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億中國人血糖正偷偷超標!1件事可逆轉,別等糖尿病找上門!

養生健康 102℃ 0
摘要:看著體檢單寫著“肥胖、脂肪肝(中度)、糖尿病前期”等診斷,35歲的小章,一臉的困惑和焦慮。糖尿病前期,是正常血糖到糖尿病的過渡階段,也可以理解為一隻腳已踏入糖尿病大門。而在中國,糖尿病前期人群,預估有1.48億人,也就是將近1.5億[1]。他們的血糖正在偷偷地升高,距離真正的糖尿病僅一步之遙。可能很多人和小章一樣迷惑:血糖高到什麼程度算糖尿病前期?今天,我們就幫大家認清糖尿病前期這個潜伏的“殺手”。

“我沒有口渴、多飲、多尿的症狀,怎麼就血糖超標了?”

看著體檢單寫著“肥胖、脂肪肝(中度)、糖尿病前期”等診斷,35歲的小章,一臉的困惑和焦慮。

糖尿病前期,是正常血糖到糖尿病的過渡階段,也可以理解為一隻腳已踏入糖尿病大門。

而在中國,糖尿病前期人群,預估有1.48億人,也就是將近1.5億[1]。他們的血糖正在偷偷地升高,距離真正的糖尿病僅一步之遙。

可能很多人和小章一樣迷惑:血糖高到什麼程度算糖尿病前期?怎麼避免發展到糖尿病?要不要吃降糖藥?有沒有機會逆轉?

今天,我們就幫大家認清糖尿病前期這個潜伏的“殺手”。

科學家其實很早就關注到,某些人群中存在血糖輕微升高現象,最初用空腹血糖受損(IFG)或糖耐量受損(IGT)這兩個名詞,來定義這部分未來可能進展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但這兩個拗口的醫學專業名詞,很難讓普通人和醫生產生足够的重視。

為此,2001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用一個更加通俗易懂的名詞——糖尿病前期來代替“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受損”,並通過ADA糖尿病指南迅速推廣到全球[2]。

那麼,醫生是怎麼診斷糖尿病前期的呢?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6.1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後2小時血糖<7.8mmol/L;

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後2小時血糖≥11.1mmol/L;

糖尿病前期就是介於兩者之間,空腹血糖在6.1~6.9mmol/L,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後2小時血糖在7.8~11.0mmol/L之間[1]。

如果有任何一個名額符合,就說明你已經加入糖尿病的“後備軍”。

2020年發佈的《中國成人糖尿病前期幹預的專家共識》[1]顯示,我國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為15.5%,預估有1.48億人,這個數位比糖尿病患者數量更為龐大。

當然,我們現實中不可能對所有人直接進行糖尿病篩查,醫生一般是先通過中國糖尿病風險評分表來評估糖尿病風險。這個表格適合20~74歲的群體,評分值的範圍為0~51分,總分≥25分者屬於高風險人群,需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篩查。

有興趣可以給自己打個分,看看自己是不是高風險人群。

(中國糖尿病風險評分表[1])

糖尿病前期雖然還不是糖尿病,也沒有明顯的“三多一少”症狀,但如果不加干預,每年約有5%~10%的糖尿病前期人群進展為糖尿病[1,3]。而且,糖尿病前期還與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病變、腫瘤、癡呆、抑鬱等疾病的風險新增相關。

所以,趁還沒發展成糖尿病,我們必須找機會及時封锁它。

很多人一聽到“糖尿病前期”就非常緊張。但實際上,只要及時進行積極的生活習慣干預,這個階段的病情是有可能被延緩的。

糖尿病前期怎麼生活干預?要不要吃降糖藥?

《中國成人糖尿病前期幹預的專家共識》建議,先別急著吃藥,重要的是先控制體重。

也就是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讓自己的體重指數(BMI)達到或者接近24kg/m2,或3~6個月內體重至少下降5%,並長期維持。(注: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通過長期堅持生活方式的干預,能讓糖尿病的風險下降39%~58%[4]。

糖尿病前期為什麼格外強調控制體重呢?這是因為肥胖和超重的人,由於身體脂肪過多,細胞對葡萄糖的敏感性降低,對胰島素需求更旺盛,胰島β細胞長期超負荷工作,更容易變成糖尿病。

對於超重或肥胖者,每日飲食總熱量至少减少400~500千卡(1千卡=4.184千焦),控制飽和脂肪酸攝入占總脂肪酸攝入的30%以下[1]。

運動方面,優先選擇跑步、游泳、自行車、健身操、太極、桌球、羽毛球等中等强度(運動時有點費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運動,每天不少於30分鐘[1]。

不想被“糖尿病”找上門,就得在體檢上留點心。

大家要養成定期體檢和測血糖的習慣,對糖尿病前期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把糖尿病的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建議[5]:

40歲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檢測1次空腹血糖;

糖尿病前期人群,每6個月檢測1次空腹血糖或餐後2小時血糖。

下麵這些特徵滿足任意一個,屬於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議每年查1次血糖[4]:

(1)有糖尿病前期史;

(2)年齡≥40歲;

(3)體重指數(BMI)≥24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90 cm,女性腰圍≥85 cm);

(4)一級親屬有糖尿病史;

(5)缺乏體力活動者;

(6)有巨大兒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7)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病史的女性;

(8)有黑棘皮病者;

(9)有高血壓史,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者;

(10)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22mmol/L,或正在接受調脂藥治療者;

(11)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

(12)有類固醇類藥物使用史;

(13)長期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或抗抑鬱症藥物治療;

(14)中國糖尿病風險評分表總分≥25分。

總的來說,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上,你的血糖、你的身體未來何去何從,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請相信,只要通過適當及規律的生活干預,就可能逆轉為血糖正常人群,避免糖尿病的發生。

審稿專家:

郭啟煜|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羅櫻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等.中國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預的專家共識[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2020,36(5):371-380

[2]醫學的進步還是藥企的福利?科學雜誌炮轟糖尿病前期概念的是與非.醫師報.https://mp.weixin.qq.com/s/wzL0ezoM8-_SO0XkCYj0Yw

[3]Knowler WC,Fowler SE,Hamman RF,et al. 10-year follow-up of diabetes incidence and weight loss in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Outcomes Study[J]. Lancet,2009,374(9702):1677-1686. DOI: 10.1016/S0140-6736(09)61457-4.

[4]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第一-四章.中華糖尿病雜誌.https://mp.weixin.qq.com/s/_P6kfSxa05IPEIKSyi34kw

[5]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蒐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