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老農種地半生,因一本舊書曝光身份,被中央授予黨內最高榮譽

辽宁 59℃ 0
摘要:上世紀60年代,丹東有一家東風造紙廠。附近一些生產隊為新增集體收益,便安排村民到紙廠裏搬運舊書和報紙。那個年代書是傳播資訊的主要通路,認識字的人大多靠看書打發時間,瞭解外部資訊。前不久,中央授予29人“七一勳章”,孫景坤便是其中之一。中央原本邀請他到人民大會堂參加頒發勳章儀式,但他因身體原因未能出席。“七一勳章”是黨內最高榮譽,也是中央在百年黨慶之際首次頒發,意義非凡。

上世紀60年代,丹東有一家東風造紙廠。附近一些生產隊為新增集體收益,便安排村民到紙廠裏搬運舊書和報紙。那個年代書是傳播資訊的主要通路,認識字的人大多靠看書打發時間,瞭解外部資訊。

常有一些工人從紙廠的舊書裡面挑一些品相較好的出來看。一天山城村一個叫張德勝的十多歲小夥,跟著在紙廠打工的父親想去撿本書看看。他對軍事書籍比較感興趣,在紙廠一堆垃圾中找到一本叫《戰鬥在朝鮮》的書。

書中主要講述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些戰鬥故事。張德勝坐在一旁癡迷地看著,突然他看到一篇名為《奮戰在危急情况下的副排長孫景坤》,不禁吃了一驚。村裡的二大爺不也叫孫景坤嗎?而且文章配的一張黑白相片也與他極為相似。

山城村的孫景坤在家中排行第二,當過生產隊長,村裡年輕人都尊稱他為“二大爺”。張德勝心想,看上去老實巴交,又很少說話的二大爺難道還是上過戰場的戰鬥英雄?他好奇地跑到孫景坤家去核對。

當時正好是中午,孫景坤吃完飯坐在炕上。張德勝急匆匆地跑進他家,大聲叫道:“二大爺,這個孫景坤是不是你?”孫景坤不認識幾個字,他回答說:“同名同姓的人那麼多,你念念看寫的什麼。”

張德勝一字一句地念著那篇文章,當讀到“支全勝”這個名字時,孫景坤冷冷地冒出一句:“是我,支全勝副連長炸斷了腿,現在不知道咋樣了。”

此後張德勝在村裡逢人便說:“二大爺不是普通人,他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大英雄。”村民們知道了都跑到孫景坤家裡打聽他的戰鬥故事,但孫景坤總是以“沒啥好說的”推脫。過了那股新鮮勁,大家也就漸漸地淡忘了此事。

1990年,丹東電視臺一比特叫沈丹果的記者到山城村採訪大棚蔬菜的新聞,引來不少人圍觀。不知道是誰說了句:“我們村有比特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戰鬥英雄,你去採訪一下他。”

沈丹果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個不錯的新聞素材,因為前不久一比特叫李玉安的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剛剛被挖出來,引起很大轟動。村民們口中的這位戰鬥英雄會不是個“李玉安”式的人物呢?

沈丹果找到孫景坤,軟磨硬泡了半天,已經66歲的孫景坤才從箱底裏拿出一個小布包遞給沈丹果。沈打開一看,只見裡面全是軍功章。隨後,孫景坤還講了一些自己的經歷。隨著記者的報導,孫景坤的名字漸漸被更多人知道。

前不久,中央授予29人“七一勳章”,孫景坤便是其中之一。中央原本邀請他到人民大會堂參加頒發勳章儀式,但他因身體原因未能出席。“七一勳章”是黨內最高榮譽,也是中央在百年黨慶之際首次頒發,意義非凡。

看到這裡很多人不禁要問,孫景坤到底立過什麼戰功,能獲得如此高的榮譽?既然他戰功赫赫為何會當了農民,默默無聞數十年?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分享一下孫景坤的故事。

孫景坤於1924年出生於丹東山城村一個貧農家庭,沒有念書的機會,從小就給地主家幹活,受盡了欺壓。抗戰勝利後,八路軍進入東北,在丹東搞土改,分給農民土地,受到當地羣衆極大歡迎。

內戰爆發後,丹東曾被敵軍攻佔,地主武裝又紛紛回到當地,搶回土地,對群眾進行報復。但1947年6月,丹東再次解放,老百姓再次獲得土地。

這幾次“變天”,使大家明白,共產黨才會替窮苦百姓做主。擔任農會副主席的孫景坤自然比普通人更明白這個道理,他於1948年1月報名參加了革命军。

那時他結婚才不到一周,妻子問他為何要離開這個剛建立的家?孫景坤說:“打不贏仗,咱們都沒好日子過,土地還要被搶回去。”

經過短暫的訓練孫景坤被分配到第3縱隊第8師(後改編為第40軍119師)擔任機槍手,參加了四平戰役。機槍是當時壓制敵軍火力的主要武器,但也是敵軍的重點“照顧”對象。

青年時期的孫景坤

孫景坤天生是塊打仗的資料,子彈呼呼地從頭上飛過,他卻沒有絲毫畏懼,仍然不停地向敵人掃射。戰後一摸,背後的軍裝都被子彈刮破了幾個口子。在參戰的半個月內,他就換了4件棉衣。儘管如此危險,他卻越戰越勇,在接下來的遼沈戰役獲得了一次三等功。

孫景坤參加過的戰役,多到他自己也數不過來了。他所在的40軍是革命军王牌,軍長韓先楚更是“戰神”級別的將領。40軍有“龍捲風部隊”的美稱,解放戰爭中他們從東北打到海南島。

細數一下孫景坤參加過的戰役全是在歷史上知名的重大戰役:錦州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衡寶戰役、海南島戰役……

龍捲風從北刮到南,孫景坤總是衝鋒在前,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卻又幸運地活下來。他記得最驚險的一次是,一顆子彈從他頭頂擦過,手一摸全是血。萬一再偏一點,孫景坤的人生或許又會是另外一個結局。

都說傷疤是軍人的最高榮譽,孫景坤在戰鬥歲月裏留下20多處傷疤。在解放戰爭期間,他先後立下一次三等功和兩次二等功。

海南戰役勝利後,全國大多已經解放,孫景坤滿懷憧憬終於可以回家和家人團聚了。但沒過多久朝鮮戰爭爆發,美國人將戰火燒到中國大門口,40軍奉命調往廣州休整,隨後又開赴丹東。

孫景坤是丹東人,這對於他來說算是回家,但任務在身他卻又不能回自己的家。連長對他說:“幾年沒回了,這麼近要不你回去看看?”孫景坤一臉嚴肅地拒絕了:“要是我回去,別人也吵著回去,部隊怎麼帶?”

就這樣,孫景坤跟著部隊進入朝鮮。在第二次戰役中,孫景坤隨部隊跨過清川江追擊敵軍。在進攻龍水洞附近高地時,孫景坤沖得太猛,脚部中彈負傷,只能被送回丹東醫院治療。

這次孫景坤仍然沒有回家,他時刻牽掛著前線的戰友。在醫院治療了一個多月,傷還未痊癒,他便迫不及待地返回朝鮮尋找部隊。那時正在進行第三次戰役,志願軍大舉向南推進解放了漢城,部隊早已經不在原地。孫景坤乘坐的卡車,途中遭敵機轟炸,人員被沖散。

孫景坤與部隊失去了聯系,無奈之下只能再折返丹東。這一次他仍然沒有回家,而是去找部隊設定在丹東的後勤機關,最終與其他傷癒人員一起被送到前線部隊。孫景坤三過家門而不入,是我軍鐵一般的紀律以及戰士們一片赤誠的真實寫照。

志願軍入朝

在朝鮮戰場上,孫景坤記憶最深的一次戰鬥是161高地防禦戰。那次戰鬥异常慘烈,他90多歲時仍然能說出不少細節。

那是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戰。當時美國國內正在進行換屆選舉,共和黨候選人是二戰時聲望極高的五星上將艾森豪,他承諾當選後儘快結束朝鮮戰爭,贏得了不少支持者。

執政的民主黨總統杜魯門為幫本黨候選人扭轉選戰中劣勢,急於在朝鮮打一個勝仗。於是“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悍然宣佈正在進行的停戰談判無限期休會,隨後又向志願軍上甘嶺陣地發起大規模攻擊。

志願軍不甘示弱,為粉碎敵人的進攻,發動全線反擊。志願軍司令部命令每個軍挑一兩個目標進攻,慢慢擠佔敵人的陣地。40軍研究後决定:以118師354團和119師357團攻佔敵161高地。那時孫景坤正是357團3營7連一名副排長。

161高地是坪村南山的主峰,位於臨津江北岸,向我方防線突出,威脅到志願軍側後方,志願軍早已經想拔掉他。但駐守這裡的是美軍的王牌部隊陸戰1師,而且他們佔據高地一年多早已修築了堅固的工事。

志願軍用挖屯兵洞的方法,提前安排兵力潜伏在陣地前,躲過了敵軍炮火的攔截。自10月26日傍晚發起進攻,到27日1時已經攻佔陣地。隨後357團8連副連長支全勝帶領一個排的兵力進入陣地防禦,準備迎接敵軍反擊。

志願軍中流傳著一句話“寧攻三座山頭,不守一個鐘頭”。朝鮮戰爭上美軍的炮火真可謂遮天蔽日,守陣地只有挨炸的份,難度遠遠大於攻陣地。但支全勝合理安排兵力,經受住了敵人多番轟炸,打退了敵人八九次進攻。

這時主陣地上只剩5個人了,支全勝鼓勵大家:“即使只剩一人一槍也要戰鬥到底”。在又一次打退敵人進攻時,支全勝腿部也被子彈打穿,他簡單包紮了一下又繼續戰鬥。情况已經非常危急,支全勝懷裡抱著一根爆破筒,做好了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準備。

而在這之前,營長已經叫來7連1排副排長孫景坤,讓他帶著擔架班的戰士將8箱手榴彈和2箱轉盤槍子彈送上陣地。孫景坤一直在搶救傷患,已經忙得一天沒吃飯,但接到任務他仍然堅定地回答:“保證完成任務!”

孫景坤帶著9個人扛著彈藥立即出發,他們餓得走路都有些踉蹌。要想把子彈送上陣地並非易事,出入路線不僅有敵人炮火封鎖,空中還有敵軍飛機轟炸。孫景坤接近陣地時,空中出現4架敵機。

志願軍衝鋒

孫景坤命令大家把彈藥箱扛在頭頂,迅速拉開距離。借著敵機貼近地面釋放的大量煙霧,快速沖向高地,他們最終通過了敵軍的封鎖。支全勝一看有人增援,非常高興地說:“你們來得太好了,馬上投入戰鬥吧。”

孫景坤的任務只是送彈藥,但看到又一波敵軍向陣地發起進攻,他和戰友們毅然加入戰鬥。他利用步槍和手榴彈不斷攻擊沖上來的敵人,陸續擊斃21人。

他們從中午一直堅守到半夜,打退了敵人數次進攻。突然,一發炮彈將支全勝右腿炸斷,部隊失去了指揮。師、團兩級指揮所只能命令部隊撤出陣地。戰友們是在敵軍炮彈掀起的泥土中找到已經受傷昏迷的孫景坤,將他帶下陣地。戰後,孫景坤獲一等功。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孫景坤跟隨部隊回國。當時大量軍人復員,一時間難以全部安置,中央號召大家發揮奉獻精神“從哪來,到哪去”。部隊首長認為孫景坤是一比特屢立戰功的老兵,可以安排他在都市工作。

但孫景坤卻推辭說:“自己沒文化,不認識幾個字,還是把工作機會讓給別人吧!”一方面,他認為自己作為一名黨員應該響應中央號召;另一方面,他參軍數年沒有回家,對父母和妻子多有虧欠,他想回家照顧家人。

就這樣,孫景坤放弃了在都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擔起了農民。在村支書那報導時,他也絕口未提在戰場上立功的事情,而是把所有軍功章包起來,藏到箱底。這是孫景坤人生下半場的開始。

由於上過戰場,有堅強的意志,加上解放前又當過農會副主席,不久孫景坤便獲得了村民們的信任,當上了生產隊長。由於經歷過長期的戰爭,當時新中國的生產條件極為落後,村民們連肚子都很難填飽。

孫景坤第一個目標就是帶領大家解决溫飽問題。山城村有一片上百畝的低窪地,由於常年積水無法種植糧食,被村民廢棄。孫景坤决心改造這片土地,不過改造土地並沒有那麼容易,否則也輪不帶孫景坤來帶頭。

他們面臨著許多困難,當時生產隊只有百來個勞動力和鋤頭、鐵鏟這樣簡陋的生產工具。孫景坤經常跑城裏聯系農業專家提意見,親自帶著村民搬開一塊塊大石頭,挖溝、填土、修河壩。最終那一百多畝爛泥灘成了良田,解决了村民溫飽問題。

孫景坤

但孫景坤並不滿足於此。以前附近建硫磺廠,把村裡的山熏得寸草不生。孫景坤看了特別心痛,硫磺廠停窑後,他帶著村民拆除了廢棄的窑,種上落葉松,村裡漸漸又恢復了綠色。

為了新增村民的收入,他還帶領大家種植經濟作物,在山上種板栗、在地裏種草莓。20多年間,村裡種植了至少13萬株板栗。這些經濟植物為村集體帶來了許多收入,也讓村民們慢慢富起來,附近的靚女都願意嫁到山城村來。

孫景坤一心為村民服務,在帶領大家致富過程中,他自己的日子卻過得緊巴巴。因為家裡沒錢,7個兒女大多沒有念書。即便這樣,孫景坤對家人仍非常嚴苛,有好處總是讓給別人。

山城村處於城鄉結合,常有工廠來招工,而選人都最終要由孫景坤把關。一次,電信局到村裡招收一批話務員,孫景坤的大女兒孫美麗也在名單上。她小時候因患病,身體留下殘疾,不方便幹農活,去當話務員正好解决出路問題。

但孫景坤卻硬是把女兒的名字拿下來了,他說:“當領導不能光為自己著想,這樣會讓人家說閒話,機會還是先讓給別人吧。”直到幾十年後,提起此事,孫美麗還是止不住地哽咽。很長一段時間,她無法理解父親的决定,埋怨父親。

直到後來,父親的事蹟曝光,她才漸漸理解父親。父親活著,不僅代表自己,他還代表著那些犧牲的戰友們的榮譽,他不允許自己讓這些用鮮血換來的榮譽受到污染。他為了響應黨的號召寧願放弃城裡的工作機會,自然也不能讓後人沾自己的“光”。

就這樣,孫景坤的7個兒女中5個都是農民。只有大兒子孫富貴報名去參軍,孫景坤不僅沒攔著,而且還將自己珍藏的一條部隊發的,織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字樣的毛巾送給他,勉勵他好好報效國家。

孫景坤的事蹟被報導後,許多記者找上門來。有人問他立過赫赫戰功,卻當了這麼多年農民,後悔嗎?孫景坤說:“我們村裡出去當兵的10多個人,只有3個人回來了,其中兩人還留下殘疾,我安然無恙地回來了,還有什麼好後悔的呢?”

現在已經90多歲的孫景坤住在市光榮院裏,搬進去的時候老人只有一個要求——帶上那身掛滿勳章的志願軍舊衣服,每天晚上只有看到它,孫景坤才能安心入眠。對於他來說,一日當兵,一輩子都是兵。

孫景坤的軍裝

孫景坤的人生分為兩個部分:上半場拋頭顱灑熱血保家衛國,下半場隱姓埋名甘當無名英雄,默默地帶領羣衆幹事業。比起戰爭歲月那些顯赫的戰功,孫景坤在和平年代裏的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同樣值得歌頌。

我們生在一個浮躁的時代,人的欲望日益高漲,很少有人甘於平凡。我想孫景坤之所以能獲得黨內最高榮譽,更多的原因是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在平凡崗位上的堅守,悄無聲息地為國家做貢獻,履行了一個黨員應盡的義務。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