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西元1459-1532),明代太原人。軍事人物,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個皇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戶部、兵部和吏部尚書一品大員。王瓊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稱讚的大事。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亂;三是,總制西北邊防。囙此,歷史上稱他和於謙、張居正為明代三重臣。
嘉靖八年(1529年)秋天,以兵部尚書總制軍務至寧夏,創深溝高壘及北長城以禦敵。王瓊徵召各路精兵三萬人,在塞下巡行。敵人聽說了,卷起帳篷遠逃而去。明朝官兵於是分路進攻,放火在原野上焚燒,顯示了軍威,然後收兵而回。
王瓊在嘉靖八年(1529年)留下了描寫渡口的詩句
遠眺
鳴沙古渡急鉦笳,
鐵騎雲屯曉濟河。
廣武人稀非土著,
棗園田少盡征科。
赫連故壘遊糜鹿,
元昊遺宮長薜蘿。
試問守邊誰有策,
老臣憂國鬢如皤。
【注釋】鉦笳:鉦,古代行軍樂器;笳,胡笳。赫連:即赫連勃勃,十六國時夏的建立者。元昊,西夏景宗李元昊。薜蘿:薜,薜荔;蘿,女蘿。此泛指雜草。皤(po):白色。
鳴沙古渡始設於北魏,是扼守黃河青銅峽上游一段航運業務的州縣級渡津,隋唐時曾在北岸設豐安縣作為對應組織。鳴沙古渡溝通“絲綢之路”和河套航運,連接環慶大道,商貿繁華,是衛寧川區經濟文化中心,在古代比眴卷渡更加有名。
中衛境內的黃河上渡口較多,鳴沙渡是州、縣級的軍政組織所在地。在“絲綢之路”上,它們當時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起的作用十分重要。如今,衛寧境內的黃河上架起了一座座鋼筋水泥大橋。似一道彩虹,橫跨黃河兩岸,天塹變通途。黃河古渡已成為歷史,但常常會勾起人們的思幽懷古之情。
資訊來源:
悅中衛
作者:劉忠群
聲明:本平臺為新聞平臺,除原創內容外,推送稿件文字、圖片及視頻均來源於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來源標注錯誤或者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删除。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