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九號院
作者:蔣凱
十一期間,我又去了趟烏魯木齊,遊玩之餘,順帶看了當地的樓市。
從水磨溝公園正門出來,對面便是恒大禦泉四季都市展廳,走近一瞧已是鐵將軍把門,透過玻璃門,屋內淩亂不堪、積滿灰塵。
而從當地的房產網站資訊得知,該項目今年7月底才開盤。一個樓盤的都市展廳,緣何開盤才2個月卻早已遭到廢棄?旁邊一個綠城項目的展廳同樣落灰。
01#
融創的讓利房能不能買?
我悻悻然回到烏魯木齊市西北邊頭屯河區與新市區交界處的飯店,期間經過多個樓盤,基本都處在停工狀態。要知道,像烏魯木齊這樣的內陸省會,一年中合適的施工期僅有7、8個月,但矗立的樓盤只聽見寂靜中的風聲。
剛回到房間,在烏魯木齊工作的大學同學發來資訊,詢問我融創的盤能不能買。
原來融創上海公司在當地開發了江南桃源的項目,現時推出了特價房源,售價僅為4000多元一平,且可以用按揭貸款,相較該樓盤在售的8000多元一平的成屋,幾乎是打了個5折,但條件是2023年6月份才能交房。
說實話,不看交房時間,其他的條件都很誘人。
或許是被恒大事件“嚇怕了”,同學徵詢我的意見,是否可以“揀這個便宜”。
對於這個盤,我不陌生,去年7月份我去新疆玩的時候也陪他看過這個項目,彼時參觀的還是他們的園林別墅產品,總價也就兩三百萬,當時是流著口水看的樣板房,覺得真划算啊!
當時看完項目,馬上向融創上海的朋友打聽這個項目是否可買。同學回復說項目質量沒問題,但總體賣的不行,同時還透漏公司眼下也缺錢,問我有沒有可以合作的金主。
當時並未領會到“缺錢”的含義,一直到今年融創東南紹興公司的一則口頭彙報資料的外泄,似乎是透了底。
儘管融創緊跟著澄清了,但也囙此,對於融創的項目能不能買,變得謹慎起來。
畢竟,我這個“半業內人士”的一句建議,有可能讓同學幾十萬打水漂。
一般來說,一個中小型樓盤的開發週期從拿地到交房約在兩年到兩年半時間,但我同學心儀的這個盤現時已經造了3層,規劃是建11層,而從項目銷售口中得知的交房時間距離還有近2年時間,如果按照正常工期來推算,顯然要不了這麼久才交付。
為此,我只好又找融創內部的朋友打聽,不同區域得到的諮詢建議不同。比如融創上海公司的朋友,這一次直接沒回復我;
其他區域的,有回復說,要看合作方是誰,如果有國資合作方應該沒問題;也有回復說,眼下行業監管更加規範,可以放心買;也有朋友建議,一二線和重點都市應該問題不大,偏遠地區就不建議了。
總的下來,我建議同學,這是一次風險大於機會的挑戰。如果真的要買,成屋當然最好,期房的話建議他通過關係去房管局瞭解下融創的預售資金監管帳戶,如果資金帳戶沒問題,就買入吧,好歹也有個政府保障。
最終,同學放弃了買融創讓利期房的想法。
02#
眼下是機會還是陷阱?
這段時間,相信有許多購房者會面臨我同學一樣的衝突境地:
一方面,開發商預售的商品房較上半年價格普遍打了八九折,多一點的甚至打了六七折,從房價上看,覺得這是一個“撿漏”的好時機。
另一方面,房企“爆雷”的雷聲隆隆,哪怕行業前三的房企說出問題就出問題了,至於千億級房企爆雷的更是比比皆是,買了期房,指不定明天該房企就出現“流動性問題”而導致爛尾的可能。
所以是機會,還是陷阱,這是一道很難的選擇題。當然,收益越大,風險也就越大。畢竟你是賭房企的明天。
而房企資金鏈斷裂導致項目爛尾的深刻教訓,近兩年的房地產市場並不是沒發生過,比如泰禾集團。
眼下,開發商的確都在玩“誰跑得快”的遊戲,都卯足了勁努力行銷,推動去化、搶收回款,今年的秋天,註定要為即將到來的寒冬準備足够多的糧草。
不同於以往歷次調控,據筆者的觀察,這一次房地產的調控是在監管層做了種種可能的壓力測試之下,做出的堅持。
儘管說“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但總體上把房企融資的“錢袋子”、拿地的“麵粉袋”都管得死死的,至今未見任何放鬆迹象。
即便明年是換屆大選之年,相信政策仍然會延續此前邏輯。這一次,算是對整個行業治理的“全新藥方”。
開發商想必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用孫宏斌的話講,“虧的項目要趕緊賣,虧本也要賣,否則會虧得更多”。
用韭菜的話講,就是要敢於“割肉”、“斬倉”。
面對未來仍可能加碼或調整的調控措施,眼下唯一可靠的路徑就是去化回款、現金為王。
所以,這段時間開發商預售商品房的售價,真的是在讓利,且普遍性讓利。
對於買家來講,“跌”的預期已經形成,按照常理會成為買入的機會,但房企會不會爆雷成了新的擔心因素,囙此整個市場行情的預期變了,開發商賣房反而變得更難了。
問題隨之而來,如何修復購房者心中因部分房企爆雷帶來的信任危機,成了開發商的新課題。
有些房企即便在出現了流動性風險的時候仍在宣誓“保交樓”,竊以為這種宣誓實際上是為了“保銷售”,畢竟,沒有交付誰還敢去買單?
但,沒有錢,拿什麼去保交樓?
簡單而樸素的道理,購房者很懂。
當部分問題演變成行業擔憂時,信任是脆弱的。
03#
如何規避買房風險?
部分房企的債務違約,已經危及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了。眼下,不管是不是業內人士,都在猜測下一個倒下的會是誰。
的確,在現時還未爆雷的房企中,肯定還有將要或即將要出問題的,無非是個概率問題;
但對於買房者來說,這個概率問題的成本太大了,一旦中招,恐怕就是畢生積蓄打了水漂,對他來講,這個爆雷就成了100%的概率事件了,承受不起。
這個時候,筆者認為監管部門一定不能缺位,此時應當站出來為行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前段時間,湖北某縣的一比特朋友提任副縣長,恰好分管住建等領域,諮詢我的意見。我建議他管好區域內重點企業,銷售、現金流、負債、工程進度等狀況建議他們一週一報,此外要特別關注房企的預售資金監管帳戶,這筆錢出不得問題。
隨後該縣出臺了系列針對性的監管措施。
筆者瞭解到,自從恒大事件後,全國多地都開展了針對本區域內的房地產專項排摸,提前建立了防火牆。
日前,筆者老家浙江省湖州市發佈了《湖州市商品房購買風險提示》,就商品房購買環節中的十大風險進行提示。湖州市住建局表示,開發企業以明顯低於市場價銷售商品房的,就是風險。
與此同時,寧波市住建局也出臺了10條購房重大風險提示,其中也有“開發企業以明顯低於市場價銷售商品房的,存在風險”一條。
似乎房企降價也成了風險因素之一。
不過在29日杭州住保房管局發佈的購房重大風險提示,廣大購房者應在購買商品房時謹防七個“凡是”中,並未提到降價風險。
筆者蒐索了一下,國慶日前後,全國多地均出臺了各類購房風險提示,發佈機构、提示內容不盡相同,顯然這是一次各地監管部門的自選動作,但無例外地,都已經感受到市場的寒意,以及將面臨的各類問題。
10月1日,在重慶市房地產業協會發佈的6大購房風險提示的開頭部分就寫到:切勿貪圖讓利誘惑,避免陷入重大風險;當開發企業收取購房者的購房款,長時間不簽訂正式商品房買賣合同網簽,可能造成“一房多賣”、“延期交付”、“停工爛尾”等風險。
End.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