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首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
光明網評論員:日前,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猫、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
國家公園的正式設立,是國家土地資源管理的重要制度建設。國家公園,往往覆蓋面積巨大,不少都跨地域乃至跨省域,過去屬地的資源管理,令一些地方力有不逮,使資源處於實際上的無主狀態,國土資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生態難以有效維護。
而且過去管理職能也不同程度存在多頭管理、交叉重疊、權責不清的問題。比如區域內不同的生態資源,往往分屬林業、環保、國土、農業、水利、海洋等部門,涉及組織、部門眾多,不易形成統一管理模式。
設立國家公園之後,有助於權責統一,改變了過去九龍治水的情况,大幅度提升了國土資源的管理效能。尤其是國家公園內有相當多的偏遠、人居密度較低的區域,被劃入國家公園後也可明確國土歸屬產權,將其機制化地管理起來,避免生態環境惡化卻無人問津的情况。同時也可借助科普、旅遊等形式,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帶動這些區域實現發展。
中國國土面積巨大,也理當具備屬於自己的國家公園,如今國家公園的設立,也符合廣泛的社會期待。從國際上看,不少國土面積較大的國家也都設立了自己的國家公園,已證明這是一個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
國家公園的首要功能是生態保護,但相比於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的特殊之處在於“向公眾開放”,為公眾提供親近自然、體驗自然、瞭解自然以及作為國民福利的遊憩機會,提供一定的社會服務功能。當然,開放到何種程度,遊憩觀賞區如何建設,都不能影響生態保護這一首要功能。
從網上的迴響看,相當多的線民期待去這些新設立國家公園看一看、走一走。除了理順管理職能,國家公園在社會文化層面也可以起到提高群眾認知、凝聚社會共識的作用。輿論形成統一的認知,讓環境保護意識廣泛深入社會心理,有助於生態文明建設。從國家公園的建設模式看,未來依然需要大量社會資源的投入,鋪墊堅實的基礎。
過去這些年,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了可觀的成績:朱鹮從7只增至5000餘只,野外消失的麋鹿總數突破8000只,藏羚羊從不足7萬只新增到30萬只,大熊猫野外數量從1114只新增到1864只……如今國家公園的設立,將進一步鞏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成績,有助於更好地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轉載請注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上一篇】當博導也被嫌弃“第一學歷”
來源:光明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