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普通話,諸葛亮是如何舌戰群儒的?

安徽 60℃ 0
摘要:“諸葛亮舌戰群儒”是《三國演義》中極其精彩的一段。諸葛亮,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孫權,今浙江杭州人;總的說來,就是一個北方人同一群以江南、江東為主的南方人“舌戰”,試想,如果語言不通,那是舌戰不起來的,只有吹鬍子瞪眼拳脚相加。山西人關羽和甘肅人龐德是如何陣上叫駡並大戰三日夜的?毫無疑問,華夏文明是歷史上唯一從未間斷過的文明,語文的延續性是其重要因素。

這個問題,是國慶期間我兒子問我的。是一個好問題。

“諸葛亮舌戰群儒”是《三國演義》中極其精彩的一段。

我們先來看看這一段中參與者的籍貫:

諸葛亮,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孫權,今浙江杭州人;

魯肅,今安徽滁州定遠縣人;

張昭,今江蘇徐州市人;

虞翻,今浙江省余姚市人;

步騭,今江蘇淮安人;

薛綜,今安徽淮北市濉溪縣人;

陸績,今江蘇蘇州人;

嚴畯,今江蘇徐州人;

黃蓋,湖南永州市人;

……

總的說來,就是一個北方人同一群以江南、江東為主的南方人“舌戰”,試想,如果語言不通,那是舌戰不起來的,只有吹鬍子瞪眼拳脚相加。那麼他們當時說的什麼話呢?推而廣之:河北人劉備與安徽人曹操又是說的什麼話煮酒論英雄?山西人關羽和甘肅人龐德是如何陣上叫駡並大戰三日夜的?內蒙人呂布又是如何同山西人貂蟬“勾對”的?“洛語”!

洛語是當時的通用語言(古稱“雅言”),就似我們今天的“普通話”。

那麼“洛語”是怎樣產生的呢?

按照古史記載,中華民族從夏朝開始有了統一的國家,歷史學家給夏朝的斷代是前2070年-前1600年,約471年。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那麼自然需要統一的官方語言。商朝大致沿用了夏朝語言,周朝又大致沿用了商朝語言。周朝800年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其間雖然屢次遷都,但是都在以洛陽為中心的河南境內,所以經過演化,“洛語”便成型,且它的影響時間最長、流行也最廣,影響力也自然最大。那個時候的人,但凡想有所作為,語言關是必須要過的——至少被扔在洛語這個語言環境下,久而久之,不學也會了。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開始著力統一文字的書寫,囙此,文字得到規範,但官方語言還是洛語。秦朝二世而亡,僅僅維繫了15年(前221-前207),之後是强大的兩漢。兩漢維繫時間長達近400年,西漢定都西安、東漢定都洛陽,囙此洛語便是天然的通用語言(兩漢時稱為“通語”)。

歷史上的“三國時期”(190-280)以東漢末年的“董卓入京(洛陽)”為起點,那個時期的通用語言毫無疑問就是洛語。那麼洛語的發音與我們現在的普通話差別大嗎?差別很大!

洛語的音系為華夏傳統的上古音系。語言學家鄭張尚芳先生稱,以《國風·周南·關雎》為例,若以古音誦讀,大概是這樣的:

“關(groon)關(groon)雎(ca)鳩(gu),在(ze`)河(gaal)之(dye)洲(dyu)。窈(iiu`)窕(lêêu`)淑(hlyeug)女(na`),君(gun)子(zle`)好(huu`)逑(gu)。”

直至清代,雅言的標準音都是在洛陽一帶。囙此洛語對中華民族的語言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據說河南人現在說的“中”(讀四聲)在意涵和讀音上都與三國時一模一樣。

毫無疑問,華夏文明是歷史上唯一從未間斷過的文明,語文(語言、文字)的延續性是其重要因素。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