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講剩下的晋朝那些只有一代的藩國。
楚王——司馬瑋。如果說晋朝那些只有一代的藩王中最有名的,楚王司馬瑋絕對可以掙一下排名,畢竟他是八王之亂中的一比特。其實司馬瑋最初的爵位其實是始平王,一做就是13年。直到太康十年(西元289年)十一月,司馬炎才改封司馬瑋為楚王,並擔任都督荊州諸軍事、平南將軍、鎮南將軍等職,司馬炎的目的很簡單,讓兒子坐鎮要地從而拱衛不太給力的司馬衷。但司馬瑋最終卻成了賈南風的棋子,幫助其除掉司馬亮後就被拋弃殺害。雖然司馬瑋的兒子得以倖存並被封為王,但已經不是楚王,所以司馬家族的楚王就他一比特。
渤海王——司馬輔。西晋的勃海國位於西晋冀州,下轄十個縣,分別是南皮、東光、浮陽、饒安、高城、重合、東安陵、修、廣川、阜城。晋武帝司馬炎建立西晋後,封渤海王,食邑五千三百七十九戶。後任衛尉、東中郎將、南中郎將等官職。西晋建立後,司馬炎封司馬孚的第三子司馬輔為渤海王,食邑五千三百七十九戶。司馬輔做了13年渤海王后,在咸寧三年(西元277年)被改封為太原王,渤海國也就成了渤海郡。
其實西晋還有一個渤海王,來頭還不小,他就是司馬炎和楊芷的兒子司馬恢。只不過他在太康五年(西元284年)就早早去世,時年兩歲。然後才被追封為渤海王,諡號殤,所以真正存在的渤海王就司馬輔一人。
順陽王——司馬暢。西晋順陽國是在順陽郡基礎上建立的,在荊州境內,原本叫南鄉郡,最早是曹操拿下荊州後折開南郡以西所設定。司馬炎太康十年(西元289年)改南鄉郡為順陽郡,隨後改封扶風王司馬暢為順陽王,下轄八個縣,分別是酂、順陽、南鄉、丹水、武當、陰、築陽和析,戶二萬一百。司馬暢是司馬懿的孫子,扶風武王司馬駿的兒子。司馬暢做了將近二十六年順陽王,還擔任過給事中、屯騎校尉和遊擊將軍等職。永嘉五年(西元311年)六月,洛陽淪陷後,司馬暢不知所踪。
廣漢王——司馬贊。司馬昭的第五個兒子叫司馬廣德,可惜在兩歲的時候就死了。司馬炎即位後也給這個早逝的弟弟追封了爵位,是為廣漢王,廣漢國(郡)位於西晋梁州境內,下轄三個縣,廣漢、德陽和五城,戶五千一百。咸寧三年(西元277年)司馬炎又讓讓司馬攸的第五子司馬贊過繼給司馬廣德,司馬贊也就繼承了廣漢王的爵位。但他也在太康元年(西元280年)十二月去世,年僅六歲,諡號沖,廣漢國也就國絕了。
廣陽王——司馬冰。司馬冰是司馬冏的兒子,由於樂安殤王司馬籍死後無子,司馬冰就被過繼給了初代樂安王司馬鑒,繼承了樂安王爵位。永興元年(西元302年),隨著其父司馬冏掌權,以濟陰郡一萬一千二百一十九戶,設立廣陽國,改封司馬冰為廣陽王。但隨著司馬冏在同年兵敗被殺,司馬冰也被廢囚禁起來,廣陽國就此國絕。
代王——司馬演。司馬演是司馬炎的第十個兒子,母親是趙美人。司馬炎在太康十年(西元289年)十一月被封為代王,代郡位於西晋幽州境內,下轄四個縣,分別是治所代、廣昌、平舒和當城。由於司馬演從小便有殘疾,所以沒有遠赴封國,其死於何時也沒有記載。
中都王——司馬廓。由於司馬演死後沒有兒子,所以司馬穎的兒子司馬廓出繼給了司馬演,並被改封為中都王。光熙元年(西元306年)十一月,司馬廓和其父兄一起在鄴城被殺,中都國就此國絕。
上庸王——司馬銓也叫司馬詮,是清河康王司馬遐的第三子。晋惠帝在位末期時被封為上庸王,司馬熾即位後改封為豫章王,之後又被立為皇太子。永嘉五年(西元311年),洛陽淪陷,司馬銓被劉聰部下所殺。
廣川王——司馬端,司馬遐的第四子,晋惠帝在位末期時被封為廣川王,司馬銓被立為太子後,司馬端被改封為豫章王。司馬銓被劉聰部下所殺後,苟晞立司馬端為皇太子,置行臺。但隨著苟晞被石勒擊敗,司馬端成了石勒的俘虜,之後的事也就不得而知。
南平王/宜都王——司馬祥。司馬祥是吳王司馬晏的次子。最初被封為南平王,到了永嘉年間,改封為宜都王,之後又出繼給司馬允,繼承了淮南王爵位。永嘉之亂洛陽淪陷時被殺。
濟陰王——司馬衍。司馬晏第五子,最初的爵位是新都王,其兄司馬鄴即位後改封為濟陰王,長安淪陷時被殺。
廣陵王——司馬遹。司馬遹的事蹟講過很多次了,這裡不再詳述。司馬炎在世的時候,有方士說廣陵那個地方有天子之氣,司馬炎於是便封司馬遹為廣陵王,食邑五萬戶,對其的寵愛可見一斑。司馬衷即位後,司馬遹成為太子,廣陵國就不復存在了。
臨川王——司馬寶。司馬寶,字弘文是武陵威王司馬晞曾孫。晋孝武帝司馬曜有個哥哥叫司馬鬱,在十七歲的時候去世了,沒有子嗣。於是司馬曜一方面追封司馬鬱為臨川獻王,另一邊讓司馬寶出繼作為司馬鬱後嗣,司馬寶由此成為臨川王,做了將近37年臨川王后,東晉滅亡,臨川國也就此消失。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