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號起義:國民黨空軍咬牙切齒地尾隨轟炸,最後沉沒在葫蘆島

辽宁 85℃ 0
摘要:近些年來,人民海軍進入雙航母模式,强大的實力令世界諸國刮目相看。但是人民海軍曾經擁有過比051更大的巡洋艦,可惜因為一些事件,這艘軍艦並沒有成為主力,反而葬身水中,這成為人民海軍心中的痛。這艘巡洋艦就是重慶號,今天本文就說說重慶號巡洋艦的那些事。國民黨海軍力量十分弱小,接收到這艘巨艦後十分高興。1949年3月18日、19日,國民黨空軍飛抵葫蘆島上空,對這艘鐵甲世艦進行了狂轟濫炸。

近些年來,人民海軍進入雙航母模式,强大的實力令世界諸國刮目相看。這在二十年前,還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自建立人民海軍以來,以小船為主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曾經作為人民海軍“頭牌”的051驅逐艦(西方稱的旅大級),滿載排水量也不過三千噸。

但是人民海軍曾經擁有過比051更大的巡洋艦,可惜因為一些事件,這艘軍艦並沒有成為主力,反而葬身水中,這成為人民海軍心中的痛。

這艘巡洋艦就是重慶號,今天本文就說說重慶號巡洋艦的那些事。

一、重慶號早期經歷

對解放戰爭有過基本印象的讀者朋友,可能知道,重慶號是國民黨海軍的艦隻。但這還不是它最早的來源。

重慶號最初是英國軍艦。原名Aurora(歐若拉,也被翻譯成曙光女神)號,屬於是林仙級輕巡洋艦的4號艦,服役後被編入英國海軍本土艦隊,1937年11月12日開始服役。

林仙級巡洋艦屬於典型的條約型輕巡洋艦(為了控制排水量並且限制一些效能來符合當時華盛頓海軍條約要求),雖然是輕巡,體格依然不小,我們看看基本數據:艦長154.22米,寬15.54米,吃水5.03米,標準排水量5220-5270噸,滿載排水量6665-6715噸(二戰後一度達到7000噸)。

效能也十分强大,該艦裝備3座雙聯裝6英寸炮塔,有1具高角度指揮儀控制塔和284/286對空蒐索雷達,273型和271型對海蒐索雷達,285型和282型對空火控雷達。所以火炮準確率提升了不少,外加MkⅩⅩⅢ(152mm)主炮射速不錯,對付中小軍艦够用了。

在動力上4臺帕森斯透平主機,共64000馬力。滿負荷最高航速達31節,續航力4000海裡。該級艦在艦隊決戰中可能不佔優勢,火力不太够,但是在破交襲擾襲擾中這些效能是够用的。

二戰期間歐若拉號在地中海一帶活動,曾參加了接受義大利海軍投降和接管土倫法國維希政府海軍的行動。並屢立戰功,總共擊沉了1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3艘掃雷艦,7艘登陸艦和7艘商船,重創了9艘驅逐艦,可以說是一艘功勳艦。

二、送給國民黨海軍

二戰結束後,歐若拉號退出了現役,並被封存在朴茨茅斯海軍基地。1948年5月19日,英國把這艘船送給中國政府,8月20日駛抵上海日駛抵上海。

國民黨海軍力量十分弱小,接收到這艘巨艦後十分高興。為了紀念抗戰陪都重慶,蔣介石下令改稱重慶號。

國民黨海軍抗戰時海軍艦艇幾乎團滅,重慶號的加入,可以說一舉提高了主力陣營,意義非常重要。從噸位上來說,重慶號是中國最大的軍艦。所以當時地位極高,直接歸海軍總部指揮。

1948年遼沈戰役打響,當年10月,國民黨海軍司令桂永清即命重慶艦到葫蘆島參加遼沈戰役,蔣介石曾親自在這艘軍艦上召見將領指揮遼沈戰役。

錦州戰役期間,國民黨軍組成東進兵團,由錦西出發援錦,在塔山與東野阻擊縱隊發生慘烈的戰鬥。蔣介石親自調來重慶艦,用它的主炮轟擊塔山陣地,對東野部隊造成巨大威脅。

重慶號只有六門152毫米主炮,但在當時的中國來說絕對算重炮,而且擁有先進的火控系統,艦炮射速快,對岸上目標殺傷明顯。

東野塔山阻擊戰指揮官胡奇才的回憶:“當時重慶艦的威力大到‘一炮一個連’。”後來國民黨海軍發現重慶艦離岸邊太近,害怕擱淺,這才撤出戰場。

胡奇才將軍

遼沈決戰國軍慘敗,重慶艦又駛回上海,投入防守作戰。當時國民黨統治已經日薄西山,該艦上的官兵軍心發生動搖,不想給國民黨陪葬。

重慶號上服役的近600名官兵,在英國受訓2年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當時英國人對中國人的鄙視,原因不外乎中國國力始終不强,國民政府的所作所為在國際上屢屢失分。

回國後,目睹國民黨的腐敗無能與中共的節節勝利,軍艦上的一些愛國青年開始自發地成立進步組織,在先後秘密成立以王頤楨、畢重遠、陳鴻源、武定國、洪進先、張啟鈺等27名阿兵哥組成的“重慶艦阿兵哥解放委員會”(簡稱“解委會”),和以曾祥福、莫香傳、蔣樹德、王繼挺等16人組成的起義組織,這些人中曾祥福、莫香傳、蔣樹德、鄭光模、王淇是基層軍官。

中共南京地下黨以及上海局與重慶艦上的起義組織取得聯系,並訓示如何團結進步阿兵哥和起義具體事宜。

1949年2月17日,當時重慶號從高昌廟啟航開到吳淞口,突然拋錨停下,根據種種迹象判斷,可能要逆長江而上,配合江陰海防第二艦隊,封锁革命军渡江。如果軍艦駛進長江,因江面狹窄掉頭困難,又被江陰和吳淞口兩地炮火威脅,處境將會對起義十分不利。於是“解委會”當機立斷,改變原來海上航行中起義的計畫,决定在停泊中起義。

作為當時的頭號王牌戰艦,國民黨海軍控制得十分嚴格,他們又是如何成功的呢?

當時王洛先是切斷電話電源,洪進先關閉、控制了所有無線電臺,這樣就控制了軍艦內外的通信,讓頑固派首尾不能呼應。

接著畢重遠和於家欣設計騙甲板哨兵和司令走廊的值更阿兵哥到雷達室,把他們繳了械,而後迅速打開槍架和彈藥櫃的鎖,武裝了全體“解委會”成員。

獲得武裝的“解委會”成員立即按照分工到達各自指定位置,其中行動組分艙逐段地拘禁了所有軍官和上士,王頤楨通知另一起義組織的王繼挺,由他叫醒其起義組織的人員一同參加了起義。

作為蔣介石的王牌軍艦,國民黨軍肯定不會輕易讓軍艦落入人民軍隊之手。所以“解委會”作了最壞的準備,當時陳鴻源、周正負責炸艦任務。陳鴻源將三四十發4英寸炮彈壘在彈藥庫走道上,引信露在外面,如果起義失敗,引爆彈藥庫,炸沉軍艦。

“重慶號”艦長鄧兆祥發揮了重要作用,鄧艦長曾經兩次赴英留學,也是一比特正直愛國的老海軍軍官。也被當時的地下黨組織和愛國官兵所感動,最終也加入起義行列,並且親自製定航線,下令開航,指揮航行安定人心。正是由於鄧艦長的加入,起義才最終成功。

1949年2月25日25日淩晨5時45分,“重慶號”正式開航,快速順利地駛出航道複雜的長江口,轉向北上,以24節的航速駛向解放區煙臺港。

之後解委會”發佈了《重慶軍艦起義告全體同學書》和《重慶軍艦起義告海員同志及技工同志書》。向重慶號全體艦員發佈起義消息,2月26日重慶號抵達煙臺港,投入人民軍隊的懷抱。

三、蔣介石親自下令炸沉重慶號

重慶號起義的消息轟動了國內外,尤其是英國。當時英國媒體紛紛指責英國政府,不該把一艘功勳戰艦送給一個民心盡失腐敗無能的政權。

蔣介石聞訊後勃然大怒,重慶號不僅是党國海軍的主力,更是象徵國民黨臉面的旗幟,它的投降,無疑狠狠抽了自己一耳光。

狂怒之下,蔣介石决心把重慶號毀了,决不能讓共軍用。蔣命令空軍司令周至柔派飛機炸毀“重慶號”,又命令所有在北方海上的國民黨軍艦南撤,免遭重慶號軍艦襲擊。

我軍獲得此船如獲至寶,高興之餘,非常注意保護此船,為免遭襲擊,把重慶號轉移到葫蘆島,然而即使如此,重慶號在缺乏制空權保護之下,依然沒能躲過噩運。

1949年3月18日、19日,國民黨空軍飛抵葫蘆島上空,對這艘鐵甲世艦進行了狂轟濫炸。

雖然艦上官兵進行了英勇還擊,但是“重慶號”艦體嚴重受傷,基本上喪失了海上作戰的能力。同時還有6名阿兵哥壯烈犧牲,近20人受傷。

為了保存軍艦,在拆除軍艦上重要設備後,艦上官兵於3月20日打開海底閘門自沉葫蘆島。

5月,中央决定成立了新中國第一所人民海軍學校——安東(今丹東)海軍學校,鄧兆祥艦長任校長。之後所有“重慶號”起義人員,一律到丹東海軍學校學習。

全國解放後,有人提出打撈重慶號,1950年2月,國家成立“重慶”艦打撈委員會,葫蘆島駐軍負責組織“重慶號”一部分起義人員,在蘇聯特遣小組配合下,於5月16日,“終於把“重慶號”完整地打撈上來。

1952年6月19日,軍艦被拖至大連船渠工廠(今大連造船廠),23日進北塢。周總理對重慶號的修復活動十分關切,希望重慶號能恢復戰鬥力。但是因為軍艦受損嚴重,要想恢復戰鬥力成本高昂。

普斯汀柴夫等蘇聯專家組認為修復工作約需3年時間,修理費用約需1800億元(舊幣)。這僅僅是理論上的初步估算,對於當時重工業幾乎處在幼儿園水准的中國,獨立修復很難想像。

到了1953年,蘇聯專家組再次對“重慶”號艦的修復作調查勘驗,提出新的修復方案:更換主機,安裝4座130毫米主炮,取代原來的三座152毫米雙聯炮塔,8座57mm雙聯裝高平兩用炮,然後再給重慶號加裝現代化的通訊、航海及槍炮指揮儀。

蘇聯方面開出的改裝經費約2億盧布,時間約4-5年。這看起來似乎可行。但是這一方案也被否决,原因還是錢。

另一方面,重慶號的規制在當時已經稍顯落伍,與美國提供給國民黨軍的更先進的軍艦相比,重慶號並無優勢。何况當時人民海軍主力陣容有限,是以空潜快為主,重慶艦即使修復也不適應當時的主力體系。所以,權衡再三,有關部門覺得性價比不高,也就放弃繼續修復了。

最後重慶號的火炮、儀器、雷達部分成了海軍學校的教具,船上的一部分設備交給蘇聯作為打撈費用,汽輪主機給了發電廠。

成了空殼的船體,於1959年11月拖到上海,交給上海打撈局,作為為水上倉庫,改名為黃河號。

1964年又撥給天津渤海石油公司,作為海上鑽油平臺的宿舍船並再次改名為北京號,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才解體。

重慶號的修復失敗,一度讓人民海軍的巡洋艦之夢成為一個遺憾,直到現代級引進和深圳號驅逐艦服役後才有了噸位堪比重慶號的軍艦。

鄧兆祥

最後說說重慶號的艦長,鄧兆祥艦長於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先後擔任第一、二、三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積極參與海軍建設;又被選舉為第一、二、三、四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一届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1998年8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