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帥博”
“娃恰恰”
“粵利粵”
“旺子牛奶”
“恰恰香瓜子”
……
乍一看這些名字
大家都挺熟悉
可仔細一瞧不禁會發現
這些不是我們平時熟悉的品牌
這類山寨食品外包裝
看著與正品也很像
以迷惑性較强的名稱、廣告詞等
吸引消費者
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近年來
山寨食品已把農村
當成主要銷售集散地
在小量販店、集市等地方
“野蠻生長”
除了侵害正規食品生產企業
尤其是知名商標所有者的
合法權益外
由於在質量上缺乏保障
這些山寨食品對農村居民健康
也帶來了很大隱患
(圖片來源:江西市場監管)
山寨食品為何“盯上”農村?
前不久,小編回了一趟農村老家,村口有一家小賣部,便想買一些“伴手禮”給親戚。看到櫃檯上擺放著不少“傍大牌”的山寨食品,有模仿旺仔牛奶的“旺子牛奶”、有模仿脈動的“脈劫”、有模仿椰樹的“椰對”……
這些商品的商標、外包裝元素等與正品相當接近,價格也比同類產品低廉不少。聽店主說,銷售還是很不錯的,有一定的市場。據瞭解,現在很多農村都有類似情况。那它為何盯上了農村呢?
農村成為“目標”首先是市場監管難,由於農村食品加工數量多、規模小、分佈散,客觀上為不法經營者和誠信守法意識淡薄的經營戶提供了生存空間。
其次是假冒手段層出不窮,仿冒的科技越來越高,有些假冒產品包裝上還打上了正品的二維碼,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最後,農村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薄弱,不少農村消費者食品安全知識比較匱乏,辨識仿冒品能力不高,消費者尤其是農村老人和小孩在購買時並不會仔細地去分辨,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購買山寨食品。
山寨食品安全成隱患
必須正視的是,山寨食品的生產環境、產品品質等都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
山寨食品大多產自無證作坊,生產環境、產品品質等都存在一定隱患,經常食用可能影響身體健康,有些產品甚至還會非法添加藥物。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的一項調查顯示,農村小學生經常吃零食的占52%—73%,這些小零食大多不是產自大型食品企業,其中不乏有山寨食品。副教授彭亞拉曾帶領研究團隊深入江西、湖南、河北、四川等多地農村實地調查,發現農村學校周邊出售的零食中,許多是劣質小零食,生產廠家地址、電話等資訊虛假的比例高達30%。這些劣質小零食中,僅“辣條”類就有30多種,且均產自小村鎮的小作坊。通過對30餘種“辣條”的簡單分析發現,一些產品加入的化學添加劑多達22種。
“添加劑不是天然的食品成分,在食品中加入過多食品添加劑的話,對人的身體危害是明顯的。輕的會導致一些小病,出現急、慢性中毒問題,嚴重的甚至會致癌。”河南省腫瘤醫院醫生莊昊說,長期過度食用添加劑超標的食品,危害人體肝臟及神經系統,對代謝排毒能力較弱的小孩危害更明顯。
如何堵住山寨食品“下鄉”之路?
其實,山寨食品過去也曾在都市裏大行其道,但隨著監管和治理力度不斷加強、居民維權意識持續提升,山寨食品在都市裏逐漸失去了生存土壤。於是,一些不法企業就把銷售重點轉移到了農村。
打擊農村山寨食品,從源頭上把控是關鍵。
針對農村山寨食品,中共中央、國務院2019年5月印發的《關於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實施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用2年至3年時間,淨化農村消費市場,提高農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准。
2020年11月,市場監管總局會同農業農村、商務、警察、知識產權、供銷等部門,印發《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行動方案(2020-2022年)》,啟動為期3年的專項整治工作。
頂層設計有了,還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上。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溝通合作機制,繼續加大對農村假冒偽劣食品來源線索的追查力度,一方面要嚴打小作坊等製造源頭,另一方面要管好批發商等流通源頭,通過多部門聯合執法,嚴抓嚴管,堵住山寨食品的源頭。
在此基礎上,還要督促食品生產、銷售經營者嚴格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切實落實食品安全相關要求,把好進貨關、銷售關,保證產品品質。要積極完善食品流通市場體系建設,引導正規管道配送優質食品下鄉進村,杜絕假冒偽劣食品,推進食品經營店規範化建設。
此外,要加强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力度,幫助農村消費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和維權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只有社會各方力量
堅持不懈,久久為功
才能真正讓農村
不再是山寨食品的“庇護所”
在此提醒大夥兒
如果買到了假冒偽劣食品
可以撥打12315舉報
維護自己權益的同時
堵住山寨食品“下鄉”的道路
來源丨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經濟網、半月談、閩西日報、都市生活觀察
編輯|康軒山
主編丨蔣琳
監審丨鐘倩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