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敗如山倒,人多也無用,闖王李自成是如何一步步被清軍打趴的?

北京 82℃ 0
摘要: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此時,李自成的大順擁兵近百萬,而關外的清軍,滿、蒙、漢八旗兵總共不過20萬。可是,僅僅1年後,李自成就兵敗身死。李自成,為何敗得如此之快呢?李自成將打擊目標放在武昌左良玉與四川張獻忠身上,調集兵力討伐。李自成攻山海關一日,不克,又見清軍抵達,遂倉促轉取野戰。次日,李自成列一字長蛇陣,以保護防止清軍襲其側翼。

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

此時,李自成的大順擁兵近百萬,而關外的清軍,滿、蒙、漢八旗兵總共不過20萬。

可是,僅僅1年後,李自成就兵敗身死。

李自成,為何敗得如此之快呢?

攻入北京後,大順軍控制了河南、陝西、甘肅、寧夏及青海、陝西、河北、山東、湖北大部,總兵力近百萬之眾,實力雄厚。

李自成把四川一帶的張獻忠和南方的明朝殘餘勢力(南明尚未建立)為主要競爭對手。

李自成將打擊目標放在武昌左良玉與四川張獻忠身上,調集兵力討伐。

對於北面,李自成的計畫是:招撫吳三桂,並令吳三桂入京,會合黎田玉等部,進攻張獻忠,而只令居庸關歸順的唐通率8000軍接管山海關!

可以說:李自成幾乎完全忽視了北面的滿清。

可怕的是:滿清,為了這一刻,等了數十年!

此前,滿清的戰畧是“伐大木”。幾次入關,都以擄掠為主,目的正是為了削弱大明,動搖、瓦解其根基。

如今,大木已倒,滿清得償所願,自然要重兵出擊!

四月初九,多爾袞率滿、蒙、漢十餘萬大軍開始進軍。

當時,滿清並不知吳三桂立場,企圖繞過山海關,從薊州、密雲入邊,直取北京。

在皇太極時代,清軍走這條路線入關“伐大木”,可謂輕車熟路。

四月十三日,洪承疇提出:應該趁李自成在北京立足未穩,抓緊時間,輜重在後,精兵在前,“計道裡,限時日”,快馬加鞭,襲擊李自成。

同時,滿清連續發佈命令,嚴明軍紀:此前,我們是去敵國劫掠,如今,我們是去征服!明國子民,今後“為我所有”,不得傷害!

可以說,不管吳三桂的立場如何,滿清都已經集中主力,準備入關了!

山海關決戰:倉促決戰就在洪承疇提議快馬加鞭,急襲北京的同一日,招撫吳三桂失敗的李自成發兵山海關!

十五日,多爾袞接到吳三桂的請兵書後,立刻改變方向,疾馳山海關!

山海關之戰,李自成帶去的兵力,史書有爭議,一說十餘萬,一說六萬,但無論多少人,很顯然,李自成並未意識到:這是決戰!

這是李自成此後連戰連敗的常見原因:儘管總兵力占絕對優勢,但在決戰戰場上,其兵力總是不佔優勢!

四月二十一日,清軍在一片石擊敗唐通,大軍進至山海關。

而李自成軍,由於行動“正常”,當日才抵達山海關,準備攻城。

此時,大順軍兵力不佔優勢,又前有堅城,戰場態勢已經不利!

這是大順軍此後連續失敗的又一表現:機動力不如人,往往後發先至。

李自成攻山海關一日,不克,又見清軍抵達,遂倉促轉取野戰。

次日,李自成列一字長蛇陣,以保護防止清軍襲其側翼。

決戰開始,清軍以吳三桂先行決戰,以疲勞大順軍。主力鱗次於後,暫不發動。

雙方力疲之時,大風突起,清軍趁勢自吳軍陣右殺出,猛攻大順軍主力。

大順軍傷害慘重,15比特將領戰死,大敗而回!

失去組織、一潰千里清軍取勝後,多爾袞以1萬八旗補充吳三桂,令吳三桂為先鋒,繼續追擊李自成,自率大軍進軍北京。

李自成敗退後,連兵18營,與吳三桂作戰,再次大敗。

無奈之下,李自成倉促稱帝,退出北京。

多爾袞嚴令吳三桂不得入北京,繼續追擊。

李自成四月三十離開北京,五月初二敗於保定,初三敗於定州,初四敗於真定,初五,李自成合營死戰,再次慘敗,李自成墜馬而走,極其狼狽。

連續慘敗說明:吳三桂的猛打猛衝猛追,使李自成根本沒有喘息之機,來不及整頓力量,有力使不出。

吳三桂連續追擊,一直追到固關才停下。

儘管大順軍軍事上連遭挫折,但此時,大清仍然只控制著東北和北京一帶,而大順的地盤看起來遠遠大於滿清。

可是,很快,大順政權迎來了政治上的崩潰。

由於大順軍政權對佔領區沒有建立强有力的統治,很快,山東、河北、陝西、河南等地連續發生叛亂!

李岩自請以兩萬兵,安撫河南,但被謀士牛金星認為李岩“有大志”,唆使李自成殺掉了李岩。

如此,大順軍“文武不和,軍士解體”,山東、直隸、河南大部分地區和山西部分地區悉數為大清輕易“接管”。

一潰千里!

再次分散力量七月,李自成回到西安,形勢暫時得到穩固。

此時,大順東有潼關、黃河天險,太原、陝北皆有大軍,仍有堅持之力。

李自成的計畫是:南取漢中,西征甘肅,確保關中,伺機北伐的方略。

這一戰略,立足於穩固關中,似乎無可厚非。

不過,此時,張獻忠已入川,南取漢中,必然會與大西軍衝突;而甘肅又是明統治區。這無疑是四處樹敵!

而與此同時,由於李自成大軍事實上又同時在河北、陝西、河南等地“收復失地”,力量分散,取漢中、甘肅之戰也久拖不決。

結果,直到大順軍敗出陝西時,他們仍在川北一帶與張獻忠作戰,在甘肅與地方武裝作戰,力量分散!

與此同時,大清則清晰地把大順列為首要打擊目標。

今日事勢,莫急於西賊,欲圖西賊,必須調蒙古以入三邊···——《清世祖實錄》

多爾袞表示要與南明“通好講和”、“共敦睦鄰之誼”,安撫南明,集中力量,準備再次給大順軍决定性打擊。

潼關決戰:再次倉促決戰大順軍與清軍的第二次決戰,大順再次“倉促迎戰”。

清軍兵分兩路,攻打大順:北路,阿濟格率吳三桂、尚可喜部,由大同出發,取道內蒙古迂回,向陝北進軍,繞過潼關,直接威脅西安;南路,由多鐸率孔有德、耿仲明部,從懷慶直攻潼關。

清軍再次耍了一個花招。

多鐸南下時,揚言進攻江南,麻痹李自成。他們在抵達河南輝縣後,即停下不前。

同時,九月剛剛投降清軍的唐通率山西清軍,自保德渡河佯攻,牽制陝北大順軍。

而阿濟格部,則行動迅速,來勢洶洶,包圍榆林,進至米脂。

如此,李自成判斷北路為主要威脅,遂集主力於陝北方向。

此時,多鐸突然發力,連續在洛陽、陝州擊敗大順軍,直逼潼關。

通關告急,李自成只得倉促率軍馳援潼關。

李自成與多鐸在潼關血戰,雙方均損失慘重。

不久,清軍紅衣大炮運抵前線,開炮攻城。

大順軍拼死抵抗三晝夜,損失慘重,潼關失陷。

此戰,紅衣大炮確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不過,如果李自成大軍早已在潼關重兵把守,以多鐸的兵力,恐怕近不了城。

正是多鐸先逼近潼關,拼死堵大順軍於城內,在關外建立有利陣地,才可能充分發揮紅衣大炮的作用。

潼關之敗,大順軍不只是敗於清軍的火炮,更是敗於倉促防禦。

兵敗身死潼關失守,西安已不能守。

李過、郝搖旗部在陝北的堅持也失去意義。

李自成遂放弃西安,率大順軍主力20萬經藍田、商州、武關,佔據武昌。

此時,大順軍仍有48營,幾十萬大軍!

李自成决心順江東下,攻取江南。

可是,李自成準備未定,阿濟格大軍又到,李自成不敢戰,放弃武昌,繼續南下。

最後,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遇害。

大順覆滅!

競爭中,誰能發揮優勢,規避或者彌補劣勢,誰就能掌握主動,贏得勝利。

大順軍最大的劣勢是:戰鬥力不如清軍。

早在反明的戰爭中,一些令李自成的苦主,都是在遼東被清軍殲滅的。

不過,大順軍無論是兵力上,還是地盤、人口上,都佔據絕對優勢。

可是,仗打起來後,大順的優勢完全無法發揮,始終只能“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大順“闖王來了不納糧”,在反明時可以爭取支持,但缺乏基礎的政權無法充分動員人力、物力,使大順的地盤、人口優勢無從發揮。

而李自成同時打擊多個對手的方針,又使大順軍在對清作戰中,始終無法發揮兵力優勢,尤其是兩次決戰,都是在兵力、火力處於劣勢的情况下展開的。

反觀清軍,儘管兵力不足,但安撫、麻痹南明,在戰畧上高度集中,始終堅持以李自成為主要對手。

而在具體的作戰方針上,清軍充分發揮機動力優勢,進攻時多路迂回,尋敵縫隙,製造殺機,追擊時果决勇猛,不給敵喘息之機,完全掌握戰場節奏。

囙此,整場戰爭中,李自成兵力雖多,但始終處於被動,處處受制於人,最終只得兵敗如山倒。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