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區打造國家公園典範

青海 91℃ 0
摘要:三江源區美景如畫。監測資料顯示,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水源涵養量平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蓋度提高11%以上,產草量提高30%以上。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設立,換來的是綠草如茵、碧水藍天的喜人景象。
 
三江源區美景如畫。

水鳥嬉戲。(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提供)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青海的偉大實踐。體制試點5年來,我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胸懷“國之大者”,履行“源頭責任”,積極實踐創新,組織實施了一系列原創性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條借鑒國際經驗、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三江源特點的國家公園體制創新之路。

  打破“九龍治水”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我國首個體制試點的國家公園。因其覆蓋範圍廣,地處三江之源,備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在如此廣袤的生態保護區域,實施生態保護管理體制尚屬首次。近年來,我省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抓住“根節部位”、找准難點、打通梗阻、突破利益藩籬,創新建立體制試點平臺載體。

三江源國家公園探索構建省州縣鄉村全覆蓋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基本解决了“九龍治水”和監管執法碎片化問題。建立了行政管理體系,實施4縣大部制改革,綜合林業、國土、環保等部門職責,在3個園區設立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設立生態保護管理站,在鄉鎮政府增掛保護管理站牌子,全面建立了集中統一高效的保護管理和執法機制。

綜合園區所涉4縣的自然資源執法機构,解决自然資源執法監管碎片化問題。與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共同建立生態保護司法合作機制,成立玉樹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態法庭,提高依法管園建園水准。同新疆、西藏、甘肅、雲南等省區建立合作機制,消除邊界執法難點盲點。

如今,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內的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等各類保護地功能重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一體化管理。開展三江源草地、濕地、野生動物等資源本底調查,建立三江源自然資源本底數據平臺,發佈三江源國家公園自然資源本底白皮書。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和資源資產管理權力清單、責任清單,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可哥西裡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產地。

 實現“一戶一崗”

三江源國家公園全面實現“一戶一崗”,17211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戶均年收入新增2.16萬元。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在原有林地、濕地單一生態管護崗位的基礎上,按照精准脫貧的原則,先從園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入手,按月發放報酬,實行動態管理。同時,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組織化管護、網格化巡查,組建鄉鎮管護站、村級管護隊和管護小分隊,構建遠距離“點成線、網成面”的管護體系,促進人的發展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

為增强牧民的生態管護與致富能力,將生態保護與精准脫貧相結合,與牧民羣衆充分參與、增收致富、轉崗就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相結合,充分調動牧民羣衆保護生態的積極性。

  增草增水明顯

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設立、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的深入實施,這裡的湖泊、濕地面積增大,監測區域內黑頸鶴、斑頭雁等鳥類以及藏野驢、藏原羚等種群數量不斷增加,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

黃河源頭水流量增大,雖然與近幾年的降雨天氣有關係,但在當地牧民看來,根本原因在於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的實施,以及黃河源頭牧民生態保護觀念的變化。

如今,黃河源頭的牧民個個都是生態保護者,他們主動减少牲畜,主動保護草原上的野生動物。相比以前,沙化土地上長出綠草,黑土灘披上了綠衣。植被長勢良好、水源涵養量提升,水鳥、藏野驢、藏原羚多了,三江源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監測資料顯示,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水源涵養量平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蓋度提高11%以上,產草量提高30%以上。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設立,換來的是綠草如茵、碧水藍天的喜人景象。(趙俊傑

标签: 三江源 國家公園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環境保護 時政

評論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