流

博斯騰湖大頭魚的危機,開始讓當地意識到盲目引種的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但讓人揪心的是,這種認識似乎並沒有形成共識,其他地區依然在從額爾齊斯河引入河鱸。

從西北到東北,鴨綠江或已“失守”?

在2009年,鴨綠江流域水豐水庫的漁業人員從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引進了河鱸,這一物種也從西北擴散到了東北。起初,這些河鱸被嚴格圈養在網箱內,沒想到的是,在後續的養殖過程中網箱卻出現了嚴重破損,導致飼養的河鱸紛紛逃逸到了自然水域中。

鴨綠江流域

據瞭解,從2009~2013年水豐水庫每年的河鱸產量多達8~10噸,但是市場迴響並不好,銷路沒有打開。從2013年開始,庫區人員放弃飼養河鱸,引種創業宣告失敗。然而,逃逸的群體反而野蠻生長,而且數量越來越多,從上游的渾江口一直到啞巴溝河段,均能捕到大量的野生河鱸。

2017~2019年,遼寧省淡水水產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對逃逸在外的河鱸種群進行一次摸底調查。在這三年中,研究人員通過各種管道共採集到5512尾野生魚類,其中河鱸有171尾。

河鱸的鱗片上有類似於年輪一樣的紋理特徵,可據此確定魚齡。經鑒定,這些河鱸中最大的個體已有6齡,最小的不足1齡(新生群體)。其中,其中1~2齡河鱸是優勢群體,占樣本總數的80%左右——這表明逃逸的河鱸已經能够自然繁殖。

河鱸在鴨綠江繁殖,它的危害有多大?

如果河鱸在鴨綠江大規模繁殖,對當地的馬口魚、斑鱖以及小背鰭鯰都會造成不小的生存壓力,博湖大頭魚的危機事件可能再度上演。河鱸與上述土著魚處於相似的生態位上,共同棲息在江河的中下層、底層,產卵場也有重合,種間競爭在所難免。

至於河鱸與鴨綠江土著魚之間到底孰强孰弱,現時尚不明確,需要進一步的調查評估。尤其是江裏的瀕危種和易危種,應加大調查力度,必要時提前攻克人工繁育科技。

河鱸有“雙重身份”,消滅不如合理利用

河鱸在中國具有雙重身份,一是外來物種,對自然生態危害較大;二是作為養殖魚類,經濟價值高,發展潜力大。在新疆,河鱸還被當地視為特色水產品對外宣傳,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為拉動旅遊業、遊釣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河鱸產卵量多,生命力頑強,要想徹底消滅這一物種並不現實,更可行的是有限度地利用。當然,前提是要加强防控,儘量避免再出現盲目的引種現象。即便要引種,也應該在封閉水系內進行,嚴格防止物種擴散,以免對自然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在防外來物種這條路上,新疆的做法值得稱讚。新疆是我國邊境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的省區,外來物種入侵的風險較大。2004年,新疆修訂了新的漁業實施辦法,加强了對生物入侵的防治與管控,同時還建立了水生動植物保護中心,通過人工繁育來挽救瀕危的土著魚類,值得各省市借鑒。

對於河鱸的入侵,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支持一下小編,請下方點贊、點和分享!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