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說起三江源,你有著怎樣的想像?
是遙遠神秘,還是聖潔蒼涼?
這裡巍然聳立著格拉丹東山雄奇瑰麗的冰塔林,也無聲遍佈著約古宗列曲涓涓而出的泉眼,當冰鐘乳被春天叫醒,一場滴水匯成巨流的生命征程周而復始;
這裡繁衍生息著“高原精靈”藏羚羊和古老物種野犛牛,也頑強生長著身穿“毛衣”的水母雪兔子和舉起“酒杯”的高山龍膽,面紗背後如萬花筒般絢麗多彩的樂園,保存著完整動人的生命序列。
10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宣佈:“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猫、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這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三江源,這片令我們深愛和自豪的故鄉家園,經幾寒耕暑耘,完成了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是世界海拔最高、中國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
全新實踐離不開思想引領。三江源國家公園的設立,是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內涵的生動貫徹和具體體現。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結出碩果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關心和親自推動。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念茲在茲,對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高度重視,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前所未有地指明了方向,寄予了厚望,賦予了責任,提供了機遇。
難以忘懷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參加全國兩會青海代表團審議並考察青海時,作出了“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態”的戰畧定位,在提出的“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中明確強調了“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要求我們擔負起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責任,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為青海發展確立了新座標、描畫了新藍圖、指明了新路徑。
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向第一届國家公園論壇發來賀信,高屋建瓴、深中肯綮地指出:“近年來,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了國家公園體制。三江源國家公園就是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中國實行國家公園體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屏障,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這是中國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項重要舉措。”字字彰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的重視關懷,為我們建好國家公園注入了不竭動力。
開局“十四五”,啟航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參加全國兩會青海代表團審議並考察青海時再次對青海做出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重大要求,對我們提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的政治囑託和“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的發展厚望,為我們進一步做好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拉開帷幕,繼往開來。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我們從國家公園正式設立這一新的里程碑出發,邁向了國家公園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歷程。
2
時間的刻度銘記夢想的足迹。
時間回溯,思緒回顧。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届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重點改革任務,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提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黨的十九届四中全會對健全國家公園保護制度作出安排,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行程中掀起了一場歷史性變革。(下轉第七版)
願景就是心的方向,路途需要脚步丈量。有了以實現國家所有、全民共亯、世代傳承為目標的頂層推動,青海緊緊把握“三個最大”省情定位,開始了如火如荼的地方實踐。
2016年3月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三江源成為黨中央、國務院批復的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2017年8月1日,我國首份國家公園地方性法規——《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試行)》開始施行,以制度利器為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保駕護航;
2018年1月12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佈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有了詳細明確的計畫和進度;
2019年8月19日,首届國家公園論壇舉辦,並形成弘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體現鮮明時代特徵和價值引領的《西寧共識》,國家公園的中國聲音向世界傳播;
2020年11月,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基礎上,三江源國家公園5個專項規劃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同意,由青海省官方正式印發。我們不斷完善三江源國家公園規劃體系、政策體系、制度體系、標準體系、機构運行體系、人力資源開發體系、多元投入體系、科技支撐體系、監測評估考核體系、項目體系、生態保護體系和宣傳教育體系建設,打造了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青海模範”,輸出著“青海經驗”。
今年省委十三届十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青海省委關於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行動方案》,提出打造國家公園示範省新高地,率先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使之成為美麗中國的重要展示視窗。我們明白,行者方致遠,奮鬥路正長。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我們在探索走出的這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青海特點的國家公園體制創新之路上,以夢為馬、揚鞭奮蹄,探索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成為世界一流第三極國家公園。
3
“國家名義”,因其珍貴;“天字型大小”工程,因其責任。
三江源,是“中華水塔”“亞洲水塔”。上善若水,世界少有三條“母親河”同出一地,奔騰不息,覆蓋了我國66%的地區,每年向中下游供水600多億立方米。長江攜眾支流、黃河呈“幾”字形,流經數省,橫貫入海,是孕育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大地血脈;瀾滄江流貫六國,出境後作為意蘊“幸福之母”的湄公河,滋潤著肥沃的沿岸平原,連接起國家和民族友誼的紐帶。
三江源,是亞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重要啟動區。青藏高原隆起為“世界屋脊”,夏季引導季風帶來降雨,冬季抵擋寒流長驅直入,冷暖期帶動氣候變化,不僅是全球氣候的被動適應者,也是亞洲及北半球氣候的創造者。
三江源,是“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自然資源豐富,地形地貌複雜,自然環境類型多樣,讓三江源地區成為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豐富、最集中、特點最顯著的地區,其中存有的孑遺物種、特有物種,使其成為我國重要的基因庫之一。
三江源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自然景觀、生物多樣性具有全國乃至全球意義的保護價值。保護好三江源,對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至關重要,對世界生態安全舉足輕重。
為子孫後代計、為長遠發展謀,就要以“國家公園”的管道實現對三江源的永續保護、世代傳承,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模式。有學者說,大尺度生態過程和生態系統保護的戰畧地位高得多,所肩負的時代責任也重要得多。
全球價值、國家象徵,國民認同度高,原真性和完整性高,三江源實至名歸。純淨無言的三江源,見證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傳承了我國生態保護的發展,如今肩負起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積累經驗、為國家公園建設提供示範的使命。
如此而設立的三江源國家公園,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篇章,是展現中國形象的重要視窗,是中國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的偉大行動,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國之大者”的天下情懷,生態報國的時代責任,勉勵我們要更加建設好三江源國家公園、建立好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為建設美麗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示青海擔當、作出青海貢獻。
4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
先行先試,既有使命在肩,更有機遇優勢。試點建設以來,我們是如何擔當和把握?在這片“人間仙境”上施以怎樣的良工苦心?結出怎樣的累累果實?探索怎樣的首創經驗?標注怎樣的前景未來?
——2019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獲“青海省改革創新獎”,在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管理局)組織的全國10個試點單位評估中名列前茅,得到了保爾森基金會組織的國際獨立評估高度評價。
這是對我們體制機制原創性改革的肯定。三江源國家公園以“大部門”管理體制為引領,一塊牌子管到底,打破了“九龍治水”局面,解决了執法監管“碎片化”問題,實現了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與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兩個統一行使”。理順機制後,各類保護地得到優化重組,形成“一園三區”格局。並且我們填補了我國相關立法空白,進行著法治化、規範化、標準化管理體制改革,搭建起了符合青海實際的“四梁八柱”制度體系。
——有人說,曾經踏上這片淨土,看到過瘡痍景象,在有“千湖之縣”之稱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許多湖泊被黃沙吞噬,幾近乾涸斷流,在三江源,耳聞的野生動物難覓踪迹,雪豹成為記憶。如今再來,千湖美景重現,好像仙鏡碎落人間,映照穹蒼水天一色;路途中隨處可見旱獺一動不動在“沉思”,藏野驢在悠閒吃草,雪豹也時不時從“深閨”出來與人“照面”。
這離不開我們在生態修復上做出的努力。國家發改委生態成效階段性綜合評估報告顯示:三江源區主要保護對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質量得以提升,生態功能得以鞏固,水涵養量逐年增長,濕地與水體生態系統持續恢複,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比十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多,藏羚羊由20世紀80年代的不足2萬只恢復到7萬多只。三江源生態狀況呈現出總體穩定的好態勢,進入了生態全面好轉的新階段。
——文校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管護隊長,每天帶著隊員鑽進叢林、翻越崖壁,拆掉灌木上盜獵分子的鐵絲圈,小心翼翼地拍下馬麝、白唇鹿等野生動物影像,他還曾連續14天守護觀察過繁育季的雪豹母子。雖然辛苦,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所管護區域的野生動物種群分佈調查檔案逐步建立起來。
這樣的生態管護員,在三江源國家公園一共有1.7萬多名,人均年增收2萬多元。“一戶一崗”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推動牧民從生態利用者轉變為生態守護者,試點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更細緻的保護,社區居民收入得到進一步的增長,開闢出生產生活與生態良性迴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天地,拓展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又一個著力點,生態環境人人建設、人人共亯的新風正在興起。
——“植被、水體等生態資訊的分辯率能達到16米,至於人類活動資訊,分辯率能精確到2米。”俯瞰著三江源的遙感衛星,距離雖遠,觸碰卻近。
這是我們用科技完成的悉心呵護。我們建成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大資料中心和覆蓋三江源地區重點生態區域“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體系,並借助大數據、云計算進行多部門聯動;積極配合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工作,與中國科學院合作組建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開展了本底調查,發佈了地表水、草地、林地、野生動物等自然資源本底白皮書……科技從建園以來就是三江源的密友良伴,它瞭解陪伴三江源。
——“用眼睛來感知,用心靈來感受。”2019年,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與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合作開展的自然體驗項目,拿到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第一個特許經營權。訪客通過預約,參與自然體驗,當地牧民通過培訓,為其提供嚮導、交通和食宿服務。
這是我們追求的社會效益。全民共亯的國家公園兼具教育、遊憩等綜合功能,讓人們因熱愛而保護。為此,我們探索構建國家公園體制下的新型社區,推廣社區共管協定,實施聯戶經營,發展家庭牧場,開展瀾滄江大峽谷攬勝走廊、黃河探源等環境教育、生態體驗特許經營活動,鼓勵引導扶持牧民投身其中,並且廣泛吸引志願者積極融入保護建設,建立國際合作機制廣泛開展交流,讓社會在參與保護中推進保護,共建共治共亯美麗世界。
試點有為,有目共睹的突破、實實在在的成效,讓“青海模式”初步形成,改革試點達到了預期目標。孜孜以求於制度創新、生態修復、民生改善、科技支撐、社會參與等等,三江源國家公園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成果、實踐成果、理論成果,既為其他國家公園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也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實踐路徑。
不辱使命,奮勇前行。我們篤志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復示範區,三江源共建共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先行區,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讓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機制更加健全,更具示範引領意義。
5
三江源國家公園的設立,讓我們看到青海綠色發展的底色。
因為明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衝突對立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品質發展。所以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是我們堅定不移的第一抉擇。
知之愈明,行之愈篤;行之愈篤,知之益明。在“一優兩高”“五個示範省”“四種經濟形態”等戰畧的推動下,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娉婷嫋娜、卓然而立的這幅圖卷中,更加宏闊又深遠的背景鋪展開去——
碧波蕩漾、水鳥依偎的青海湖,清澈蜿蜒、蘆葦蕩漾的湟水河。“2020年全省19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充滿自信的數位,顯示我們以生態保護為優先的恒心和底氣;
風車葉片追風,光伏電板追太陽。建成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光伏電站,建成世界首條以輸送新能源為主的特高壓輸電通道,連續改寫的“綠電”世界紀錄,成為全國首個實現新能源是第一發電電源的省份……我們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可持續發展,為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青海貢獻;
“如今開窗望綠、推門進園、出遊有水的生活已經成為老百姓最平凡的幸福!”話語中帶著喜悅的老西寧人張海成,見證了寧湖濕地公園、海棠公園、北川河濕地公園等一處又一處城市綠地的建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綠色不只是我們為高品質生活增添的顏色,更是遞進的深層獲得感。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綠色獲得感,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信念,是對“國之大者”的心中有數,終將綻盡春蕾。
正是在這樣的綠色底蘊中,吐露出三江源國家公園這顆閃耀明珠,而三江源國家公園標的前沿的建設過程,也帶動了青海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從認識到實踐的深刻轉折。在新征程上推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會繼續成為一頁重要篇章,我們將繼續努力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6
序曲聲落,華章始起。
如今,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她將揭開美麗中國的華彩新譜,使國家公園成為國家形象高貴生動的代言者,激發國民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成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將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史上留下光輝一頁。
面向未來,新的起點。青海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三江源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青海篇章,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作出青海貢獻,造福人民、澤被子孫。(秦睿)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