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自古被譽為是“塞上的江南”,它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交通要道,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寧夏的餐飲兼有中原傳統和民族特色風味。
下麵都是來寧夏必吃的10大必吃美食榜!
快來和小編一起看看你都吃過哪些吧!
羊雜碎
羊雜碎是寧夏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寧夏區域內各地均有製作。羊雜碎又稱“羊下水”或“羊下脚”,在寧夏區域內,既是地方小吃,又是宴席上人們喜愛的傳統菜肴。
一碗香味四溢、色澤鮮豔的羊雜碎,上面漂浮著一層油色,紅綠點綴其間。那紅的是辣椒油,綠的是葱、香菜末,油色下麵是乳白色的鮮湯,喝一口鮮湯再吃一口羊雜碎,不膩不膻,味道香醇濃郁。
手抓羊肉
寧夏的手抓羊肉可以說全國聞名,連《舌尖上的中國2》都專門拍攝了手抓羊肉。寧夏羊肉味鮮、肉嫩、不膻。
“手抓羊肉”原本只在西北少數民族聚居的高原和草原的帳篷間被牧民們食用,後多為沿街擺攤售賣。食者拆骨撕肉,手抓食之,故得名。
羊肉臊子面
羊肉臊子面是寧夏著名的傳統麵食。大街小巷,處處可見羊肉臊子麵館。據說臊子面是由唐朝初期的“長壽麵”演化而來。
臊子面做工考究,先用羊肉、紅辣椒、青蘿蔔、蕃茄、蒜苗及各種調料做成臊子。
湯香,是臊子面的主要特色,俗語“吃飯吃湯”,意即指此,臊子湯主要用肉、辣椒油、時鮮蔬菜、豆腐及各種調料做成。
辣爆羊羔肉
辣爆羊羔肉應該是硬菜裏的超級典範了,烹製羊羔肉,主要在“爆”的基礎上,用“燜”和“燴”的手法。大火爆炒,讓香味進入肉中,使菜肴鮮嫩可口,香味四溢,具有地方特色風味。
2007年,在我區申報的第一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中,平羅縣的黃渠橋羊羔肉製作科技被列於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清燉土雞
清燉土雞各地都有,寧夏最出名的清燉土雞要數中寧棗園的清燉土雞。土雞選擇棗園放養的土雞,幾只雞放入鍋中清燉,快熟時加入麵筋、粉條和平菇,一盆清燉土雞端上來濃香四溢。
土雞肉質細膩、香味濃郁,雞湯更是美味可口。吃時再配上醃制的小配菜,美滴很!
蒿子面
蒿子面作為一種民間小吃,在中寧流行了近300多年。蒿籽是一種野生植物的果實,有促消化、健胃、清熱等功效,採集曬乾磨成粉,和在面裏就成了蒿子面。中寧蒿子面以高筋麵粉、蒿面為原料,加以精鹽、香油以及枸杞,經過一系列程式細加工,端上桌來,香氣撲鼻,令人食欲大增。
2007年,中寧蒿子面被命名為首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
釀皮子
釀皮子是寧夏獨特的地方小吃之一,味美爽口,經濟實惠。食用時,將涮好的一張張釀皮子切成細條,再放上幾塊蒸熟的,切成薄片的麵筋,澆上辣椒油、醋、蒜末、醬油、芥末等佐料。
其色悅目,香味誘人,在炎熱的夏季,若能吃一盤釀皮子,頓時倍感凉爽提神,食欲大增。
炒燴肉
在寧夏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有炒燴肉的飯館。口味和辣爆羊羔肉相似,用清燉好的羊肉切片配上粉條青椒炒制的。炒燴肉一定要辣味十足才够好吃,配上平羅產的線椒,色澤誘人。
相比辣爆羊羔肉,炒燴肉色澤紅亮,肉質細嫩,是下飯好伴侶。
燕面揉揉
燕面揉揉是一道民間小吃,開始時僅在寧夏固原地區流行,現在寧夏各地都有製作和供應。燕面即蓧麥面。
現多用於凉菜上桌,其色澤白亮,條細不斷,口感柔韌。對於吃慣了白麵的人,偶爾換換口味來點蓧麥面,既健康又美味。
辣糊糊
辣糊糊,也叫口水鍋,是寧夏一種特殊美食。辣糊糊的製作管道非常簡單——用最細的辣椒面烹煮菜和肉。
這種簡單的美食卻是大部分寧夏人出門在外難以割捨的口腹之欲。對於寧夏人來說沒了辣糊糊就等於沒了火鍋的重慶人。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