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快建設高水准人才高地,讓各類人才彙聚紮根、幹事創業、實現價值

上海 52℃ 0
摘要: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上海不斷加強人才工作戰畧謀劃和政策創新,加快建設高水准人才高地,讓各類人才彙聚上海、紮根上海、幹事創業、實現價值。與此同時,人才創新成果持續湧現。

  在徐匯濱江現代氣息十足的公共空間裏,借由“海聚英才”創新創業峰會啟動的契機,上海再次向全球高層次人才發出“求賢帖”。

  人才是上海的第一資源、最覈心資源,上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渴求人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上海,對上海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上海發揮國際化程度高的優勢,廣泛集聚各方面優秀人才,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2020年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上海率先實行更加開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進政策,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拔尖人才和團隊特別是青年才俊。

  “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畧,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此次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成為新時代上海高品質做好人才工作的科學指南和強大動力。

  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上海不斷加強人才工作戰畧謀劃和政策創新,加快建設高水准人才高地,讓各類人才彙聚上海、紮根上海、幹事創業、實現價值。

  選擇上海:海內外人才不約而同

  許多高層次人才不約而同選擇上海,因為這裡可以找到“合作夥伴”,有上下游產業鏈,有“應用場景”……上海海隆石油化工研究所特聘專家季莫寧告訴記者,他十多年前因項目合作與上海建立了聯系。“這裡從設備、資料到市場,都很容易找到合作夥伴,能够幹成事業。”季莫寧用“便利”來形容上海的創新創業環境。

  讓人才近悅遠來的背後,是上海多年來不斷強化人才政策創新。在2015年“人才20條”、2016年“人才30條”基礎上,2018年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向全社會、向海內外發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磅礴之音,並針對頂尖高端人才缺乏問題出臺行動方案,“以個性化突破解决個案性問題”。2020年,上海出臺《關於新時代上海實施人才引領發展戰略的若幹意見》,進一步加強海內外人才集聚度。

  資料顯示,上海人才資源總量達到675萬人。在滬工作外籍人才、來滬工作和創業的留學回國人員均排名全國第一;在“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都市”評選中,上海連續8年排名全國第一。

  與此同時,人才創新成果持續湧現。上海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占比連續19年保持10%以上,2019、2020年的一等獎占全國20%以上。近年來上海科學家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占全國總數超過25%。

  人才培養:帶領更多人成為人才

  持續“授權鬆綁”,上海破解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障礙,為人才和用人主體“增動力、添活力”,釋放創新源頭活水。

  創新不問出身,英雄不論出處。上海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評估弊端,分類推進人才評估機制改革。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打破以“出論文”為唯一標準,對新藥研究人員的評估圍繞“出新藥”覈心目標,將臨床批件、新藥證書與高級崗位聘用掛鉤,提高科研人員從事新藥研發的積極性,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持續可轉化項目。

  上海科技大學探索以常任教授制為覈心,借鑒國際通行評估辦法,建立以“五重”(即重道德品行、重教書育人、重學術水準、重發展潜力、重國際公認)為覈心名額的人才評估新體系。

  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改革讓科研人員“名利雙收”,從而提升了“紙變錢”的能力。2016年,上海出臺“人才30條”,提出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機制,上海理工大學太赫茲團隊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科研團隊。此後越來越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嘗到了“授權鬆綁”的甜頭。

  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科院上海藥物所、上海大學等6家本市高校院所獲批科技部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占全國試點總量15%。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三權下放”在本市高校院所全面落實。2019年本市高校院所等科研事業單位技術市場合同登記數量和契约額較2016年增長159%、208%。2019年現金和股權獎勵中,個人獎勵部分達到62.97%。

  人才培養同樣打破常規。作為軟體行業的領頭羊,上海軟件中心推進了“十年三階段梯次人才培養計畫”。這一計畫重在崗位成才,力求做到重點人才重點培養、緊缺崗位人才加緊培養。

  不光是自己要成為人才,還要帶領更多的人成為人才。孔繁榮是上海軟件中心“以人才培養人才”的代表之一。孔繁榮在國內首次提出並探索形成“研發+試製+資本+產業”四位一體的管理科學中應用創新服務體系,成果獲得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後,截至2019年末,他帶領的團隊累計培育企業(團隊)589家,培育形成近4500人的創新人才庫,創新模式已成功輸出落地長三角多地。

  “引進和培育一比特高端人才,有時就能帶出一個團隊、崛起一個學科、創造一個產業,乃至實現一個戰畧。”市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說,吸引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科學家、大企業家、大藝術家等高端人才,就能厚植上海原創優勢,推動都市發展動力加快轉換,推動都市發展能級有力提升。

  留住用好:“不拼重金拼環境”

  位於上海市域西南部的“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與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僅“一牆之隔”。這裡集聚了零號灣、交大科技園、飛馬旅等十多家雙創孵化載體,吸引了眾多科技人才來此實現夢想。

  “不拼重金拼環境”,上海以人才發展綜合環境的比較優勢,增强對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讓“在這兒的人引以為豪、來過的人為之傾心、沒來過的人心嚮往之”。

  步履匆匆從事創新創業的人才,容易在上海找到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因為上海率先以“不備案、不注册、不登記”的管道,激發和彙聚市場資源建設創業人才搖籃,率先成立國內首家眾創空間聯盟開展行業自治。

  以賽引才、以賽選才也是上海吸引人才的重要舉措。楊浦以尋找“創業之星”的管道,連續5年委託社會機构以市場化管道開展上海楊浦“創業之星”大賽。引入離散、有責的投資評估機制,發掘出優刻得、樂車邦、魔方公寓、道客雲、名醫主刀等一批“獨角獸”“准獨角獸”企業。

  不僅讓人才引得進,更要留得住、用得好,為此上海提供主動服務、精准服務、高效服務,為人才提供宜居宜業的良好生態。

  中華苑人才公寓是黃浦區針對金融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專業服務業等人才建設的首個高端人才公寓,也是上海首個市、區聯動的金融人才公寓試點項目。人才公寓不僅嵌入了人才視窗接待區,配送市、區人才政策諮詢資料和社區事務受理終端平臺一體機,讓社區事務辦理預約、人才政策諮詢等事項樓內“一站式”解决,還在公共區域打造“大客廳”,引入各類豐富活動,讓人才成為“一家人”。此外,專業顧問隊伍定期開展組團問需,幫助人才解决後顧之憂。

  “設身處地為人才著想,甘當人才服務的‘店小二’,他們才會從細微處感受到上海這座城市的溫度,打心眼裏喜歡上海。”從事人才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員表示,尊重人才,為人才提供貼心服務,才能提升人才政策的顯示度和人才的感受度、滿意度。

标签: 創業 大學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