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溫度37℃已成為歷史!再凉下去真得“凉凉”了

養生健康 66℃ 0
摘要:體溫每降低1℃,基礎代謝下降12%左右,免疫力會下降30%。生理情况下,陰囊中睾丸所處的溫度約為34℃,而此溫度對於精子的生成及成熟至關重要。2020年,斯坦福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發表於《eLIFE》上的一篇文章表明,自工業革命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在下降,傳統的正常體溫37℃已成為歷史。朱莉·帕森內特教授的研究發現,19世紀初出生的男性的體溫比今天的男性高0.59℃,每10年體溫下降0.03℃。

導讀

體溫每降低1℃,基礎代謝下降12%左右,免疫力會下降30%。

來源:醫脈通

作者:大菊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佈,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疫情期間,當你經過體溫檢測儀的時候,內心是不是在祈禱著:低點、低點、再低點,生怕人工智慧喊出“體溫异常”,然後被要求留觀。

這種祈禱你的“蛋蛋”同樣在做,人類的精子需要在低於體溫的條件下才能成熟,故睾丸與附睾均位於體外以提供低於體溫2℃~3℃的溫度來保證產生精子的數量及活性。

生理情况下,陰囊中睾丸所處的溫度約為34℃,而此溫度對於精子的生成及成熟至關重要。所以,男孩子更適合穿裙子,是的,你沒有看錯,裙子良好的透氣性可以讓其保持凉爽,從而來保持在最好的狀態。不得不感歎,蘇格蘭的男人果然走在世界男人的前列。

圖源:見浮水印

體溫真的是越低越好嗎?

2020年,斯坦福醫學院教授朱莉·帕森內特發表於《eLIFE》上的一篇文章表明,自工業革命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在下降,傳統的正常體溫37℃已成為歷史。

1851年,德國的內科醫生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從25000名病人身上獲取了數百萬的腋窩體溫數據,從而確定了人類正常體溫標準為37℃(98.6℉),範圍為36.2℃-37.5℃(97.2-99.5℉)。

朱莉·帕森內特教授的研究發現,19世紀初出生的男性的體溫比今天的男性高0.59℃,每10年體溫下降0.03℃。而自19世紀90年代以來,女性的體溫也下降了0.32℃,降幅約每10年下降0.029℃。該研究指出,在過去的200年裏,高收入國家的人類在生理上發生了變化,平均體溫比前工業時代下降了1.6%。

自從檢測體溫成了生活日常後,浮動在35~36.7℃之間的溫度讓大家倍感疑惑:在以往的認知裏,37℃才是人體正常體溫,為什麼我們都變“凉”了?

現時關於人類為什麼體溫會逐漸下降這一問題,科學界尚未有明確的解釋。帕森內特教授推測稱,這可能和人類生活環境的變化有一定關係。“我們生活的環境已經發生改變,包括室內的溫度、與微生物的接觸,以及可以獲取的食物。我們在生理上正在發生變化。”

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由於現代衛生、醫療和飲食條件的提高,現代人類不會像19世紀的人那樣容易染上瘧疾、肺結核和牙疼等容易引起炎症的疾病。“我們用各種抗體藥物解决了一般性的炎症,這使得人類不需要再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來抵禦疾病,體溫自然也就降了下來。”帕森內特教授解釋說。

也有專家分析認為,人類體溫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運動。首先,肌肉是人體內最大的發熱器官,較少的肌肉意味著較低的體溫和較低的基礎代謝;其次,無處不在的空調使人類的體溫調節中樞—下丘腦失去了接收刺激的機會,久而久之,體溫調節中樞將對外界溫度不再敏感;另外,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導致人體長期處於應激狀態,導致身體產生的“皮質醇”長期過量分泌,一邊分解肌肉,一邊儲存脂肪,基礎代謝率一降再降,體溫也會隨之降低。

體溫下降的危害

有研究表明,36~37℃的體溫可保護機體免受感染,在36.5℃和36.7℃之間的體溫對於人類來說是最有效率的溫度,因為人體不需要花費過多的能量來產生熱量,而且真菌此時無法攻擊人體。通常,在正常體溫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强。這是因為,體溫越高就會啟動人體內更多的免疫細胞,從而能更好地殲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維護身體的健康。也有專家表明,體溫每降低1℃,基礎代謝下降12%左右,免疫力會下降30%。

體溫低於36℃時,身體就會顫抖以產生熱能,且伴隨黑眼圈,鼻頭、面色、手掌發紅、嘴唇發紫等症狀。體溫下降會造成血液迴圈不良,白細胞不能正常工作,免疫力降低,易誘發哮喘、肺炎、風濕病等疾病。

體溫降到35℃時,被稱為低體溫症,患者自覺畏寒怕冷、皮膚濕冷、四肢冰涼、不願起床、走路困難。老年人的體溫低於35℃超過24小時,容易出現心跳驟停。

當體溫低至32℃時,寒戰消失並出現昏睡。

降至28℃時會出現心室顫動,最終可致心臟停搏。

降至25℃時,患者呈昏迷狀態,反射消失、瞳孔大小不等、對光反應微弱。

降至20℃時,心臟將停止跳動。

2010年著名的營養學博士豐潔明出版了一本書,名為《溫度决定生老病死》,他指出人體靠熱量維持生命,體溫降低,血液生成會减少,血管會堵塞,癌症高發,百病從寒起。

從中醫角度來講,體溫下降與人體陽氣受損或者陽氣鬱滯有關。全球變暖、空氣污染以及水質變化等自然環境使得人體質發生改變,陰有餘而陽不足越發明顯;情緒緊張煩勞、喜食生冷的飲食習慣同樣損害陽氣;熬夜和系列作息不規律行為使陰陽運行失常,陽無法斂藏體內,虛損嚴重。而現代社會各類製冷產品如空調出現後,寒邪與暑濕相合而侵襲人體,陽氣當發而反閉鬱,長年累月甚至形成“空調病”,加之長期久坐運動减少、情志抑鬱,陽氣不能宣發。陽氣是人體抵禦外邪的能力,陽氣足則人體各項功能狀態飽滿,陽氣虛則功能狀態低下,體溫也會偏低。

人體溫度降低的陰有餘陽不足,會伴隨一系列的病理變化,比如人體體質改變與免疫力下降;陰盛陽虛的病理基礎會導致多種慢性病及情志類疾病,如低代謝綜合征、高血壓、癌症、抑鬱症等。

人體溫度降低的中醫養生觀

當調攝情志,保持心態平和,修身養性以平衡陰陽二氣;勞逸結合,適當導引鍛煉,以防勞累過甚耗損陽氣或鬱而不發而產生抑鬱之情;飲食上把控有度,適之寒溫並和調五味,不偏食偏嗜,從而做到陰陽調和,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參考文獻

〔1〕Byunghyuk Kim and Kyosun Park and Kunsoo Rhee. Heat stress response of male germ cells[J].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2013,70(15):2623-2636.

〔2〕Protsiv M,Ley C,Lankester J,Hastie T,Parsonnet J. Decreasing human body temp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life. 2020;9:e49555. Published 2020 Jan 7. doi:10.7554/eLife.49555.

〔3〕本刊綜合.回不去的37℃:人類體溫降低之惑[J].發明與創新(大科技),2020(04):52-53.

〔4〕一師.體溫過低提醒我們什麼[J].先鋒隊,2015(12):53.

〔5〕鐘周序.關於近百年人體溫度降低的中醫思考[J].光明中醫,2021,36(09):1505-1507.

責編亦一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