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改廁如何讓“將就用”變“講究用”

重庆 48℃ 0
摘要:

廁所已成為發展鄉村旅遊重要的公共服務設施。圖為南岸區迎龍鎮北斗鋤禾農耕體驗園的公共衛生間。(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郭旭\視覺重慶

銅梁區二坪鎮農戶正在修建化糞池。通訊員 趙武强 攝/視覺重慶

萬盛經開區萬東鎮五和村,鄉村廁所青瓦白牆,與周邊環境相得益彰。(資料圖片)通訊員 曹永龍 攝\視覺重慶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十四五”時期要繼續把農村廁所革命作為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注重因地制宜、科學引導,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堅決反對勞民傷財、搞形式擺樣子,扎扎實實向前推進。

自2018年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以來,全市衛生廁所不斷推廣普及,累計完成改廁106.9萬戶,新建農村公廁3077座,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2.9%。當前,我市農村廁所革命工作還存在哪些問題?下一步又該如何深入推進?近日重慶日報記者深入我市部分區縣農村進行實地調研。

問題 不想改

對策 示範帶動 文宣引導

2018年下半年,黔江區小南海鎮新建村黨支部書記張太福到村民董紅香家文宣農村改廁,讓他意外的是,一向支持工作的董紅香,卻總是推三阻四:“祖祖輩輩都用旱廁,習慣了,不改不改,麻煩!”

在新建村,董紅香輩份高,做事勤快,人緣好,在村民中有一定威望,她不願改廁,很多村民也選擇了觀望。

張太福見勸說沒有用,只有自己家先改,給村民做個樣子。2018年8月,他帶頭改建自家的旱廁。他還聯合社長組成戶廁改造宣講隊,挨家挨戶進行文宣講解,通過開院壩會、發宣傳單、講解衛生廁所的益處,動員黨員幹部帶頭改、意願强的農戶優先改。

當年10月,張太福家的水沖式廁所建成了,他邀請村民上他家參觀:5平方米的廁所亮亮堂堂,乾乾淨淨,牆面和地面都貼上了瓷磚,熱水器、浴霸、潔具一應俱全。村民紛紛稱讚:“確實安逸!”

“張書記,改成這種廁所要花好多錢哦?”董紅香問。

“現有國家有政策,要補助大頭,自己再添點,就差不多了。”張太福順勢給大家介紹改廁的優惠政策。

董紅香動心了,主動提出改廁。緊接著,其他村民也漸漸轉變觀念,2019年,全村100多戶村民完成了改廁。

據市農業農村委人居環境和社會事業處處長劉明介紹,在農村廁所革命推進過程中,有部分農民不願改掉延續多年的生活習慣,覺得改廁純屬多此一舉,囙此工作實施起來有阻力。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和村社幹部做過細的工作,一是要做好示範帶頭,二是要加強宣傳引導,結合健康知識講解改廁的好處,三是要把農村改廁和生態環境改善、產業發展結合起來考慮,讓大家明白改廁實質上是改善居住環境,是農旅融合的基礎條件。”

問題 不會改

對策 推廣“首村首廁制”

記者在調研中瞭解到,巴南區石灘鎮天臺村村民張孝倫和奉節縣雲霧鄉屏峰村村民劉金培在改廁後不久,又重新啟用了旱廁。

張孝倫家房屋後面有座土坡,他和泥水匠師傅圖方便,將新建的戶廁修在土坡附近。而按照技術規程,廁屋、三格式化糞池都應該建在地勢開闊的平地。今年夏天,一場豪雨誘發了泥石流,導致張孝倫的戶廁地基出現裂縫,化糞池也隨之滲漏。出於安全考慮,使用不到兩年的戶廁,只好被閒置。

劉金培也有同樣的經歷。2019年,老劉聽說村裡推行改廁,第一時間便找到當地的泥水匠幫忙修建。當年10月,他家就用上了水沖式廁所,可用了3個月意外發生了:由於地處海拔1200米的高寒山區,冬季管網結冰,供水出現了問題,最後又只得用回旱廁。劉金培向專業人士詢問才找到意外發生的原因,由於泥水匠操作不規範,忘記用保溫棉包裹管網,同時管網填埋的深度又沒能達到要求,這就導致管網冬季容易結冰。

市農科院農業工程研究所所長高立洪介紹,現時,在農村具體實施旱廁改造的有兩類主體,一種是政府請來的專業施工隊全程託管,另一種是農民自己找泥水匠修:“後一種管道雖能節約一點成本,但可能因操作不規範而導致各種後續問題。”

為解决農戶“不會改”的問題,我市將推廣“首村首廁制”,即各村社改造或新建的第一個廁所,選址、安裝、調試、驗收、管護等各環節必須嚴格按照標準進行,合格後才能全面推開。所有廁所改造的流程和品質標準,均比照“首廁”進行。每個村的“首廁”建成後,還會組織協力廠商機构和周邊羣衆現場參觀、點評、驗收,從而避免施工走樣。

問題 不願用

對策 推廣使用節水式廁所

記者在採訪中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有些農戶雖然已經新修了水沖式廁所,但並未使用,他們仍使用原來的旱廁,水沖式廁所成了擺設。

巴南區接龍鎮荷花村是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當地結合生態優勢,先後建起葡萄採摘園、休閒魚塘等,發展鄉村旅遊。村民陳浩在當地建起葡萄園,吸引市民前來採摘、遊玩。

遊客雖然來得不少,但卻留不住客,問題就出在廁所。

有一次,遊客詢問哪裡有廁所,陳浩把她帶到了離果園最近的農戶家。這家農戶把遊客帶去了旱廁,看到廁所臭氣熏天、蚊蠅亂飛,這位遊客扭頭就走,葡萄也不摘了。

陳浩知道這位農戶家裡有新建的水沖式廁所,但他就是不用。農戶解釋說,使用水沖式廁所,一個月要新增10元左右的水費,一年就是100多元,他覺得沒有必要花這筆“冤枉錢”。

後來,陳浩聘請了這位農戶到基地務工,他答應把新廁所拿出來供遊客使用,原本閒置的廁所才重新“上崗”。

現時,我市農村改建後的廁所90%以上都是水沖式廁所。水沖式廁所會產生一定的水費,但綜合其他改廁模式,水沖式廁所更簡便,成本低,效果也更好。

為進一步降低農民使用新廁的成本,現時有關方面正研究節水型地下儲水式高壓沖水廁所,水源可來自於生活廢水、窖水、屋簷集水,這種廁所每次用水量為0.5昇左右,較傳統水沖式廁所節水75%以上,適合廣大山區和農村使用。

相關新聞

重慶陞級數位化平臺 農村改廁實現“碼上辦”

三分建、七分管,一家一戶分布式戶廁的後期管護是農村改廁工作中遇到的一大難題。近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委瞭解到,我市正在陞級“碼上辦——重慶市農村戶廁改造數位化管理服務平臺”,通過平臺,農村戶廁將實現全程監管和有效管護。

2018年上半年,巴南區石灘鎮萬能村村民李朝全通過改廁,用上了水沖式廁所。可沒多久,李朝全和朋友到巴南城區打工,這一走就是大半年。

過年時李朝全回家發現廁所筦道出現了堵塞,請來維修人員也無法解决這個問題。無奈之下,李朝全通過村裡向鎮裡的負責人反映了這個問題,鎮裡又把問題迴響給改廁的施工隊伍,前後花了一周時間才解决了這個問題。

“通過摸排整改,我們發現農村戶廁管護存在兩大難題:一是戶廁壞了不能及時得到修繕;二是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無法對化糞池進行及時清掏。”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

在農村戶廁改造工作過程中,我市為農村戶廁建立了數位化管理服務平臺。以前,這個平臺儲存有戶主、農戶廁所改造前後的基本資訊和管護人員的基本資訊,只有台賬功能,現在,市農業農村委將平臺進行了陞級,增設了“我要保修”“我要報抽”“其他服務”3個子功能表,村民在手機上就能“下單”,申請需要的管護服務,平臺在12小時內就會將訂單推送給附近的管護人員,讓他們第一時間上門服務。

據介紹,全市還將在每個村配備農村廁所協管員,協管員的手機App裏有農民改廁的資訊,如果有農民不會掃碼,可以找協管員代為報抽報修,讓“方便”的事更方便。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