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人中就有1人患這種病!年輕女教師因為它,疼得握不了筆

養生健康 51℃ 0
摘要:“門診中,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比例占到了20%左右,以中老年女性患者為主。”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寧波市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陳勇告訴記者,由於很多人對這一疾病不够瞭解,導致病情延誤,嚴重影響到生活和工作。每年的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亞洲地區每6個人中就有一人患關節炎。丁芳今年32歲,是一名小學老師。他建議,患類風濕性關節炎要及時就醫,不要貽誤病情,加重自身痛苦。

“門診中,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比例占到了20%左右,以中老年女性患者為主。”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寧波市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陳勇告訴記者,由於很多人對這一疾病不够瞭解,導致病情延誤,嚴重影響到生活和工作。

每年的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亞洲地區每6個人中就有一人患關節炎。常見的關節炎類型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

年輕女老師手腫得戴不了戒指

“陳醫生,我現在好多了,手也都很靈活了。”10月11日,丁芳(化名)來陳勇的門診複查並配藥。過去的一年裏,她飽受類風濕性關節炎折磨,也走了很多彎路。

丁芳今年32歲,是一名小學老師。去年秋天,她發現戴了好幾年的婚戒小了,一開始戴著緊,過了一段時間,更是戴不進去了。仔細觀察,右手中指和食指的指關節處明顯腫脹起來。那段時間,她給學生批改工作時,經常覺得指關節疼痛。漸漸地,這一症狀發展到了十根手指。

“工作很忙,我也沒在意,以為工作改多了,備課備多了,手指勞損。”丁芳說,一般早上剛起床時,腫脹和疼痛感明顯,白天會好很多。實在疼的時候,她就吃一片止痛藥。

一直拖到放寒假,她才去醫院就診。陳勇在聽了丁芳的病情描述,並查看她腫脹的指關節後,懷疑其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

“不可能吧!這是老年人得的病,我才三十出頭啊。”丁芳有些半信半疑。

後續的檢查等證實,丁芳確實患上了類風濕性關節炎。血液名額顯示,其類風濕因數、抗環瓜氨酸抗體升高。血沉數值為40mm/h,高出正常值一倍,血沉名額和炎症有密切關聯。關節超聲檢查提示,腫脹的近端指間關節有明顯滑膜增生。

正常手部關節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手部關節對比圖。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吃了網購“神藥”,疼得握不住筆

陳勇給丁芳開了藥物,並提醒其半個月後來複查。

然而再見到丁芳,卻已經是半年後。這次,丁芳的指關節腫脹得更明顯了,而且手腕關節也明顯腫了一圈。她說,自己已經握不了筆,甚至連筷子也握不住了。

“上次開的藥,你吃了嗎?後來怎麼沒有來呢?”陳勇問。

丁芳說,從醫院回去後,她發現其中一盒激素藥物的說明書上寫著可能有長胖等副作用。儘管當時醫生告知,考慮到病情控制需要,這盒藥一定要吃,而且風險可控,她內心還是很抵觸。於是她就上網蒐索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相關內容,看到有一款“神藥”,可以根治疾病,還是純中藥製劑,沒有副作用。

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網購了三盒“神藥”。驚喜的是,效果很不錯,沒兩天手就不疼了。可惜,慢慢地,“神藥”效果不明顯了,手腫得更厲害,連吃止痛藥也幾乎沒效果,她才再次來到陳勇的門診。

化驗結果顯示,丁芳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加重,血沉指數到了98mm/h,已接近正常值的5倍;雪上加霜的是,她的轉氨酶升高,提示肝功能受損,懷疑肝功能損傷和長期服用成分不明的“神藥”有關。據介紹,網購的這類“神藥”,往往含有大劑量止痛劑等成分。

丁芳不得不住進醫院,在護肝治療的同時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兩個月左右,病情明顯好轉。今年9月,她恢復上班,能正常寫板書、批工作,但仍然需要服藥。

患者在接受體格檢查中

和潮濕居住環境沒有直接關係

很多人一提到類風濕性關節炎,直覺和居住在潮濕環境有關,並以為如果居住環境乾爽,就不會患病。

陳勇說,這是一個誤區。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由多種因素造成,比如遺傳、感染、其他疾病,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不過,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環境潮濕雖然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在治療類過程中,注意環境的護理十分重要,環境潮濕會誘發疾病加重。這也是為什麼寒冷、潮濕的季節,門診中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更多見的原因。

很多人覺得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老年病。事實上,這一病症在中老年女性中多發,但像案例中的丁芳一樣,年紀輕輕就患病的也不在少數。

病情可控,但不可以擅自停藥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慢性病,很多人以為不疼了就不需要再吃藥。

對此,陳勇特別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是“達標治療”,現時還沒辦法治癒。囙此,遵醫囑服藥尤其重要。臨床經常碰到自以為症狀消失就擅自停藥的病人,往往導致更嚴重的復發,不得不使用大劑量藥物,得不償失。

他表示,現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方法和藥物都較過去有明顯進步。藥物除了有激素、傳統的慢作用抗風濕藥物外,還有許多生物靶向藥物,可以减少或替代激素治療等,而且很多品種藥物也納入醫保,患者的個人負擔較過去減輕。即使是激素類藥物,醫生也會在權衡利弊後使用,確保風險可控。

簡單判斷標準:關節“晨僵”現象明顯

有沒有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自己是否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呢?

陳勇教給晚報讀者一個簡單的方法——先看指關節是否腫脹,再看是否有“晨僵”現象。

如果覺得指關節異樣,但目測沒有腫脹,那很可能只是機械性損傷,休養一陣子就會好轉。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特點是:看得到指關節腫脹,觸摸時會感到疼痛或皮膚發燙。在這一基礎上,如果早晨起來,指關節僵硬感最明顯,等白天指關節活動開來後,僵硬感緩解或消失,晨僵時間超過1小時,那很可能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

他建議,患類風濕性關節炎要及時就醫,不要貽誤病情,加重自身痛苦。

來源:寧波晚報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