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有機肥替代化肥三年走了多遠?

青海 110℃ 0
摘要:編者按: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科技,是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關鍵之一。
編者按: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科技,是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關鍵之一。青海省農業農村部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發展生態迴圈農業、促進農畜產品質量效益提升為目標,以“養分替代、肥效提升”為抓手,開展了化肥農藥减量增效行動,扎實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化肥使用量持續减少,三年來累計實施面積達到47.6萬公頃,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那麼,怎樣的替代比例最合理的呢?跟隨我省重大科技專項“青海農區化肥農藥减量增效綜合配套科技研究與集成示範”項目組的專家學者,記者走進有機肥生產企業,走進田間地頭,去探究了一番……

  經濟聚焦

三年實施47.6萬公頃

七月的青海,藍天白雲、雪山草原的美景使人心曠神怡,也使青海綠色農牧業發展理念不斷提升。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和鄉袁家莊村的油菜種植地裏,花香沁鼻、蜂蝶飛舞,被有機肥滋養的土地正煥發勃勃生機。

這是“青海農區化肥農藥减量增效綜合配套科技研究與集成示範”項目組的試驗地之一,正在開展油菜有機肥替代化肥的梯度和替代試驗。課題由青海省農林科學院聯合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部天津農業環境監測科研所、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青海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以及相關企業等協同創新和聯合攻關,以油菜、青稞、枸杞、大蒜等優勢農產品為重點,通過篩選優勢品種、優化種植模式、轉變生產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拓展有機肥肥源等重點研究任務,以達到降低生產成本,减少農業面源污染和改善特色產品品質的目標,以期探索出實現青海農區化肥農藥减量增效的有效途徑。

三年來,青海省以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創建為引領,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化肥農藥减量增效行動,截至目前,三年累計實施面積達到47.6萬公頃。近兩年年實施面積達到20萬公頃,占全省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

2020年,在全省8個市(州)29縣(市、區、行委)及7個國有農牧場的青稞、小麥、馬鈴薯等9種作物上開展了化肥農藥减量增效行動試點。資料顯示,共施用商品有機肥39萬噸,折算無機養分1.95萬噸,可提供4.239萬噸尿素實物量。

“2021年實施面積仍為20萬公頃,落實萬畝示範區30個,千畝示範田380個,百畝攻關田930個,有效保障全省糧食安全生產。”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白惠義告訴記者。

可以說,全省“兩减”行動的大面積實施,有力推動了全省綠色農業高品質發展。很多農民的種植觀念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减量增效”“綠色”“青字型大小”品牌等詞語不時會脫口而出。這不僅是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更是農民思想觀念的革新。

“從2019年開始大量施用有機肥,這兩三年用下來,別的先不說,就說這土壤,比以前疏鬆了不少!農技人員老跟我們講,用有機肥對土地多麼多麼好,長期使用更有利於高產,這不,就親身體會到了。”海東市平安區沙溝回族鄉樹兒灣村村民陳建銀表示。

有機肥好不好?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記者通過採訪瞭解到,有機肥種植的產品銷路正在不斷向好發展。

對此,沙溝回族鄉中莊村的拉毛尖措有同感,他的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馬鈴薯種植,“我種植的主要是高澱粉品種,商品薯銷往陝西、河南、廣東、上海等地。同時小薯賣到寧夏、河南、青海的粉條廠,他們迴響回來都說我的馬鈴薯品質不錯。我用有機肥,對土地和產品都好,越來越喜歡用有機肥了。”

替代多少合適呢?

使用有機肥對於農業綠色發展意義重大。那麼,有機肥替代化肥多少最合適呢,是不是替代比例越大越好?

記者瞭解到,這需要由不同生態區域不同施肥梯度、不同替代比例等各種田間試驗來確定。三年來,青海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先後在我省湟中、大通、互助、循化、貴南、德令哈等地有選擇地在小麥、青稞、馬鈴薯、油菜、蔬菜、枸杞等作物上開展“有機肥+N”、有機肥替代等各類田間試驗163個,有效探索了有機肥施用科技模式,為化肥農藥减量增效行動的持續開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7月下旬,相關項目組的專家前往互助縣,對省重大科技專項“青海農區化肥農藥减量增效綜合配套科技研究與集成示範”項目進行中期評估,對取得的初步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

“項目組分別在互助、大通、貴南等縣進行了有機肥替代的田間示範,示範面積累計達4萬餘畝,在油菜、青稞、大蒜、枸杞、都蘭等七種作物上開展了20%、40%、60%等五種有機肥替代方案的試驗研究,共計93個處理,初步確定了有機肥最佳替代比例。”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教授、課題組負責人崔振嶺表示。

記者先後在互助縣塘川鎮、丹麻鎮、東和鄉和互助縣農業示範園區,看到了有機肥生產、不同區域代表性作物配套化肥减施、有機肥替代創新肥料協同共效施用模式。

“不同生態區會因種植業結構、種植規模、作物品種、科技模式而有所不同。所謂替代,就是把傳統肥料和有機肥按比例進行搭配施用,從最終的產量、產品成分、土壤養分變化等進行分析比對,綜合評價其效果,看什麼樣的比例最適合。”互助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王發忠說。

發揮有機肥的更大價值

“通過優化種植模式、構建合理的輪作模式、高效有機肥產品的開發利用和配套科技集成,實現有機肥替代化肥,可以緩解土壤長期過量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結、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肥力下降等問題,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升耕地品質。”該重大專項負責人、青海大學副校長劉玉皎說。

同時,通過深入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還能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以農促牧、以牧帶農的迴圈農牧業發展成效顯現,也為打造“青字型大小”農牧特色品牌,實現優質優價奠定基礎。

充分發揮有機肥的價值被擺在了重要位置,但畜禽糞便並不是可以無限使用的,囙此有機肥產業發展,尤其新型有機肥的研發也顯得尤為重要。

走進位於互助縣塘川鎮的青海昱青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可以看到生物菌劑正對有機肥進行發酵,生產好的肥料整齊地堆放在庫房。這是一家以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為原料,採用現代生物技術專業研發、生產、銷售有機肥產品的科技型企業,設計年加工10萬噸有機肥。

“我們公司還承擔著青海省油菜秸稈肥料化利用與示範科研專案。”公司總經理王新對記者說到,“通過與省農林科學院產學研合作,進行高效農業迴圈經濟有機肥加工建設,對農作物秸稈、養殖場糞污進行綜合利用,形成‘畜牧業—有機肥—種植業’迴圈經濟發展模式。”

與青稞、小麥等秸稈有去處不同,油菜秸稈過去並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把油菜秸稈加工成新型有機肥為我省油菜秸稈處理開闢了新思路,也為有機肥生產提供了新原料。

記者在丹麻鎮一處有機肥發酵場地看到堆滿了發酵中的油菜秸稈,這是由種植大戶實施的,在經過一些處理程式後,可以就近還田利用。

“我們希望探索一種新模式,即把企業生產的生物菌劑提供給種植戶、養殖戶,讓他們在村裡、在家門口就可以對自家產生的秸稈、畜禽糞便進行發酵處理,再還田利用。”重大專項的課題負責人省農林科學院李松齡說。

“可以說,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就是將畜禽養殖業、種植業等農業生產和發展經濟、保護環境有機地‘鏈’在了一起。”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李吉環表示。

確實,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農藥持續减量,講好農業綠色故事,以生態文明理念發展高原特色農牧業,將保障綠色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打造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奠定堅實的物質和科技基礎。(潘玲)

  一線故事

把農技服務送到田間地頭

秋風送爽時節,零星的紫色洋芋花隨風搖曳身姿,土裏的洋芋蛋蛋肆意生長;結滿穗的麥子垂下了“頭”,昭示著沉甸甸的收穫;種植大棚裏,紫黑的葡萄綴滿了枝頭……好秋色,好時光!

“你們來了嘛!快看看我這洋芋長得好吧!”八月末,西寧市湟中區李家山鎮納家村,納玉傑指著自家一望無際的洋芋地,對前來瞭解洋芋生長情况以及品牌打造的農技人員說。

連日來,西寧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深入農村,把農技服務送到田間地頭,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蟲情,督促農戶落實田間管理各項措施,指導他們做好農業生產,確保豐產豐收。

納玉傑種植了近1000畝地(每畝≈0.067公頃)的青薯九號洋芋,是晚熟品種,已經連續多年規模化種植,每畝純收益可以達到500元左右,“從種到收,他們都會定期來,比如春播時指導有機肥使用,如何覆膜以及地膜使用後的上土厚度,還有雜草怎麼除,到了生長期如何田間管理,他們都會給我進行指導,我也會迴響我在種植過程中總結的經驗。”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農戶的農業生產進行得更加順利,把地域、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發展優勢、經濟優勢,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而且,我們到田間地頭給農戶進行指導,也會受到他們的啟發,吸納農戶的種植經驗加以推廣。”西寧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王淑英表示。

除了田間管理,當天,農技人員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對種植葡萄的土壤進行取樣。

鑽進位於多巴鎮玉拉村的葡萄種植大棚,一串串紫黑的葡萄果香沁鼻。藤蔓纏繞間,其根部正從土壤裏汲取營養。

  “我們今年在果品裏選擇了葡萄、草莓、櫻桃進行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驗。比如葡萄實行了七種不同比例的替代,來檢測不同比例下土壤養分的變化,分析植株對土壤裏營養的吸收情况,看哪一種比例更經濟、產品品質更好,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打造做好數據支撐。”西寧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王顯紅說。

據葡萄大棚的主人李希志介紹,種植一畝葡萄需要一噸有機肥,用有機肥種出來的葡萄口感好、光澤好,吃起來味正,“按照農技人員的指導,我們進行有機肥替代試驗,果品施用有機肥雖說成本新增了,但產品品質好了,價格就提高了,還是劃得來的!”(潘玲)

  記者微觀察

“直播帶貨”?不,這回咱是“直播帶崗”

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變身“帶崗主播”,求職者線上諮詢,就業政策直播文宣,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指導……9月17日晚,西寧市城中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開展“直播帶崗‘雲牽手’就業服務‘零距離’”為主題的“直播帶崗”活動。

今年,為解决企業人才“招不到”和重點就業群體“難就業”的“雙向難題”,城中區人社局探索實施“直播帶崗”新模式,為企業和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及其他未就業群體搭建“直播帶崗”就業平臺,助力企業招才引智,幫助人才精准就業。

當天,在城中區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會議室改造的直播間內,4家企業負責人輪番上陣,“屏對屏”直播發佈招聘崗位,通過薪資、補貼、培訓等“花樣”福利拋出橄欖枝。

在兩個小時的直播中,青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海泰豐先行鋰能科技有限公司、青海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優質企業招聘負責人逐一上臺,變身“帶崗主播”,為求職者帶來了1000餘個優質崗位。

21時,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經理季曉麗最後一個走出直播間。此次活動中,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就業崗位最多,提供的薪資待遇也較高,招聘的崗位包括單晶學徒、行政部職能專員、工藝/研發管培生等,招聘人數780名。

季曉麗表示,相較傳統的線下招聘活動,這種直播招聘的管道,年輕人參與的積極性更高,實際效果也很好,是一次很好的嘗試。

“設備工程師的薪水多少,公司其他的福利待遇有哪些”“離校兩年以上的能不能享受創業補貼”“我們家長怎麼引導孩子做好職業規劃”……直播間中,除了組織展示、“直播帶崗”,專家授課、職業指導、政策講解也是重要內容。

眾多求職者不斷提問交流諮詢,與企業負責人、就業局工作人員、人力資源行業協會專家互動溝通,此次直播觀看人次達6134人(次),接受崗位諮詢服務387人,線上投遞簡歷279份,11萬人點贊。(潘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