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江南一劫,為何只有南京倖免於難?這個人起了很大作用?

江苏 70℃ 0
摘要:南京,世界上第一個人口破百萬的都市,曾和古羅馬城並稱為“東西方古典文明兩大中心”,自古富裕繁華,文化鼎盛,有“江南第一州”、“天下文樞”之稱,長期是南方乃至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歷史上繁榮時期最長的都市之一。

南京,世界上第一個人口破百萬的都市,曾和古羅馬城並稱為“東西方古典文明兩大中心”,自古富裕繁華,文化鼎盛,有“江南第一州”、“天下文樞”之稱,長期是南方乃至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歷史上繁榮時期最長的都市之一。

以建康(南京古稱)為首的南朝文化保存了華夏文明之正碩,為後世隋唐文明的昌盛奠定了基礎;金陵(南京古稱)亦是文明重心從北方轉移至南方時期江南文明的絕對中心,是江南(原江東)文化意象的發源地,後世揚州、蘇州、杭州等皆繼其衣缽而起。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如此繁華勝地,又因其獨特的地理優勢,長期作為一國都城或地區首府而存在,是南方的首要代表,故而屢成爭奪的眾矢之的,數遭兵燹之灾,然很快便能重整繁華。

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之都,又是長達200餘年的留都,南京在明代中後期雖喪失政治中心地位,但仍然是全國的實際經濟首都(傳教士語),也是文化首鎮,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崇禎自縊於北京景山之後,明室在南京重組南明弘光政權,然而不過一年時間,旋告覆滅。

世界最大現存瓮城—明南京城牆中華門瓮城,“中華門”三字由蔣中正題寫

我們都知道,明末清初,清軍在黃河流域、淮河以南曾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淮河以南規模最大的三大區域集中在江南、湖廣和四川,成都、揚州、廣州等繁華名城皆毀於一旦。當然,這些不光是清軍所為,也是張獻忠等各方勢力混戰的結果。據說當時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皆死於天灾、戰亂和屠殺。

僅江南地區,發生的屠城事件就包括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蘇州之屠、杭州之屠、金華之屠、血染三江口等等,簡直罄竹難書。

揚州十日

然而和這些相比,南京幾乎沒有發生屠城事件:僅在後期“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剃髮事件”中,一批誓死效忠大明的忠義之士慘遭荼毒,南京整座城池安然無恙,還做了清江南省的省會。

作為大明留都和江南首府的南京,這實在是不可想像的:沒有成為首當其衝之地,反而避過一劫,這是什麼原因?期間發生了什麼呢?

很多人說,是因為錢謙益。

錢謙益在歷史上是個頗受爭議的人,他是蘇州府常熟縣人,南明撤出南京前曾任禮部尚書,位高權重。但他面對清軍迫城,不做抵抗,開城投降,沒有像鎮守揚州的史可法那樣堅持不降,從民族氣節上來說,他是沒骨頭的,是貪生怕死的;從傳統的忠義角度看,明室將這麼重要的一個地方交給他守衛,是出於多麼大的信任,他居然不做任何措施,直接率領官民集體投降,實在是不忠不義之人。

但正因為如此,很多人便說是錢謙益保住了南京城的百姓免受荼毒,而史可法的所謂“氣節”,換來的卻是揚州城無一活口,錢謙益無疑是有功的。

開城投降,轉眼做了滿清的臣子,這樣的人或許有其他方面的能力,但若說“有功”,實在不敢苟同。

明末清初的屠戮,難道說南昌之屠、嘉興之屠、潮州之屠等都是因為抵抗激烈才被屠殺的嗎?並不盡然。對於侵略者而言,殺戮並不在於對方阻擋了他的道路而必須要殺,也並不會因為你的投降而不殺,殺戮的存在只因為施暴者想要這麼做,僅此而已,因為這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而人性之善的激發才是難點。對侵略者而言,黎民百姓不過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多一些或少一些,對他們並無影響。

所以,錢謙益真的因為保住了百姓而投降有功嗎?其實,“保住百姓”的結論就是錯的。“保住百姓”的更可能是南京本身的重要性。

無論怎樣,南京都是大明的開國之都,是明太祖孝陵所在地,是江南百姓、地主士紳的信仰所在。如果清軍一到南京就大開殺戒,必然會給接下來佔領南方全境帶來巨大阻力和征服成本,這對一個一心要治理异族江山的馬背民族來說是得不償失的。特意對進駐南京的隊伍下達戒令,給予“特殊關照”是最適宜的做法,也是最政治的做法。

南京明孝陵,清康熙帝題“治隆唐宋”碑。康熙南巡,對南京城盛况大為讚歎,六次遣官拜祭,五次親往謁陵

後來的乾隆皇帝追諡史可法,卻將錢謙益列於貳臣傳,稱其“兩姓事君王”,可見在“敵人”眼中,錢也是令人不齒的。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