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打了桌球,給爸爸媽媽煎了牛排、做了壽喜鍋,味道特別好!”“我們還去了平津戰役紀念館和國家海洋博物館,學到了很多歷史知識和海洋知識。”這個國慶假期,河北工業大學附屬紅橋小學的王冠文、王冠程雙胞胎兄弟的“安排”可謂滿滿當當。假期還未結束,小哥倆已經參與了健身、科普、烹飪等不少活動,講起假期感受滔滔不絕。
輔導班停了、工作少了,“雙减”後的第一個長假,津城的孩子們有了更多時間走出家門,體驗生活。
“這是我過得特別有意義、特別開心的一個假期。”今年國慶假期,和平區六年級小學生琪琪收到了一份來自爸爸媽媽的節日禮物——不用上輔導班、不用上網課,可以在父母的指導下跟好朋友自由安排假期生活。
為了讓這個假期過得充實而有意義,琪琪和3個好朋友提前做好了假期規劃。在過去的6天中,4個孩子打了羽毛球、看了電影、跟父母一起去了國家海洋博物館和濱海科技館。“假期最後一天,我們計畫在家裡開個視頻分享會,說說這幾天的感受,也規劃一下接下來的校園生活。”琪琪開心地說。
孩子玩得高興,家長也樂在其中。琪琪媽媽劉女士告訴記者,“雙减”之後,孩子的空餘時間多了,家長也輕鬆了不少。特別是看到孩子們自己做了規劃,甚至還要組織分享活動後,劉女士很是欣慰。
國慶假期裏,不僅是遊樂場、博物館、電影院迎來了眾多“親子遊客”,津城周邊的郊野公園、農家院也成為孩子們走進自然的好去處。爬山、喂雞、挖紅薯、釣螃蟹……薊州和寶坻的“四日遊”,讓河西區初一男孩王廷瑞對鄉村有了不一樣的認識。昨天,他在班級微信群裏寫道:“沒有輔導班的假期,讓我有了更多時間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也對津城的農村有了全新的感受,我要為咱大天津的新農村建設點個大大的贊!”
據瞭解,“雙减”政策落地後的首個長假,我市各中小學校根據學生不同年齡、學段特點,為學生提供了合理的假期活動指導。“我們鼓勵孩子們走進海洋館、科技館、圖書館等校外活動場所,近距離感受科學文化魅力。同時,鼓勵學生通過唱紅歌、看紅色影片、講紅色故事等形式學習歷史知識、增强愛國情感。”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