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繞遠道伐魏,為什麼鐘會攻蜀走的就是子午穀?

陕西 83℃ 0
摘要:諸葛亮北伐時,拒絕了魏延的子午穀奇謀,繞道祁山,企圖“平取隴右,十全必克”。鐘會攻蜀時,直接從斜穀、駱穀、子午穀進兵,一舉奪取漢中。鐘會是不是打了諸葛丞相的臉?都未走子午穀首先,需要更正一下題目:鐘會攻蜀時,也沒有真的通過子午穀。諸葛亮不走子午穀的原因諸葛亮與魏延的爭執,可不只是走不走子午穀的問題。不過,諸葛亮的戰略意圖,决定了他不會採取子午穀計畫。

諸葛亮北伐時,拒絕了魏延的子午穀奇謀,繞道祁山,企圖“平取隴右,十全必克”。

鐘會攻蜀時,直接從斜穀、駱穀、子午穀進兵,一舉奪取漢中。

鐘會是不是打了諸葛丞相的臉?

並沒有···

都未走子午穀首先,需要更正一下題目:鐘會攻蜀時,也沒有真的通過子午穀。

《資治通鑒》記載,鐘會統十餘萬大軍,“分從斜穀、駱穀、子午穀趣漢中”。

這大約是鐘會經過子午穀進軍的來源吧。

不過,《三國志.鐘會傳》對此做了詳細說明:鐘會統十餘萬大軍,分從斜穀、駱穀入···魏興太守劉欽趣子午穀。

魏興郡,在上庸方向,在子午穀南口以東。

囙此,劉欽部是從上庸方向,沿沔水直接抵達子午穀南口,並沒有從北向南穿過子午穀。

其實,曹真當年攻蜀時,確實走過子午穀。不過,因為連日大雨,走了大半個月連一半都沒走完,發動阿兵哥“鑿路而進”,疲憊不堪,半途而廢。

看來子午穀確實不是太可靠,後來魏軍也再沒有在這裡作過文章了。

不過,諸葛亮、魏延、鐘會,對道路的選擇差別,可不只是“子午穀好不好走”而已。

諸葛亮不走子午穀的原因諸葛亮與魏延的爭執,可不只是走不走子午穀的問題。

子午穀之爭,發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

此後,每次北伐,魏延都“輒欲請兵萬人,與亮异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三國志.魏延傳》)

也就是說,魏延想“走近路”,並不只是因為第一次北伐前長安由夏侯楙把守,想要“偷一把”,而是把直取關中作為戰略意圖。

諸葛亮否决魏延建議的原因,自然也就不只是子午穀過不過得去,魏延那萬把人有沒有風險,而是否决了魏延直取關中,在關中平原與魏軍決戰的戰略意圖。

諸葛亮的意圖是:先取隴右,以隴山之險“斷關隴之臂”、“割據隴右”,利用隴右的小麥、馬匹資源,建立糧草基地,打造騎兵,再取關中、中原。

即使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直出褒斜道,作勢威脅關中,其真實意圖也被郭淮識破:目標仍然是“連兵北山,隔絕隴道”。

所以,如果把諸葛亮、魏延的爭執,僅僅看成走不走子午穀,是看輕了蜀漢將相的格局。

至於諸葛亮、魏延戰畧高下,見仁見智,不再多言。

不過,諸葛亮的戰略意圖,决定了他不會採取子午穀計畫。

鐘會的難題魏攻蜀與蜀攻魏,路都是那些路,但是重點截然不同。

蜀攻魏時,無論是諸葛亮還是薑維,無論是走祁山還是翻越秦嶺,基本上不存在“過不去”的問題,問題是“過得去,打不過”。

以蜀軍的實力,即使過去了,也不敢跑到平原上去貿然決戰。

而魏攻蜀,問題是過都過不去···

曹真攻蜀,疲憊不堪,路都沒有走通,連蜀軍都沒接觸上就撤走了。

曹爽攻蜀,也是在興勢為王平所阻,累死累活,打不過去。

所以,鐘會攻蜀的重點是:趕緊過去!

即使只是旅遊,當然是走多幾條道,比只走一條道要可靠!

而此時的鐘會,有條件分路前進!

魏的企圖發動滅蜀戰爭前,司馬昭君臣做了詳細謀劃。

司馬昭估計:蜀軍共9萬。駐守成都及各郡的不下4萬,野戰兵團5萬。

其中,5萬野戰兵團正跟隨薑維駐紮遝中,而漢中地區兵力不足3萬。

囙此,司馬昭的企圖是:以有力一部盡可能牽制薑維,爭取時間;鐘會率領大軍“趁虛”攻入漢中。

具體部署是:1、鄧艾率3萬軍,牽制薑維;2、諸葛緒率3萬軍,截斷薑維入漢中道路;3、鐘會率10餘萬大軍,進攻不足3萬的漢中蜀軍。

所以,鐘會的重點是:快!

司馬昭說:如果蜀軍據城守險,兵勢必散,首尾分離割裂,我集中大軍以屠城,分散銳卒以掠野,使其劍閣來不及守險,關城(陽平關)不能自保。邊城失陷於外,士女震動於內,蜀必然滅亡!

顯然,在司馬昭、鐘會看來,只要大軍突破秦嶺,進入漢中平原,一切盡在掌握!

囙此,分路進攻,是最優選擇。

漢中守軍總共不過3萬,鐘會軍10餘萬,即使分兵,也依然佔據絕對兵力優勢!

那麼,鐘會為何不分兵,抓緊時間呢?

不單純以結果論英雄司馬昭、鐘會的想法雖好,但是,其之所以成功,關鍵還在蜀漢的混亂。

薑維的企圖“聚兵斂穀”,不守秦嶺,賭國運,在戰畧上確實不明智,但是,僅就263年的戰事看,鐘會確實險些墮入薑維的企圖。

魏攻蜀前,薑維偵知情况,上書劉禪,希望廖化加强陰平橋頭,確保漢中通道,又希望張翼加强陽安關口。

可是,黃皓聽信鬼巫的話,以為敵人不會來,扣住此事,群臣無人獲知。

如果薑維的奏摺得以施行,那麼,魏攻蜀之戰將完全是另外一番局面。

事實上,鐘會攻入漢中後,攻漢、樂兩城都不能得手,只是陽安關副將蔣舒降敵,才導致陽安關失守。

攻入陽安關,為軍獲得儲存的大量糧草物資,即使漢、樂仍未得手也已經勝券在握。

如果薑維的計策得到施行,張翼加强陽安關防禦,鐘會不能攻克,那麼,魏軍的局勢就非常危險了。

司馬昭設想的“大軍屠城”不能施行,“分散掠野”也會因為薑維的“斂穀”而無野可掠。

如此,魏軍只能依託秦嶺幾條山路補給。以薑維的設想,“遊軍”襲其補給線,配合守軍作戰,則薑維“聚兵斂穀”的企圖將得以實現。

如果是這樣,那麼,魏軍的形勢,比當年漢中之戰時的曹操要危險得多。

同時,廖化堅守陰平橋頭,自然也就沒有後來鄧艾偷渡陰平了。

當然,說這些,並不是為了給薑維“聚兵斂穀”翻案,而是為了說明:司馬昭、鐘會滅蜀,並非其戰畧指導多麼高明,而是蜀漢自己已經爛透了!

囙此,不必因為司馬昭、鐘會的成功,來“打臉”諸葛亮的失敗。

諸葛亮、魏延、薑維、鐘會、鄧艾,雖然各有不足之處,但都是一時人傑。

作為後人,我們靜心欣賞他們的傑出表現就好,不必非要拉一個踩一個,强行對比。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